专栏名称: 环球资讯+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环球资讯广播《环球军事报道》。报道世界军事资讯、分析全球安全战略、追踪武器最新动态、深入解读战史战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九城市人防  ·  松江国动 | ... ·  15 小时前  
九城市人防  ·  松江国动 | ... ·  15 小时前  
战略前沿技术  ·  “人工智能+”赋能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考量 ·  2 天前  
九龙微观  ·  越按越上头,按摩师傅要失业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环球资讯+

(听故事)中苏关系大转折——毛泽东和赫鲁晓夫的激烈交锋(二)

环球资讯+  · 公众号  · 军事  · 2017-01-17 16:48

正文

线收听本节目,请点击文章底部左下角  

 ↓↓↓

 阅读原文

赫鲁晓夫这个名字对中国人来说一点都不陌生。特别是毛泽东的一段名言更使他的名字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印象深刻。毛泽东说:“赫鲁晓夫式的人物就睡在我们的身旁”。

毛泽东和赫鲁晓夫代表着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立场不同、个性不同,这就注定了他们之间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冲突。但他们的冲突,绝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不同的个性,还有许多个性以外的东西左右着他们……今天我们再来审视他们,似乎可以更接近真实,更接近历史的本来面目。

那么,苏方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引得毛泽东勃然大怒,以致赫鲁晓夫连忙赶到北京救火?两人在哪些问题上意见相左?对斯大林的看法,为何会成为双方反目的导火索?赫鲁晓夫第三次访华时,为何态度大变?双方领导人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激烈争吵,导致苏联撤回所有专家、撕毁所有合同?本期档案揭秘,李涵为您讲述:中苏关系大转折——毛泽东和赫鲁晓夫的激烈交锋(二)

 

 

上期节目我们说到,苏方提出要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毛泽东非常不高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同年7月,尤金在一次与毛泽东见面时,又传达了苏联方面提出要与中国搞“联合(潜艇)舰队”的事。这一次毛泽东一听就火了,马上说:“你们为什么要这样搞,你们是什么意思?”

过了一天,毛泽东把尤金叫去,说自己气得一天都没有睡觉,并以前所未有的激动和愤慨,和盘托出了多年来对苏联的不满,并指责说:“怎么斯大林的大国沙文主义那一套又来了?”由于尤金是哲学家,经常与毛泽东讨论理论问题,两人关系比较好。于是毛泽东专门说:“把我说的这些话原原本本地告诉赫鲁晓夫同志,不要替我掩饰。赫鲁晓夫同志听了越不高兴,我就越高兴了!”当时尤金想解释,可他在军事上是个外行,又说不清楚。于是,毛泽东便说:“这个问题,要赫鲁晓夫来谈。”

在赫鲁晓夫的回忆录中说,接到尤金的报告,他大吃一惊。惯于对“兄弟国家”发号施令的这位苏联领导人,没想到中国会对自己的意见有如此激烈的反应。于是,在酷热的7月,赫鲁晓夫赶到了北京。

 


 

那天是1958731日,第二天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一架“图-104”飞机在北京南苑机场降落。当飞机的引擎停止转动的时候,赫鲁晓夫出现在机舱门口。

赫鲁晓夫这次来访,中方没有外交方面的最高礼遇,没有鲜红的地毯,也没欢迎的人群。赫鲁晓夫自然有一点感觉,但他还是挥起了手,向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致意。毛泽东迎上前去和他握手,当然还有一点西方礼节,就是拥抱。

在机场,他们谈到了中国的“大跃进”。毋庸讳言,当时很多中国领导人都还在发热的过程中,认为中国的形势很好,而且不是一般的好。刘少奇说:“我们现在不是粮食不够吃,而是怕粮食太多了没法处理。”

赫鲁晓夫的脸上出现了一种复杂表情,他不以为然地笑笑说:“这好办,你们的粮食多了,可以给我们,我们有办法。”他们对中国的大跃进是有不同看法的,并且多次向中国方面表示过。也许在这点上,他们是比中国领导人冷静一些。那时中国大地上到处都在发热,泼一两盆冷水是不起作用的。

李涵说历史

      讲历史、听故事,尽在公众微信号“李涵说历史”

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经过一阵必要的寒暄之后,他们坐车直奔中南海。说来也很有趣,到了北京以后,没有进宾馆,就直奔中南海举行会谈,这在外交事务中也是不常见的。李越然是当时的翻译,他对这次会谈,几十年以后,仍记忆犹新:

毛泽东点燃一支烟,说:“尤金向我讲了,你们有那么个考虑,但说不清你们是出于什么考虑。所以我想听听你的想法,你自己来了这很好,我们欢迎,我们一起谈谈好。”

 


 

会谈开始后,毛泽东单刀直入的说:“中国海军创建不到10年,还只处于沿海防御阶段,怎么可能平等地和苏联搞什么联合舰队?何况苏联如果在中国搞海军基地,这是关系到国家主权的大问题!中国自己的事要自己做主,任何外国的一兵一卒也不许在中国的土地上立足。这是我们党一贯的鲜明立场。“

赫鲁晓夫曾多次责怪埋怨尤金不会办事,现在出现这样的尴尬,他大约也感到不好下台,想了想建议说:“毛泽东同志,我们能不能达成某种协议,让我们的潜水艇在你们的国家有个基地,以便加油、修理、短期停留等等?”

“不行!”毛泽东断然拒绝,把手从里向外挥开,“我不想再听到这种事!”“毛泽东同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正在互相合作,可是我们这里竟连这样一件事情都达不成协议!”赫鲁晓夫微露愤懑,他在不高兴和愤怒时,眼睛便眯成一条线,目光像被聚光之后凝成犀利的一束。

毛泽东反而坦然了,甚至轻悠悠地吸起了香烟。大概他的目的达到了:弄清了苏联人的真实想法,并且抓住时机把态度明确告诉他们,涉及主权的大事是不行的!

看到毛泽东如此淡定,赫鲁晓夫不再眯眼,表情恢复了平和。毕竟是位大国领导人,他的意志也足够坚强,他突然一笑,说:“为了合情理,如你愿意的话,毛泽东同志,你们的潜艇也可以使用我们的摩尔曼斯克作基地。”

“不要!”毛泽东淡淡一笑,换了一种慢条斯理的声音说:“我们不去你们的摩尔曼斯克,不想在那里搞什么名堂,也不希望你们来我们这里搞什么名堂。”经过激烈的争论,最后赫鲁晓夫表示:“你们不理解,我们也不提了。不同意就不同意吧。”赫鲁晓夫不再抱任何希望。但心里又憋得发胀,兀自用抱怨的口气嘟哝着:“为什么要这样误解我们呢?毛泽东同志,你是知道的,我们苏联是对你们中国做出了许多帮助的。1954年我到这里来,我们把旅顺港归还中国,放弃在新疆成立联合股份公司中的股份,这比你和斯大林所签协定规定的日期提前了25年,而且我们还增加了对你们的经济援助……”

“这是另一个问题。”毛泽东的口气也变得缓和了,“我们感谢你们的援助,但这是另一个问题。”

在颐年堂的这次会谈是一下飞机就开始的,可见毛泽东的重视。他对中国主权问题毕生都格外重视。

 


 

有了李越然的这段回忆,我们对赫鲁晓夫这次来华便有一个大致的印象。但同一件事情,站在不同的立场上自然就有不同的结论,作为当事人之一的赫鲁晓夫对他这次来华也有一段描述。值得注意的是,这件事情他们的说法有着惊人的相似。

赫鲁晓夫回忆说:我记得很清楚,1958年毛泽东是如何断然拒绝我们要求在军事方面进行合作的努力的。根据一项协定我们的飞机可以在中国的机场停留和加油。我们的远程潜艇服役以后,需要在中国建立一个无线电台,以便与我们的舰队保持联络。顺便说一句,在此以前,中国人已提出要我们把舰艇的设计图纸交给他们,并教会他们建造潜水艇的技术。所以我们认为,提出让我们在中国建一个无线电台是件合情合理的事。但是他们说不行。不久我收到了尤金的密码电报,报告了中国领导人的反苏态度。我对我的同志们说:“照礼节,现在该轮到毛泽东到我们这里作国事访问了,然后我们才能再到他们那儿去。但是根据目前的情况,我们还是最好到他那儿去谈。这次最好作为私人会晤,以便能找出我们同中国同志的分歧有多大。”

我们的会谈是友好的,但没有具体成果。在讨论的事情中,我们又提起无线电台的问题。我说:“毛泽东同志,我们出钱给你们建这个电台,这个电台属于谁对我们都无关紧要,我们不过是用它同我们的潜水艇保持无线电联络。我们甚至愿意把这个电台送给你们,但希望这个电台能尽快建立起来,我们的舰队现在正在太平洋活动,我们的主要基地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毛泽东同志,我们能不能达成某种协议,让我们的潜艇在你们国家有个基地,以便加油、修理、短期停泊等等?”“最后再说一遍,不行!而且我不想再听到有人提起这件事。”毛泽东强硬的回答。

 


 

不仅在军事合作上中苏有分歧,在意识形态方面,双方的观点也有很大的分歧。分歧并不是从哪一天开始的,是很长时间积累起来的。关于“和平过渡”的问题,毛泽东根本就不同意这样的提法。他认为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帝国主义是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的。赫鲁晓夫却认为在有的国家,是可以搞合法斗争,走议会道路的。

在对待核武器问题上,他们的看法也不一致。毛泽东问赫鲁晓夫:“如果敌人使用核武器,我们可不可以等一等再还击?”“一秒钟也不能等,必须立即还击。”这是十足的赫鲁晓夫性格。“你怎么能算得那么准?知道他什么时候放?”毛泽东就是爱唱个反调。赫鲁晓夫说:“我们能知道。任何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受到攻击,我们都要立即还击。”毛泽东又不高兴了,他说:“这不对,每一个国家都是独立的,要看人家请你了没有。”

在战争问题上的许多观点,他们也是有着很大的分歧。赫鲁晓夫认为现代战争可以毁灭人类,毛泽东却不这么看,他说:古时候打仗没有原子弹和火箭,打起来死的人不见得比现在少。更使赫鲁晓夫不能同意的是,毛泽东居然认为,原子弹也是纸老虎……

 


 

在如何对待斯大林的问题上,他们的分歧更深,争论也更激烈。斯大林去世之后,赫鲁晓夫的一些反常活动,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特别是他在19562月作了那个所谓“秘密报告”之后,毛泽东对赫鲁晓夫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据有关人士讲,毛泽东看到这份“秘密报告”的那个夜晚,很久很久没有入睡,他不停地吸烟,也不想吃饭,一连度过了好几个不眠之夜……这个报告使毛泽东震惊了。

应该说这个报告使毛泽东进一步看清了赫鲁晓夫这个人。后来,毛泽东在他的那篇《论十大关系》的著名讲话中,就明确指出:“苏联过去把斯大林捧得一万丈高的人,现在一下子把他贬到地下九千丈。我们国内也有人跟着转。中央认为斯大林是三分错误,七分成绩,总起来还是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者,按照这个分寸,写了《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三七开的评价比较合适。”

毛泽东所说的过去把斯大林捧得一万丈高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赫鲁晓夫。人们还记得,第一个称斯大林为“天才领袖”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赫鲁晓夫。人们也知道,称颂斯大林为“人民的慈父”,并且称斯大林为自己“生身的父亲”的也不是别人,也是赫鲁晓夫。人们不会忘记,他曾经在数以万计人参加的场合,吹捧斯大林,他说:“是您,斯大林同志,在全世界高举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伟大旗帜,向前挺进。我们向您保证:更紧密地把党的布尔什维克团结在斯大林主义的中央委员会周围和伟大的斯大林周围。”

而在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和他后来的言论中,他又把斯大林称为“战争狂”、“虐待狂”、杀害革命同志的“暴君”、一个不学无术的“白痴”……从人格上讲,赫鲁晓夫是有缺陷的。毛泽东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

 


 

1956年春天,在中国人民熟悉的那位留了小胡子的米高扬来北京通报苏共二十大的内容时,毛泽东就明白无误地表示了他对斯大林的态度。毛泽东指出:斯大林的功大于过。你们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好。缺乏全面分析,缺乏自我批评,事先也没有和兄弟党商量。不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时代特点,简单地说成是一个人的罪行,这不对,不好。

不久,毛泽东又亲自主持起草了一份有历史意义的文章《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实事求是地分析了苏联出现的问题,对斯大林的缺点和错误也进行了十分中肯的批评。

195642日凌晨,毛泽东在《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的初稿上改完了最后一个字,抬头看看表,时针已经指着4点了。本来可以上床睡觉了,但他又坐起来,提笔给刘少奇、邓小平写了一封信。

少奇、小平同志:社论已由陈伯达同志写好,请小平于本日夜间即印成清样约二十份左右,立即送给各政治局委员,各副秘书长,王稼祥、陈伯达、张际春、邓拓、胡绳等同志,请他们于三日上午看一遍。三日下午请你们召集一次政治局会议,提出修改意见;于四日上午修改完毕。四日下午打成第二次清样,由书记处再斟酌一下,即可发稿,争取五日见报。目前有了这篇社论就够了。

中央政治局按照毛泽东的意见,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于4日由毛泽东亲自定稿。这足以看出中央对这篇文章的重视程度。

在档案馆里我们看到了毛泽东修改的原稿,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毛泽东苍劲有力的笔迹大段大段的出现的。这篇文章,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西方的报刊大肆宣传,说中苏之间的论战已经开始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此后,无论是毛泽东去莫斯科,还是赫鲁晓夫来北京,他们在这个问题上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

 


 

1958年赫鲁晓夫来中国访问时,和毛泽东讲了不少斯大林的问题。毛泽东对他的这些说法很不以为然,很认真地对他说,世界上没有完人,斯大林也一样,你们看看吧,任何人都有两点,长处和短处,优点和缺点。你们这样不看斯大林的成绩、优点,专攻他的缺点、错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把他全盘否定,这不公正,只能给帝国主义提供炮弹!按你们这种办法,任何人都可以否定,但这不符合实际情况。从实际情况看,斯大林的成绩、优点、长处是主要的,应当二八开。

那么,赫鲁晓夫第三次访华时,为何态度大变?双方领导人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激烈争吵,导致苏联撤回所有专家、撕毁所有合同?档案揭秘,明天李涵继续为您讲述:中苏关系大转折——毛泽东和赫鲁晓夫的激烈交锋(三)

 

《钓鱼台往事追踪报告》作者:董保存     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