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学报
我国第一张大型文学专业报纸,创刊于1981年。深入文学现场,关注读者需求。 “使看不见的看见,使遗忘的抵抗遗忘”——文学的意义大略如此。而这,也是以文学命名的报纸存在的理由。
51好读  ›  专栏  ›  文学报

《诸神的踪迹》:阅读这片星河,与我们的众神相遇|中国人的历史

文学报  · 公众号  ·  · 2017-10-06 16:00

正文



中国的神话浪漫温暖,摇曳生姿。每位神的故事都很简短,就像中国的诗。言有尽,而意无穷。中国的神与西方的神不一样。中国的神与人日常生活在一起,不神秘。每个节气、每个节日都要打交道,甚至不需要一个特别的日子,也可以跟神有个来往。神时时都能遇见:厨房里有灶神,大门上有门神,屋后的树林里有树神,门前的水井里有井神,村边的小庙里有土地神,城里面有城隍。有人作恶多端了,不要担心,有雷神来劈他。才子抑郁不得志,魁星会送一支让他才思泉涌的妙笔。立春迎春神,芒种之后饯花神。干旱时要祭龙神,大暑要送瘟神。中秋祭月神,立冬要唱《玄冥》之歌,祭冬神。过年了,更是所有人与所有神的狂欢节。


“中国人的历史”第一部《诸神的踪迹》,让我们再次与遥远的神话诸神们集体相遇。


《中国人的历史:诸神的踪迹》  

       申赋渔  

新星出版社



“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文脉不断的是中国。然而这文脉的传承,在今天,由于现代化、信息化与全球化的冲击,已经出现危机。因为知识的工具化、功利化和碎片化,使我们与传统文化渐行渐远。喧嚣当中,中国人慢慢丢失了属于我们的独特审美、独特思考与独特创造。也许,历史是一条回家的捷径。当我们顺着历史的线索,去追述先人的故事时,我们仿佛与先人一起,从稚拙走向成熟。回溯我们数千年的历史,就是回溯我们民族的精神成长史。从这个历史中走出来的人们,因为文化的寻根,而辨识彼此。历史是一条纽带,联结着所有的中国人。读懂了历史,无论走在天涯海角,还是异国他乡,只要一个成语、一个地名或者人名,立即就会得到会心的微笑和心灵深处强烈的共鸣。”


在阐释自己创作“中国人的历史”系列作品的初衷时,作家申赋渔这样说道。


近日,“中国人的历史”中的第一部《诸神的踪迹》在上海首发,申赋渔和“魔法童书会”创始人张弘就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展开对谈。



“中国的神话浪漫温暖,摇曳生姿。每位神的故事都很简短,就像中国的诗。言有尽,而意无穷。中国的神与西方的神不一样。中国的神与人日常生活在一起,不神秘。每个节气、每个节日都要打交道,甚至不需要一个特别的日子,也可以跟神有个来往。神时时都能遇见:厨房里有灶神,大门上有门神,屋后的树林里有树神,门前的水井里有井神,村边的小庙里有土地神,城里面有城隍。有人作恶多端了,不要担心,有雷神来劈他。才子抑郁不得志,魁星会送一支让他才思泉涌的妙笔。立春迎春神,芒种之后饯花神。干旱时要祭龙神,大暑要送瘟神。中秋祭月神,立冬要唱《玄冥》之歌,祭冬神。过年了,更是所有人与所有神的狂欢节。”


越来越多影视剧开始从中国传统神话中寻找题材,比如上图是传统门神年画,下图为电影《小门神》中的设计形象


在这本书中,申赋渔这样阐释自己理解中的中国神话。这是中国孩子久违了的中国神话,同样的,这也是许多生活在都市中的中国人已经不太熟悉的传统生活方式和古典精神。


“中国的神话也是成体系的,完全可以媲美西方古希腊神话”


2012年,《南京日报》派申赋渔驻扎法国,在欧洲进行采访工作。由于工作的原因,他接触到了很多海外华人。在一些小型的讲座和交流会中,他逐渐发现,这些海外华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渴求非常迫切。“在外的国人会有很强烈的漂泊感,觉得自己浮在空中,没有‘根’,立不住,更想让自己的孩子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所认知,但因为身处国外,他们的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几乎一无所知。所以,很多海外华人会在暑假寒假期间把孩子送到国内来学习。但孩子们在国外参加中文学校和培训班,读私塾,背《论语》《孟子》《诗经》,收效并不明显。因为很多华人都是年轻时就到国外生活,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不是很深,无法对孩子解释这些典籍的深层内涵。”他介绍。


而当时申赋渔的工作内容之一,其实就是要把中国的优秀文化介绍到国外去。所以,素来喜爱中国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他,有了新的用武之地。在各种讲座上,他给海外华人讲二十四节气里中国人的哲学思维方式,讲中国的历史。同时他也在思考,如何才能用最简单的方法把中国文化介绍到海外去。


与二十四节气故事有关的童书有许多,比如熊亮的《二十四节气》以泥土小人来表现节气变化


旅居巴黎的申赋渔,每天的习惯就是吃完晚饭后去塞纳河边溜达,路过巴黎圣母院、歌剧院。他见到欧洲文明的踪迹,脑子里却在回想中国的历史和中国的远古传说。只是,中国文化包含的东西很多,诗词歌赋,儒家道家佛教,绘画历史哲学,各方面的内容实在太多了。千头万绪,如何说起?最终,他决定讲故事,“从最根本的中国历史讲起,把整个中国历史讲好了,那些海外华人在了解各种传统文化时便可以有一条主线引领”。终于,在去年,他下定决心辞去工作,专心写作。



于是,“中国人的历史”便有了开篇之作《诸神的踪迹》,三皇五帝夏商周,有正式文字记录之前的中国神话和中国历史,被他浓缩在一本书中。

在知名设计师朱赢椿设计的书籍封面上,环绕“中国人的历史”六个字的线条,便仿佛两扇古老的门,推开这扇门,读者便可从中读到申赋渔笔下那摇曳生姿的中国历史。封面正中环绕太阳的是《山海经》中守护昆仑山的守护神陆吾,人头虎身,身有九尾。遍布封面的小圆点仿若星空,这满天的星星就是中国的诸神。而封面红色的底色是扬州漆器红的颜色,喜庆而富含张力,正是纯正的“中国红”。


与生而为神的希腊神话众神不同,中国的神是在祖先们口口相传中由人化身而成的,因此,中国神的队伍罕见地庞大杂糅,神的设定与人的生活劳作息息相关;也因此,中国神话包含着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和密码。


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取材自《庄子·逍遥游》


中国的神话像诗,通过意象来传达精神,言有尽而意无穷,让人回味。而西方重小说,讲人物,所以西方的神话要有故事,像史实一样。只是与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一样,中国的神太多了。人间有神,山水间有神,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有神做代言人。要理清头绪不容易,记录这些神灵的古书多而杂,《山海经》《吕氏春秋》《淮南子》《太平御览》《列子》《史记》《路史》《绎史》等书中都有记载。在通常的认知中,中国神话都是碎片化的,比如大众熟悉的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等。精卫是谁?夸父是怎样一个人?他有没有家族,他的家族哪里去了?后羿射日,后羿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大家都知道大禹治水,但女娲补天是在什么时候补的天,在遥远的古代还是在尧舜禹时期?这些中国神话的脉络,能不能理清呢?


19世纪美国画家Bertha lum取材自中国神话的作品


申赋渔的答案是:可以。“因为中国也有类似于西方宙斯的这样一位主神,主神确立了,其他神就能看清次序。我以为,中国的主神是中央天地黄帝。”在几十本、上百本的古典典籍中,申赋渔一点一点寻找中国诸神的踪迹。每一本都是一个碎片,每一片碎片都指向一个最终的方向,于是,慢慢地他像拼拼图一样,为中国的诸神谱系理出了一个清晰的脉络,为中国的远古诸神画出了一张星图。


申赋渔把碎片式的中国神话整理得有条理、有系统,有体系。“从盘古开天辟地,天地是怎么产生的,到女娲造人,女娲造人以后有了人类,人类在这个地球上,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是怎么生存、生活和发展的。然后从有巢氏、燧人氏、神农氏到后来的炎帝、黄帝,再到我们的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然后再到夏商周。这本书是按照时间线来写的,我把读者非常熟悉的神话故事全部放在这条‘线’里。当读者读到各个神话故事,就能知道每个神和每个神话故事的坐标。看了这本书以后,读者可以发现,原来中国的神话也是成体系的,完全可以媲美西方古希腊神话。”


“这是一条奔流不息,从未断流的文化之河”


在《诸神的踪迹》中,申赋渔选择的故事和神话都来自古典典籍的记录。同时,这些神也都是我们的祖先。而这正是中国神话与西方神话的不同之处。“我们的神和西方的神不一样,西方的神就是神,人就是人,人是不能变成神的。但在中国神话中,继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基本上所有的神都是由人变的,是我们的祖先中有伟大功绩的人变成的。”而这样的中国神话,体现的正是中国古老的信仰和哲学。“我们现在都讲我们是‘龙的传人’,是长得像龙一样吗?不,我们传承的就是中国人从远古流传下来的的精神。有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错了。中国人有五千年的信仰。而中国人一个最起码的信仰,就是从夏朝、商朝开始的:我们信仰祖先。一直到今天的清明节我们也要祭祖,这就是对祖先的信仰。” 申赋渔说。


而这本原本是为青少年而写的书籍,还可以是成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是怎么来的,最早的说法是怎样的,很多人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包括我自己。”在写作的过程中,他慢慢寻找到了更多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比如,他在《周公》一篇里写清了一些礼仪的来龙去脉。结发夫妻、弱冠之年、待字闺中,等等。比如“待字闺中”,“在古代,女孩在十五岁时举行成人礼。古人都是有名有字,出生时,父亲替她取好了名,在成人礼这一天,则由尊贵的宾客给她们取字。男孩取字,与他自己的名字相关就可以,女孩取字比较麻烦,必须在定亲后把未来丈夫家的姓加到字里去。如果女孩一直没有找到订婚对象,她就必须等待她这个字,所以叫‘待字闺中’。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他介绍。


“我们现在成人仪式就是买一个生日蛋糕,吹一下蜡烛就完了,在古代却是很隆重的。” 申赋渔说。在书中他写道,男子在二十岁时举行的成人礼叫做冠礼,在冠礼上要戴三种帽子。


古代成人礼上,男子要戴三种帽子



“第一次是穿黑色的衣服,戴黑麻布或者绢制的冠,表明他从此有了参政议政的权利。第二次要戴上一顶用鹿皮做的皮帽,表示他有了参军打仗的权利和义务,有能力去保卫国家了。第三次戴一个平顶的帽子,是祭服,表明他有参加祭祀的权利了。古代最重要的大事,惟祀与戎,一个是祭祀,一个是作战,到二十岁,男子就是堂堂正正的国人中的一员了。戴好最后一顶帽子,要给加冠的宾客敬酒,再去拜见母亲。见过母亲之后,还要请有学问的宾客给自己起个‘字’。但二十岁的年轻人身体还弱,不十分强壮,但也算成人了,可以戴上帽子,所以就叫‘弱冠之年’。在这些我们熟悉并习以为常的词语背后,其实暗含着许多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和密码。了解了这些词语的来龙去脉,我们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我们的日常和我们的传统。”


而考证和追源,是一项如此繁琐的工作。有一次,为了大概两百字的内容,他花了整整半个月的时间才弄清楚文字背后的来龙去脉。


写过诸神之后,申赋渔将继续他的关于中国历史的写作。“从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尧舜禅让到夏商周,从春秋战国到秦汉魏晋,从六朝到唐宋元明清,及至近代。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无数的先贤,他们入世时造福万民,出世时高风亮节。他们如天空中的群星,千百年来,用他们伟大的心灵与绝世的才华,照亮着历史的天空。这部书,是对满天星斗绝世光华的一次采撷。目的不是保留,而是激发。是期望有一天,那些接收到星辰光华的人,也将以他们的光芒,去照耀人类。” 他这样说道:“当我决定写这部‘中国人的历史’的时候,我立即就想到了星河。这是一条群星闪耀的大河。这是一条奔流不息,从未断流的文化之河。一个个杰出的中国人,如星辰般闪耀在历史的天空,构成了文明与精神之河。这是关于中国人的历史书,里面写的是一个个伟大而杰出的中国人。我将飞行穿梭于这条大河之中,试图在其间,给有心之人做一次导游。”





文学照亮生活


主界面查看精彩推荐

合作事宜请留言













文学报



公众号:iwenxuebao

网站:wxb.whb.cn 

邮发代号:3-22 订阅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