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丛非从
学点心理学,做个轻松快乐的小niu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丛非从

我直说了吧,我就是喜欢被指责。| 丛非从

丛非从  · 公众号  ·  · 2019-09-12 12: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PART

0 1


我直说了吧,我就是喜欢被指责。

不要觉得我心理变态或者在博人眼球。我说的是认真的。有人觉得指责这事就是倒情绪垃圾。

可我是个学心理学的啊,别人眼里的情绪垃圾,在一个心理工作者眼里常常是宝贝。

就像是打架这事。

你喜欢对方下手重吗?

一个学过太极的人,就特别喜欢对方下手重一点。因为他下手越重,自己可利用的力就越多,赢了这次战斗的几率就越大。

迎头而上的愣头青,才怕对方下手重。

指责是一种攻击。

你之所以会在被指责中受伤,不仅仅是因为对方表达了攻击,更是因为你迎头而上了,不会使用招数化解攻击。

指责之所以会伤害到人,总共发生了两个步骤:


1.指责的人投射了。 他把自己内心一些无法接纳和表达的东西,扔了出来。
2.被指责的人认同了。 你把对方扔出来的这些东西,捡回到自己家里,伤害到了自己。


因此,当一个人被指责时,没有认同,就不会有伤害。




PART

0 2


指责的意思,就是你要为我的需求负责。
同学A说:


我女儿没满月的时候,我婆婆指责我不会给孩子洗澡,笨手笨脚,东西放的乱七八糟。


先不管婆婆说的对不对。那么这里面,给孩子洗澡洗干净,不笨手笨脚,东西放整齐,是谁的需求呢?


婆婆之所以指责,是因为她需要一个能给孩子洗干净的儿媳妇,她需要一个手脚灵活、东西放整齐的儿媳妇,这是她的需求。


你需要为她的这个需求负责吗?


如果你的潜意识里觉得 “婆婆的需求,我需要负责” ,那这时候她的指责就会伤害到你了。

如果你觉得:她需要这样一个儿媳妇,关我啥事。你就会按照自己的节奏去洗澡了。


你是否想洗得干净,东西怎么摆放,你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做了。


如果你在她指责的时候感觉到紧张、焦虑或抵触,是因为你内心还有一个声音:

我好怕她失望,我要为她的需求负责。


这时候其实你是认同了她的需求,成为了自己的需求。


如果你不认同,就是这样的:


你需要一个好媳妇,可我不是呢。抱歉啊,让你失望了。





PART

0 3


指责的意思,就是你要同意我的想法。
同学B说,


本来我想和老公聊聊店里的事,老公说我:你有什么用?连个店都管理不好。

老公的想法有2个:1.你没把店管理好。2.你没有把店管理好,你就是没用的。


你同意他的这个想法吗?


你同意自己没有管理好吗?你同意自己就是没用的吗?


  • 如果你认同,那他就不是在指责,他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你无法接受的不是指责,而是事实。

  • 如果你不认同,他说他的,你为什么要介意?


他发表了自己的一个看法,那是他的看法。你可以不同意,但为什么要矫正他呢?你非要做一个学术讨论,改变别人的观点,那你就注定受伤和痛苦了。


改变别人的观点这事,你要是执着的话,就是自己给自己找痛苦。
还有一个同学C说:
爸爸看我花钱,说我财大气粗,指责我的正常支出。


这里面爸爸的想法就是:1.你这是财大气粗,2.你财大气粗是不对的。


你同意吗?


你觉得自己是财大气粗吗?你觉得这是不对的吗?


  • 如果你同意,那你就可以说:爸爸,你真了解我,你全说对了。

  • 如果你不同意,那就两个人持有不同的看法呗。为什么非要改变别人的看法呢?


所以被指责之所以会对人产生影响,一个问题就是:


别人的想法,看法,会影响到你对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吗?


如果你对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是坚定的,别人说什么就是无所谓的。

如果你自己被动摇了,这说明你开始同意对方的看法了啊。这时候你是恼羞成怒,是你为自己的不好感觉到羞耻了。




PART

0 4


指责的意思,就是你要感觉到受伤。


一个人在指责的时候,他的潜意识里会有一个需求:我希望你受伤。


你可以换位思考下:你猜,当你指责别人的时候,别人会怎么反应?


你可能觉得别人会反击你 。 那你潜意识里其实就是希望别人能攻击自己,所以通过指责挑逗别人来完成。


你可能觉得别人会不理你。 那你潜意识里其实是希望别人能抛弃自己,所以通过指责挑逗别人来完成。


你可能觉得别人会委屈,觉得你很坏。 那你潜意识里其实是希望别人觉得你是坏人。


其实你明知道指责别人,会带来不好的后果。为什么还要控制不住、无意识地去指责呢?

你在意识层面也不是故意的。你的潜意识里就是希望得到指责后,别人对你的那种反应。
一个同学D说:


绘画培训班里,别的爷爷奶奶指责我不给娃洗手,他们认为老师洗的不干净。

老师洗的不干净,是这些爷爷奶奶的投射了,当然也可能是事实。即使是事实,给娃洗手洗干净,也是这些爷爷奶奶的需求。

素不相识,他们管你的娃干嘛呢?出于善良的话,好心提醒就行了。干嘛要管你家的呢?


这时候你想做的反应,就是那些爷爷奶奶潜意识里希望你做的反应。


这个过程叫 投射性认

意思就是对方把他的情结投射了出来,而你不加处理地认同了,然后你给出对方潜意识里期待的反应。


这就是你认同了对方的情结。



PART

0 5


别人指责你的时候,给了你一个选择:


你是希望他开心呢,还是想看他不开心呢?


有些关系,是有利益关系的。你让他开心,你会获得额外的好处。比如说对你的追求者、老板、客户、你爱的人等等。


这时候我通常会选择利用他们的指责 ,让他们开心。


我知道他们对我有一个期待,需要我的重视。我知道他们受伤了,他们需要我。所以我会认同他们,并表达出我的认同,对方就会开心。


比如说对于同学A来说,她可以这么说:


认同需求: 抱歉婆婆,我一定会努力按照你的要求,成为一个给娃洗澡干净、手脚灵活、东西整齐的好儿媳妇的。


认同想法: 婆婆你说的真对,你说我怎么就总是洗不干净,手脚这么笨呢。


认同情结: 婆婆你这么说,我觉得自己好差,好难过呀。


然后你可以感受下,对方听到这些话的时候,会有什么反应?这时候你们的关系就被拉近了,对方会对你产生一些更亲近的感觉。


如果你觉得对方指责你,你不顺眼。你想让他不开心,你就可以不认同,并表达你的不认同。


比如说对于同学B来说:


区分需求: 管理好店,变得有用,是你的需求哎,不是我的。抱歉哈,我不是你想要的那种好管理。我就是喜欢这么无用的随便管理下 。


区分想法: 错。你觉得我没有管理好,你这个想法简直是大错特错。我觉得这个条件下,我管理成这样已经是天才了。


区分情结: 就是喜欢看你想让我难受,但是却没办法让我难受的样子。


哈哈哈哈哈


这两种都很让人喜欢。

一种是,你讨好了想讨好的人,一种是报复了看你不爽的人。


PART

0 6


亲人可以伤害吗?


太可以了。
伴侣、父母、公婆、孩子。偶尔拌个嘴,吵个架,就是过日子。

既然是过日子,就不要总是一副“我从来都不能伤害你”、“我不能带给你一点伤害”的伟大样子。


关系之间,谁还没有个恨的时候。

恨的时候,报复一下,怎么了呢?


恨的时候大方恨出来,爱的时候才能大方去爱。好的关系就是,爱恨交织。




PART

0 7



被指责时,我还有一个喜欢的地方:如果对方说的对,那是一个好事,那是一个有效反馈。

虽然自己不太愿意承认自己的确不好,很不舒服。但对方帮助我戳破事实,我是喜欢的。

比起虚无的认可愉悦感,我更喜欢实事求是的踏实。

因此我喜欢这种说的对的指责。比态度更重要的是事实。事实不因为态度怎样,就发生了转移。

被指责时,如果对方说的不对。你要知道,那是他的投射。你有不认同的权利。


那是他的需求,他的想法,他的情结。你可以选择性认同,来让他开心。也可以选择性不认同,看他难受。


我最喜欢的就是这样:


别人指责我,给了我让他难受的机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