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最关心的话题就是:怎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没有什么好的预防药物?
首先说说“新冠状病毒”:这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目前看比SARS要强,在未发病时就有隐藏的传染性),但是相对SARS致死率可能低一些。目前来看,因为疫情突如其来,没有确定有效的治疗药物。对于感染者,更多的是对症支持治疗,包括吸氧、预防感染、预防肺纤维化等,主要依靠患者自身抵抗力战胜病毒。另外,死亡病例多数有基础疾病,因此针对性地治疗原有的基础疾病也很重要。
目前来看,
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隔离
。已经有很多权威的病毒学家和流行病学专家纷纷强调隔离的重要性:恳请大家都尽可能在一个“没有病毒的环境里”安全度过14天左右,让被病毒感染的人充分暴露出来,医务人员把这些感染者收治,这样传染源就被消灭了,此后大家就都安全了。
关于药物预防,可以肯定地说,
目前没有一种药物(包括中药、西药)能够预防新冠病毒。
不论是前段时间被大家疯抢的双黄连口服液,还是板蓝根,以及网传的喝白酒、吸烟、熏醋、吃大量维生素C、香油滴鼻孔、口嚼大蒜,甚至燃放烟花爆竹等,这些脑洞大开的措施都不靠谱,纯属无稽之谈。
有朋友想到了免疫增强剂,如丙种球蛋白(也叫免疫球蛋白)和胸腺肽。首先,非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能够“中和”抗体,对于发生了严重感染(包括病毒、细菌)确实有效,但是仅限于已经发生了感染,而预防效果就很差,主要是这种球蛋白在体内会快速地被代谢掉而失效。其次,胸腺肽确实能够增强我们的细胞免疫,提高抵抗力。在抗击SARS的时候,冲锋在一线的医务人员(包括我自己)就接受过胸腺肽注射预防,但是这种预防是否真的有效?多久能够产生预防作用?能持续多久?都是未知的。
无论是SARS还是新型冠状病毒,冲锋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最信赖的还是物理防护:戴口罩,戴眼罩,穿防护服,重视手卫生。
盲目注射胸腺肽可能诱发严重过敏、加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
,特别是器官移植患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这类药物疗效也不确切,不是健康公众预防病毒感染的好选择。
所以,大家快醒醒,别再考虑药物预防了,靠谱的预防还是安心隔离在家,多休息。饮食有节,适度锻炼,身心愉悦,是最好的免疫调节剂。提高抵抗力,没有偷懒的捷径,更不要盲目选择胸腺肽等药物。健康需要我们精心呵护,面对病毒,惹不起,咱躲不起。如果必须外出,一定做好物理防护,这就是我们广大健康人群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最好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