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识局
欢迎关注识局!我们提供一手的政策资讯,并有丰富的线下活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识局

鸵鸟电台陈乡长:一个小县城的创新创业和股权投资

识局  · 公众号  · 社会  · 2016-12-30 10:3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文/陈乡长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青年创业者说”栏目由识局与上海市青年创业协会(该协会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发起)联合推出。



本文转自公众号魔都创投圈(wechuangye),作者为鸵鸟电台创始人陈乡长。


这几天回来桐庐,因为媳妇准备生产,呆了一个礼拜的时间。然后,除了远程沟通,和阶段性跑回上海团队的工作之外,也在自己家的附近兜了一圈。


看到一些新的事情和这个县城的一些布局,以及和鸵鸟电台(以北科技)现在在做的事情的关联性,就有一些思考,写出来跟大家探讨。




1,一个县城需要发展,最关键的是人才。


首先来讲下这个区位,桐庐县城(位于杭州和千岛湖的中间)离开杭州市大概60公里的距离,开车的话,桐庐市区到杭州市区大概40分钟左右的时间。这个县城发展,这几年虽然GDP也有上升,但是其工业和制造业,或者新的行业的发展是比较艰难的。刚离任的一任县委书记,花了几年时间,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逻辑,大搞特搞旅游,民宿,最美乡村,另外还有农村淘宝(阿里巴巴的18罗汉中吴泳铭是为桐庐籍人),但是这么一搞,工业和制造业,就相对比较艰辛了。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是靠人来推动的,没有人是不行的。因为人才是最核心的生产力,人背后有思维,人背后资本,人背后有影响力等等。


所以,我注意到一个事情,这个事情在三年前就在我家隔壁发生了。这个小小的县城开始引进大学。来自浙江工商大学的下属独立院校杭州商学院(没记错的话蚂蚁金服的老大彭蕾就是这个学校毕业的)正在逐步整体搬迁到这里,预计到时候人数规模会接近万人。现在已经入驻的学生有差不多3届了,大概差不多6000人左右。


因为理论上的人才基础在了,就会盘活很多的社会资源,但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是理论上的,毕竟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到实际工作,还是有比较远的距离,更别谈什么的创业了。




2,圈起来的不仅仅是地。


开个车,继续兜圈,发现在我家(方圆2公里范围内)周边多了很多上市公司背景的园区和区别于传统工厂的园区。


一家是,前两天刚创业板上市的英飞特(300582),这家公司就在我家附近,圈了差不多上千亩的地皮,几乎把我所在的那个地方,四分之一的行政辖区的地都给圈了,所以,跑马圈地,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另外隔了国道对面,是一家叫海康威视(002415,市值在1400亿左右)的,全球最大的应用型摄像头等安防设备的制造商。整体的制造基地都搬到这里来了。现在这个地方,变成了浙江特色小镇之,安防小镇。


另外也在对面的一家,叫做艺福堂茶业。在淘宝上买过花草茶的朋友都知道,这应该算是当年淘宝天猫花草茶类目的名牌了。现在在我家附近建了一个很大的园区。


另外,在这家街对面,韵达快递一个算是运营支撑的基地,就在这里。物业面积大概有个几万方。园区里面停满了韵达快递的明黄色logo的网络车。


继续开车到,富春江 (富春江就是你们所知道的富春山居图所在地,上游千岛湖以及新安江,中游富春江,下游就是杭州的钱塘江) 边的土地上。一座商场正在建造,白色围墙围起来的,是一个叫做桐商总部园的地块。据说这里面会有大概6栋办公写字楼,以及一个中小型的购物中心。而隔壁不到500米的直线距离,就是浙江工商大学的杭州商学院。


这是一个叫做富春江科技城的重要核心区域的规划。作为上市公司背景的机构来说,入驻到这里,毕竟是各种赚钱嘛,毕竟现在几千万拿下来的地皮,围墙一圈,瞬间就各种增值了。而且可以作为公司的固定资产甚至将来作为非常重要的核心资产,可以为公司的保值增值。


而且,据说在靠近江边的一些非常好的地段,马上就会有绿城等地产商进驻。差不多2年后,这个地方就可以形成一个以大学生,产业工人,当地普通市民的主要的人群群体结构的近十万人口规模的卫星城。




3,都在等一列2018年会通的高铁列车。


我家所在的地方,在我小的时候,就是一个典型的县城郊区,当时还有各种农田,但是现在没办法看到农田了,全都变成规划整齐的园区和柏油路了。


问题是,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企业,甚至大学来到这个地方,是因为大家都似乎在等一个什么事情。在我看来,可能就是那班2018年就会通车的高铁,这条高铁,从杭州到黄山,就叫做杭黄高铁。高铁通了,人流就可以对接到杭州,火车差不多20分钟不到就可以到杭州,一个半小时不到就可以上海虹桥。


人是用脚投票的,资本更是用脚投票的。所以,高铁开进来,不仅仅是一辆辆的列车。因为前面我说的这些个地方,离开高铁桐庐站的直线距离差不多也就4公里范围。




4,创业投资,上市公司,新三板,孵化园。


这个小县城,当然我指的是,在辖区范围内,上市公司的数量非常有限,一家叫浙富股份,做水轮机发电机设备什么的,这么一说可能不大知道。但是这家公司曾经收购了还是战略投资了灿星(中国好声音的制作团队),然后因为歌手李代沫吸毒被各种跌去股价,但是每年都要赚钱,怎么办?那就只能搞房地产了吧,所以最近在桐庐县城区域内又出现各种浙富股份为背景的新开盘的商业住宅小区。


另一家好像叫龙升股份,做的是汽车内部配件的,你可以简单理解成别人做的是汽车发动机,他是做汽车椅子的。没地方的投资出路,那就开开本地的小贷公司什么的。


另外,从去年开始,陆续上了几家新三板公司,一家叫中水科技(836741)做的是水轮机发电机设备什么的,感觉跟上面浙富股份差不多。今年4月份刚上,属于协议转让范畴,截止目前没有交易。


一家叫天松医疗(430588)2014年的时候就上了新三板,做的是医疗器械相关设备的制作研发销售等。这也是这个县的一个大产业,很多人都在从事这个行业,包括我自己的很多的同学都在从事这个行业。


另外一家,好像还是我一个高中同学的父亲的公司,叫水晶股份(代码:834131),做的是什么呢?就是各种运动器械,跑步机什么的。之前外贸生意做的不好,现在都跑到电商平台上了,大部分的营收都来自电商平台,但是业绩也很一般,2016年的中报业就2000多万营收。这对于一个电商单品来说,细分类目中其实比较一般了吧。


另外,就没有了,通过政府网站公开的数据显示,好像没有了。就这么一些新三板的企业了。但是不得不提的一件事情就是,虽然在本土的上市公司不多,但是桐庐人出去创业,然后在域外上市的,包括有, 申通快递,圆通快递,中通快递, 包括正在走流程的韵达速递,这些公司都已经是上百亿的市值了。


另外,创新创业嘛,离不开,众创空间。也是离开杭州有天然的区位优势,所以这里大搞各种电商运营团队,电商产业园算是桐庐最大的园区了。不过,从本土起来,想要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做电商的,如,一马平川(全球最大的圆珠笔业生产基地桐庐分水镇,年产80亿支以上圆珠笔,领头的几家公司一起发起的电商运维公司),还有横春电商(国内非常知名的针织等加工贸易集散地领头的几家公司合作成立的电商品牌),据说现在都已经销声匿迹了。


另外,在离即将通车的杭黄高铁桐庐站直线距离1公里的桐庐科技孵化园,据说也有几万方的物业,刚刚成立,也请来了在杭州梦想小镇有一定经验的海龟科技来做运营方。




如上,这是我看到的,也是我想到的,以及思考到的。围绕上面的情况,我其实想说说我的建议和思考。


1,天使投资与传统制造的上市公司。 当地传统制造为主的上市公司主体,因为缺乏更多的投资标的,所以只能继续做传统的商业形态。对于这一类的机构,我想,可以对接更多的优质投资标的,或者实在不行,可以抓一些头部的早期投资机构,成为他们的LP,然后做更多关于产业上下游的产业投资布局。这对于一个企业更长远更健康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呢,信息有时候是真的不对等,双方的话语体系不在一个语言系统上,那就扯淡了。


2,暂无一起天使投资(早期投资)案例。 据目前鸵鸟电台从数据库中发现,浙江桐庐县,目前没有发生一起或者被国内创投媒体包括鸵鸟电台在内的机构收录天使投资信息。虽然没有收录,但是我相信,很多作为个人天使行为的投资一定会存在,但是更多的本土的企业和机构,都没有这样的意识,或者基础的天使投资的概念都没有特别多的被普及。所以,到时候,有机会跟你们好好交流交流吧。


3,区域规划硬件很重要,长期发展软件更重要。 比如,引入海龟科技的这个团队来运维科技园区孵化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的逻辑。但是,同样的,引入更多的外部机构到这里,或者说,寄希望这个地方能够成为创业投资的热土,对于人才的培养,交流互通的通路,对接上海杭州的机会,人才双向互通的通道,这或许是更重要的逻辑。就比如,桐庐科技孵化园,再好的物理空间,但是作为一个外地的创业团队,我为什么要到这个地方来?理由是什么?资本的机会有嘛?行业媒体的资源有吗?在我看来,这或许是更重要的事情。


浙江,长三角,甚至更多国内相对发展比较快的地方,有很多的民营资本,他们通过二三十年的发展,成为当地发展的最大贡献者,但是碰到的问题是,思维要升级,资本要多样化,投资渠道太单一,这对于很多民营资本来说,就很尴尬了。毕竟,业务要忙,布局也要跟进,但是你会发现,很多事情推进,真的不是你想要的那么简单。但是,在我看来,很多的民营资本是真的可以尽早认知到天使投资,或者早期创业投资的价值,然后可以提早做一些资本层面的布局,人才层面的布局,这就会形成非常好的发展机会。成为,长远发展的不竭动力。


说一个反向的思路:


另外,我媳妇是我家隔壁的镇的,这个地方现在叫江南镇(凤川江南新城),恰巧我媳妇家就在最最镇中心的方位,但是这个地方工业跟不上,招商又不行,只能吸引一些地产商来投资,可是房子造好了,就尴尬了。没有人流进入,没有产业工人,房子成了空房,即便打出再好的销售策略,房子的销售一直是问题。


刚查了下政府公开的信息,发现,镇中心地方,又开始动工造几十层的楼盘(国道两边),以及大型购物中心。


我当时也就纳闷了。人还是那些人,园区几乎没有,厂越来越少。你造这么多的物业做什么?地产商进来,房子造好了,卖不出去,这不是扯淡吗?所以,这个思路,我到现在还没明白过来,或者,你们有更大的玩法和套路吧。(据说有轻轨站,但是我查阅了相关的政策以及网站信息,没有发现)我可能不得而知。


所以,这是关于一个什么逻辑啊?大环境下,就是城镇化,山里的村里的,都到楼里来。另外一方面,三四五线城市要去库存,所以,上面这个镇的逻辑,我有点想不通,毕竟每个项目少说也是过亿的投资,我真心不知道他们的尽调是怎么做的。


再有一个逻辑,消费升级,就像前段时间吴晓波老师说的,三五线城市的扫地机器人卖的比较好。为什么呢,因为房大人少且懒。收入与房价比,比上海北京杭州什么的,都轻松太多了。关键是空气还好。至少这一点,北京的人民你们去羡慕吧。


在我看来,随着交通的便捷程度越来越高,人才回流的可能性以及技术性也会越来越快。天使投资也好,股权投资也罢,一定会随着人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不断流动而带来长三角新的发展机会。


如此,拭目以待。



关注“梦创上海”微信公共账号,创业融资、媒体营销、专家辅导、资源对接等都在等着你!




更多资讯、海量视频、专业财经金融信息,尽在识局网! 还在等什么,赶紧进入: www.ishiju.com



我们是识局团队!

读者投稿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人才应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商务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申请转载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