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军武大本营
军武大本营,以敏锐视角剖析当代社会。我们拒绝以“震惊”“吓尿”等轻佻字眼忽悠众人,输出高价值内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  ·  科普 | 把苏打水当日常饮用水,真的健康吗? ·  8 小时前  
新疆949交通广播  ·  正式开通! ·  昨天  
中国药闻  ·  “稳”了,中国“磁吸力”将更强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军武大本营

“政府投降,我自己打!”这些亚美尼亚老兵决定留在家乡打游击,已准备自杀手枪

军武大本营  · 公众号  ·  · 2020-12-07 12:30

正文

你们走吧,我决定留下!

亚阿全面停火协议,这份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签订的“投降书”,宣告了持续50天不到的亚阿战争,以阿塞拜疆获胜而结束。

按照协议,亚美尼亚应将纳卡周边的克尔巴佳、哈萨克等地区归还给阿塞拜疆。
被迫撤离的亚美尼亚人,
乘坐的车辆排起长队

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亚美尼亚人,因为担心遭到阿塞拜疆的迫害和驱赶而纷纷举家逃离。

虽然阿塞拜疆政府声称会平等对待该地区的亚阿两族人民。但从目前曝光出来的视频中,阿塞拜疆军队的纪律极差,已经发生大量枪杀俘虏、割头、殴打平民、砸毁平民房屋的行为。


如果亚美尼亚人继续留在这片已经归属阿塞拜疆的家里,后果无可想象。

▲亚美尼亚人在逃离时烧毁自己的房屋

这些举家逃离的亚美尼亚人纷纷搬走生活用品,杀掉无法带走的牲畜,烧毁永远无法回来的村庄。

▲有的亚美尼亚人带走了家乡的一捧土

在上万亚美尼亚人被逼得背井离乡的同时,有一群老兵们却依然留在纳卡地区拒绝离开,等候着他们的敌人。

守候在克尔巴佳的老兵塞维扬

49岁的亚美尼亚老兵赛维扬一辈子都生活在查莱克塔村 ,不过 这个 村子已经 被划分给 阿塞拜疆。

他在30年前的纳卡战争中失去左腿, 他拒绝逃离 ,送走妻儿后, 起枪 其他亚美尼亚人留在当地,坚持 打游击。

这是下一场“战争”,一场没有任何胜利可言,却有关尊严的“战争”。

就像他们说的, “政府投降了,我们自己打!为了家乡,也为了荣誉。”

纳卡战争的失败,仿佛已经将亚美尼亚人的骨气一下子抽干了。亚美尼人民无奈、愤怒、绝望,将怒火发泄到签订停战条约的议会。但不管怎么闹,都无法夺回纳卡地区了。

这群老兵做出这样的决定,则是用实际行动来捍卫自己的家乡。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参加了1988年爆发的第一次纳卡战争。

那场战争,对于亚美尼亚年轻人而言,只是教科书的上几段单薄的文字,而他们却是那段历史真正的参与者。

30年前,居住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的亚美尼亚人与当地阿塞拜疆人发生冲突,最后演变成两个民族之间的暴乱,互相殴打屠杀。

这样的种族暴行持续了整整7天,直到苏联内务部的特种部队进驻,这才平息。

进驻巴库的苏联坦克

一国首都尚且如此,更何况阿塞拜疆其他城市。全国范围内的种族冲突席卷了阿塞拜疆,这场冲突最终导致 阿塞拜疆的大部分亚美尼亚人被迫逃回亚美尼亚,大部分亚美尼亚的阿塞拜疆人也被迫返回阿塞拜疆。

莫夫西斯扬,当年巴库大屠杀的幸存者,后逃亡美国
如今为亚美尼亚的足球之星

在两国随后发生的第一次纳卡战争中,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军队正面交锋中大获全胜。因为亚美尼亚军队有60%的士兵来自前苏联正规军队。而阿塞拜疆军队的很多人,因为在苏联被歧视,都是在苏联工兵部队服役的。

所以亚美尼亚士兵的战斗力要比阿塞拜疆更强。他们不仅击退了阿塞拜疆对纳卡的进攻,而且进一步占领了纳卡周围包括克尔巴佳、哈萨克等7块地区,约占阿塞拜疆国土面积的9%,直接将阿塞拜疆打到签订停火协议。

纳卡战争中,穿着苏式军服的亚美尼亚士兵

30年后的2020年纳卡战争中,卧薪尝胆的阿塞拜疆将亚美尼亚打败,曾经占领的土地全部被阿塞拜疆夺回。

面对军队人数、武器装备都远强于自己的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人不是没有抗争过。

在与阿塞拜疆的战争冲突中阵亡的人,就包括了22岁的达什托扬,而他此前的身份,则是亚美尼亚职业足球联赛的一名中场球员。

达什托扬

就连而亚美尼亚 梅格里地区 的市长姆希塔尔·扎哈里安也都亲自上阵,后因在战场上不幸被炮弹击中造成重伤而入院治疗。

当军人实在不够用了,亚美尼亚不得不全民皆兵,就连老人和女人都开始准备奔赴一线。

面对残酷战争,依旧乐观的亚美尼亚老兵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