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宇宙解码
宇宙起源,黑洞,虫洞,多维空间,相对论,量子力学,地外文明,迷失古迹,不解之谜,科技前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学网  ·  深圳理工大学全球诚聘院长! ·  4 天前  
科普中国  ·  什么是机器学习? ·  4 天前  
科学网  ·  《自然》(20250130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宇宙解码

猫头鹰为何要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游泳过河,它不会飞过去吗?

宇宙解码  · 公众号  · 科学  · 2024-08-21 20:02

正文

上图是一只看起来体型比较大的鸟,但是面对宽度只有3米左右的小河,它没有选择张开自己的翅膀轻松的飞过去,而是选择了一种让人觉得有点想不通的方法:游过去。

从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只鸟的游泳动作非常的标准,两个大翅膀前后的在水面上滑动,身体一浮一沉,很快就游过了河,到了岸上,它甚至连甩水的动作都没有,就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离开了。

在这只鸟后面还有一只体型差不多的鸟,它就没有这么果决了,因为它首先在岸边徘徊了很久,然后下水后迅速的逃到了岸上,之后再下水,游到一半又折返回来,第三次才成功的游到了对岸。

从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两只鸟都是 猫头鹰 ,而且是生活在北极的猫头鹰- 雪鸮 ,虽然游泳对于许多涉禽来说,游泳就跟飞行一样的简单,但是,对于猫头鹰来说确实比较罕见。这一幕是在2012年7月份,由一个专业的摄影团队在北极拍摄到的,这也是首次拍到野生雪鸮游泳过河。

但是, 从过河雪鸮的体型和翅膀来看,它们飞过河应该是很简单的事情,那么为什么它们会进入冰冷的河水中游过去,而是不是飞过去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雪鸮这个奇怪行为背后的秘密

游泳的雪鸮

01 关于雪鸮

雪鸮是生活在北极的一种猫头鹰,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全身的羽毛接近纯白色,这对于雪鸮来说其实是一种保护色,让它们能够更好的在冰天雪地里隐藏自己,不过在体色上,雄鸟更白,而雌鸟的身上有着明显的黑色斑纹。

与大多数昼伏夜出的猫头鹰不同的是 雪鸮多是白天活动的 ,偶尔会在黄昏之后活动,不过在食物选择上,它与大多数猫头鹰一样都是以啮齿类为主,而北极地区最常见的啮齿类动物就是旅鼠,所以旅鼠是雪鸮的主要猎物,其次是岩雷鸟。

雪鸮也是有一定的迁徙习性的,在除了冬季外,它们基本上都在北极圈附近活动的,到了冬季,它们会前往加拿大和美国北部、冰岛、欧洲北部以及黑龙江北部、新疆北部等地。雪鸮有着极强的抗寒能力,它们能在-50℃的环境下保持平均39℃的体温,这一方面要得益于它们身上密集且紧实的羽毛,一方面要得益于它们在极寒的天气下会找被风的地方蜷缩起来的习性。

雪鸮有着较强的领地意识,除了繁殖期它们会成对外,其他时候都是单独活动的,通常一平方公里最多有4只成年雪鸮,而且是两两成对的。

02 游泳的雪鸮

雪鸮是一种寒带鸟类,而且它们的食物中也没有水生动物,最关键的是它们也不是涉禽,因此,雪鸮游泳并非常态。而这两只下水游泳的雪鸮其实是两只雏鸟,它们虽然翅膀也不小了,但是依然羽翼未丰,没有飞行能力。

这一点从它们的羽毛颜色就能看出来了,刚出生的雪鸮通体是雪白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羽毛会逐渐的变黑,到一个月大的时候,它看起来就像是一团黑心棉了。

不过,从全身变为灰黑色之后,雪鸮又开始向白色去过渡,会变成通体以灰色为主,翅膀逐渐变为白色的亚成年雪鸮,此时的它们依然不会飞翔。

因此,从开始的画面中我们看到,两只过河的雪鸮正是亚成年的雪鸮,此时它们没有飞行能力,只能靠两条腿,像个小老头背着手一样走路,这种体色会持续到它们会飞,之后雄鸟会变成几乎全白,雌鸟会留下许多黑色的斑纹。

但是,大多数的鸟在会飞之前,都是待在鸟巢中的,雪鸮为何不会飞就离开巢,还要游泳过河呢?这就要从雪鸮的习性说起了。

雪鸮为何要游泳过河?

虽然生活在寒冷的北极,但是雪鸮的繁殖能力在鸟类中算是比较出彩的,大多数的鸟类一窝最多产4-5枚卵,但是雪鸮一窝至少要产3枚卵,最多16枚,平均接近10枚,而且雪鸮产卵很有意思,它们平均2天产一枚,所以从产下第一颗卵的30天后,几乎每天都会有新的雏鸟孵化出来。

为了增加后代孵化几率,雪鸮通常会选在北极的夏季进行繁殖(6-8月),而且雪鸮不像其他鸟那样筑巢,它们会将卵直接产在高地植物、草甸等环境的低洼处,或者是用爪子刨一个简单的坑,铺上几根草就算是鸟巢了。

在孵化期,雌鸟会一直孵卵,所有的食物均由雄鸟提供,通常雄鸟将旅鼠、岩雷鸟捕杀后叼回来递给雌鸟,雌鸟用尖利的喙将猎物开膛破肚,将头部、腿部以及骨骼剃掉之后,将纯肉喂养给雏鸟。

但是,当全部孵化完之后,由于雏鸟数量太多,需要的食物已经不是雄鸟自己可以负担的了,所以,雪鸮夫妇就会一起出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