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越来越能确信,
重大的生活事件在任何时候都会对我们的人格产生长期的影响。
比如,一段浪漫关系的开始可以降低神经质的水平。
一项美国的研究显示,离婚让女性变得更具有外倾性与开放性,而让男性尽责性降低。
不过一项德国的研究结果表明
离婚会让男女都变得外倾性降低。
失业对人格产生的影响更大。
我们早就知道失业会对幸福感产生重大影响。“它可能是所有生活事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英国斯特林大学的克里斯托弗·博伊斯(Christopher Boyce)说道。
他发现失业对人格的影响有两倍大,它倾向于使人的尽责性与随和性降低。
工作也可以改变你的人格。
目前就职于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内森·哈得逊(Nathan Hudson)发现,
全身心投入工作的人往往表现出尽责性水平的增加。
即使是搬家到一个新的城镇都会影响你的人格,举个例子,居住在纽约的人往往是高神经质水平的,而伦敦居民则表现为低水平的随和性。
有一些因素会让人格产生暂时性的改变。比如,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的塞巴斯蒂安·辛德勒(Sebastian Schindler)发现,
在实验室中诱导被试产生悲伤情绪以后,他们的神经质水平增加了10%,外倾性水平则下降了2%-4%。
辛德勒认为这些数字虽然看起来比较小,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所探讨的人格被定义为“稳定与持久”。
情绪会影响人格(也就是思维与行为的一般模式)可算是老生常谈了。然而在我们一生中,
环境塑造人格的程度也很显著。
在约翰逊和她的同事去年发表的论文中,她们纵向比较了被试在14岁与77岁时的人格测验结果。他们发现,
“虽然测量不够精准,但是找不到有关于人格稳定性的证据。”
这并不是说我们受制于反复无常的环境。
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我们可以积极地塑造自己的人格并从中获益。
特别是,有很多研究结果显示,低水平的神经质和高水平的外倾性与更健康还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有相关性。
此外,哈德逊还发现:
有87%的被试希望看到自己的五项人格指标可以发生改变,哪怕改变的程度很小。
他认为这些数据与现实情况相符,即大多数人的理想状态是:更加精力充沛,在社交上更加友善,对他人更爱护,更有责任心,更有生产力,更少的压力和焦躁,更具创造性和深思熟虑。
改变人格的途径之一还有
心理治疗
。
在今年一月份,伊利诺伊大学的布伦特·罗伯茨(Brent Roberts)与其同事声称,四到八周的心理治疗可以让人格发生改变,最显著的是外倾性水平的上升与神经质水平的大幅度下降。
不过心理治疗也不针对每个人。那么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改变人格?是否存在一个专属路径通向你的另一个人格?为了探讨这个问题,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哈德逊和克里斯·弗雷利(Chris Fraley)
让一群学生志愿者写下他们最想改变的特质,然后帮其确定具体需要改变的行为以实现这一目标。
同时哈德逊也指出太宽泛的目标并不容易实现。
四个月后,志愿者们报告人格特质水平出现重大变化——外倾性水平和尽责性水平上升,神经质水平降低。
更重要的是出现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即行为变化导致特质水平发生变化,而这又反过来导致行为的变化。
心理学家们还在继续争论着成年后人格的可塑程度。不过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
成年期以后人格仍然可以改变。
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个好消息。博伊斯说:“现在你知道了,
自己在30岁仍具有掌控权,你可以告诉自己你的人格并没有被固定住,仍旧可以发生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