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21世纪商业评论
《21世纪商业评论》敏感于一切商业新知、商业产品、商业模式和商业英雄,敏感于新公司的新玩意、老公司的新改造、旧话题的新表达、老商业的新颠覆,为您提供最新鲜实用的商业养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FT中文网  ·  全球AI竞赛:中国正在赶上美国吗? ·  13 小时前  
21世纪商业评论  ·  预售票房破13亿,最卷春节档扎堆厮杀 ·  3 天前  
商业洞察  ·  280亿灰飞烟灭!郑州百亿资产父女,2.4亿 ... ·  4 天前  
21世纪商业评论  ·  承包高速服务区,桐乡人年入超百亿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21世纪商业评论

华为强势进攻线下,但要突破OPPO、vivo包围,光覆盖2000县还不够!

21世纪商业评论  · 公众号  · 商业  · 2017-06-09 18:58

正文


随着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集体布局线下渠道,渠道争夺大战就此打响。对于华为而言,要对标“线下两巨头”:OPPO和vivo,远不止“圈地”开店这么简单。

 

近两年,国内手机市场强势崛起,各大手机厂商纷纷发力线下渠道的争夺,华为也未置身其外。随之而来的是,“国产三巨头”华为、OPPO、vivo间的斗争也越来越热闹了。

 

2015年,华为宣布通过“千县计划”布局线下渠道建设,并针对线下专门推出以“Nova”为名、售价2000元左右的轻旗舰产品,在内部明确对标OPPO、vivo。

 

华为消费者BG负责人余承东此前表示,目前,华为已将线下门店覆盖至全国500个地级市,2100多个县级市,4万多个乡镇。预计2017年将覆盖到中国将近2000个县。

 

尽管华为近两年在线下门店布局方面声势浩荡,但总体看来,尚未打破OPPO和vivo两家的垄断。与小米、魅族等品牌的线下门店相似的是,华为只要置身于三四线市场,甚至是更低级别的乡镇市场中,就会有一种被OPPO、vivo联合包围“绞杀”的感觉。



华为与OPPO把线下门店开在同一位置



线下还是OV的天下

 

目前OPPO、vivo手机销售渠道多数分布在三四线城市及以下,且这类市场已经接近饱和,依靠其早期密集的线下渠道布局,OPPO和vivo几乎占据了线下市场“半壁江山”。

 

其一,从数量上看,目前OPPO和vivo的门店数量要大大多于华为。据媒体报道,截止去年8月,vivo线下零售店数量已经达到25万家,售后服务中心已达430余家;紧挨着vivo门店的OPPO也完成了渠道的密集织网,线下门店达到20多万家。在庞大数量的门店背后,更有超过百万的销售人员。

 

其二,从品牌宣传上看,由于OPPO和vivo没有像一些互联网品牌手机一样走机海战术,一年下来的主力机型也就是三五款,这使得其在线下的布局已和品牌宣传等方面形成统一性的合力。


几乎每家门店形象都相当规整:统一的大幅偶像海报张贴、24小时循环播放的网络神曲、大声喊麦式的广告促销口号、穿着布偶装的促销人员在派发传单。这些元素几乎在任何一家OPPO和vivo的线下门店均可看见,尽管对于众多中产阶层人士而言,这种场面过于地“落伍”。


 

在一些三四线城市的繁华路段,也很容易看到关于OPPO、vivo的巨大广告牌,上面会出现一些当红人气偶像,李易峰、TFBOYS、杨幂、杨洋等一众明星均为OV拉过客。


有了这些人气偶像的加持,OPPO、vivo成功地摆脱“厂妹机”的标签,被更多的年轻人所接受,用户群体也开始逐渐走出三四线市场。

 

而OPPO、vivo在过去一年的强势也有目共睹。市场研究机构IDC公布的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销售数据显示,OPPO和vivo分别以占市场份额的6.8%和5.3%位居第四、第五名,第三名是华为(9.5%)。


对于华为来说,面对这样的对手就显得格外头疼,因为以上提到的两点是华为在短时间内很难撼动的。



OPPO与华为线下宣传针锋相对


相比于OPPO、vivo的步调相对统一整齐,华为这种多品类的品牌则显得有些“凌乱”。 


且不说荣耀这个独立运营的子品牌,光是MATE系列、P系列、NOVA系列等机型定位就各不相同,从外形设计,或者是主打的功能度方面也难以寻找到互相之间的统一性,这就给线下布局造成了不少困扰。


两家相邻的都打着“华为”招牌的手机店,其装修风格大不相同


因此,即便华为的有些线下门店搞得声势浩荡,但依然让人觉得是夹在OPPO、vivo的空隙中生存。

 

“华为,还是不太好卖的,有些功能有点走逼格和情调,放到长沙市中心那里还好,偏僻一点的地方很难有认知度。”在长沙的一家手机经销商如是对《21CBR》表示。

 

大概对于众多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的一些用户来说,消费iPhone可能还过于遥远,而OPPO和vivo的出现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IOS的流畅体验并不是他们所追求的,2000多万的柔光自拍才是王道。


 

脏活累活并不是华为的强项

 

华为在线下渠道争夺战中所处的劣势与其本身长期形成的厂商渠道、产品特性有很大的关系。


与国美、苏宁这种大卖场合作,批量供货走卖场销售,由卖场统一经营管理,这个是华为的强项。

 

与电信运营商合作,通过“交XXXX元话费送大屏4G手机”或“办理两年宽带,送一台XX手机”的套餐方式,批量销售手机,这也是华为最擅长的领域。

 

也就是说,华为相对擅长的领域是与大公司之间的大批量合作,而非去线下开一个几十平米的销售门店搞零售。


 

通过走批量渠道,华为只要控制好与合作方的关系、保证出货量与产品质量即可,但搞零售,华为要去思考的细节就要丰富很多了。对于线下销售人员的监管、窜货问题的控制、价格体系的维护都是需要长期经营维护的结果,并不是单纯的资金支持就把门店开起来那么简单的事情。

 

光是防止串货与控制价格体系,就够给华为出难题的,对于零散的门店与销售人员的管理通常需要强有力的监管才能完成,而这是一个需要长期执行的脏活累活,并非与大公司走批量的“一劳永逸”。

 

而对于这些线下的零售门店来说,压根也谈不上什么品牌忠诚度,都是什么最好销售、什么利润最高就去做什么,缺乏相当的统一性管理。

 

要知道,OPPO、vivo也是通过数年的经营才在线下渠道上站稳脚跟,降服了不同区域的“地头蛇”,才有了如今的线下规模。

 

由此看来,华为要想在线下零售上与OPPO、vivo一较高下,不仅需要在资金上支持线下布局,还要将整套的管理体系进行改革才行,否则搞批发走B端销售的路子肯定在面对C端市场上吃瘪。


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了解须知

 本期编辑:李惠琳

 联系作者:jiangzj@21jingji.com


关注21商评君,每天懂点新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