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旦-BI挪威MBA项目的公开课上,组织管理与控制课程的授课教授Prof.Hanno Roberts,以“
数字转型下的组织变革
”为主题,从课程中精选部分内容与我们一起探讨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企业组织架构和管理流程该做出怎样的调整,以更灵活的身姿应对挑战。
Hanno教授辅以真实的商业案例,和大家分享组织管理未来的发展之路。讲座伊始,Hanno教授道出“No pain, no gain”的道理,任何人都不可能不劳而获,任何转型的成功也都会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伴随着新的挑战,数字化转型是组织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一个根本性变革。那么
在这样新的工作方式以及管理方式的变革下,我们要从哪里开始?怎样开始?又如何参与?
作为现代企业组织管理者,首先要学会对环境进行一定的分析。我们需要分析自己的团队成员、项目情况以及客户信息等,在我们的脑中形成一个组织架构图,这样才能了然于心,从而制定相关的战略,展开最准确的行动。正所谓“谋定而后动”。制定战略,也需要我们做好两大设计,即组织设计和控制设计。
除此之外,在现代化企业管理中,我们还需要拥有敏锐的嗅觉,
快速找准方向,获取有效信息
。在这个一切都在向数字化转变的时代中,懂得寻找有效信息也是一项必备技能。变化是无时无刻的,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我们拥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就能够快速地适应市场环境,也将无惧于这些变化。
一个企业,在想要做出变化以及改革时,确定战略是首要条件。在数字化时代下,我们工作的开展都处于一个网络化平台中,因此每个人都要清醒地认识到
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合作,合作才能共赢
。在合作中,我们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到这个网络化结构是处于动态变化中的,组织结构的中心联络者也在不断变化中。
现在许多公司的内部组织管理结构仍普遍为等级管理制,
层层框架,权责分明,但是工作效率并未提高
,发展速度也跟不上当代市场的需求。
管理层重视自己的领导权力,却无法最大程度发挥每个人的自身能力,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因此,网络化组织架构应运而生,这种模式下,每个部门的员工都可能成为项目的核心人员,
不仅能够最大化体现员工的自身价值,同时也可以为大家提供技术、资源、经验等信息的支持,推动项目高效地完成。
该模式操作灵活,反应迅速,而且还可以为企业相应地减少人力成本。
想要搭建网络化组织架构,首先可以从某个领域的一个项目层面着手试验,从擅长交流与合作的角度出发,确定好本项目的中间联络员,
将对应的人才放置到合适的岗位之中,“人尽其才”。
这就需要企业管理者拥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对员工性格、能力、经验、团队协作能力等多方位进行考量。当有了中间联络员后,则其可与其他项目联络员沟通,进而将多个项目联合起来,形成网络化组织。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会peer-to-peer control,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
一个有趣的例子:如果两个同事结盟,可能会引起其他同事一丝丝的敌意。但如果是两位项目中间联络员的沟通,这种基于工作上的联系,这样的感觉则会减轻一点。当这种尝试成功后,一个职能领域就可以与其他领域相结合,让这个网络化平台更加强大。
这就是团队(community)的概念,不同的项目归属于不同的团队,团队和团队之间可能会出现人员的交叉共用。
管理者需要落实人员管控、绩效评估、培训,设定科学的标准作业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