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惊呼“碎片化时代”到来的时候,记得,你需要先守住自己的整块时间,尽量保护它们不被碎片化,然后再来思考怎样把“边角料”时间用到极致。
有小伙伴说,我是上班族,每天只有下班后的时间是属于自己的,才能做自己的事。
你赞同吗?
我是不赞同的。因为每天早起到上班之间的这段时间也是你的!
哦?你没办法早起。那么,白天上班时,你全部时间真的都被霸占了吗?
如果你认为全部被霸占了,那么,这次就教你把时间抢回来。
前面抱怨的那位小伙伴,以为上班的时间是上图这样,实际上是下图那样:
哪有没时间这回事?
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着这么多毫不起眼的时间段——被割裂开来的小时间,难以用来完成长时间高专注力的任务,像被用剩的边角料一样。
所以,它们被我称为“边角料”时间,主要包括两类:
第一类:满足生活需要而产生的零碎闲散时间,通常为几分钟长。比如排队、等人、等车、等电梯、爬楼梯、电脑开机、任务与任务切换之间的空转时间,等等。
第二类:没有太多智力产出的小块体力时间,通常是几分钟至半小时长。比如开车、坐车、蹲坑、洗漱、洗菜、洗碗、洗衣服、拖地板、理发,等等。
看见了吗,在我们的整块时间之外,还有这么多碎小的时间等待着你的开发,它们像深海里的宝藏一样,你不利用,它们就一直沉睡着。
等等,不是说人一次只能专注一件事吗?上面说的时间还能用得起来?
你说的专注一件事,是指专注一件需要脑力参与程度较深的事。能做到“一心两用”,只有一种情况:这两件事一件是你熟练的体力活,一件是纯脑力活。
“边角料”时间的流向,都是体力活,当然,可以再配上不太费神的脑力活。
看了上面的“边角料”时间分类后,你心里会不会嘀咕:“变态啊,连排队、等人、洗漱这些都要算进来,犯得着这么精打细算吗?”
当然!这年头是“注意力”经济时代,你的“边角料”时间,正在被各类商家、社交媒介虎视眈眈呢!他们会拼尽全力去吸走这些时间。
所以,没有把它们抢回来,它们就在刷微信、刷微博、逛淘宝之中溜走,过后连你都说不清时间都用来干吗了,像凭空消失了一样。
算一笔账吧,假设每天花在等人、等车、等电梯、爬楼梯、坐车、蹲坑、洗漱、洗衣服的时间合计为45分钟左右(这是保守估计),那么一个月下来,就有45*30=1350分钟=22.5小时;如果每天合计1小时,一个月就有30小时了。
智能手机为这些小时间的充分利用提供了可能。你可以用它们听听课程,看看文章,完全可以学到不少知识,一个月大变身让别人认不出你。
自己的时间还是自己做主吧,别被其他人抢走了。
1分钟能做什么呢?比如:
快速阅读1篇文章
语音输入200个字
给爸妈打个电话
自拍N张照片
录音说说今天的心情
在微波炉里热一碗饭
跳绳150下
跑完400米
做30多个仰卧起坐
完成20道数学口算
看看精彩的广告短片
想想下一个任务要做什么……
除了1分钟,几分钟左右的“零碎闲散时间”、几分钟至半小时左右的“小块体力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你心里有数吗?
“零碎闲散时间”,可以用于视觉学习(比如看一两篇小文章)或者养生习惯(比如闭目养神、敲敲胆经、做眼保健操);
“小块体力时间”,可以用于听觉学习(比如听有声书、课程音频)或小型思考(比如构思文章的素材)。
这些,大脑是记不住的。你可以像我这样,罗列一份“边角料”时间做事清单:
那么问题来了,有这么多可以做的事,“边角料”时间瞬间出现之时,能想得起做哪个更划算吗?恐怕光是做个选择,都会消耗不少意志力和时间吧。
谈论如何把“边角料”时间最大化利用,有一个关键问题:必须和你的目标导向联结起来。
也就是说,如果你没有什么具体的目标,纯粹是想将“边角料”时间捡拾起来,让生活充实,让自己心安,那只需即兴发挥——小时间来了,你爱咋用就咋用。
但倘若你想让它们在一定日子的累积后产生一鸣惊人的效果,那就需要规划了。
为什么有的小伙伴不屑于利用“边角料”时间呢?因为觉得用上那么一点时间,不能起到什么效果吗?
其实,真正原因在于没有方向,也就是没有目标。
如果你使用“边角料”时间都是随心所欲的,就像到处挖井一样,这里挖一点,那里挖一点,都是浅浅的,如雁过无痕。
所以,要让“边角料”时间产生化零为整的神奇效果,就需要集中火力,固定一处挖井,今天看不出效果,明天看不出效果,但一个月后,这口井就深了,半年后,又不一样了。
方法是,以目标为导向,根据不同情境的特点,对“边角料”时间选择合适的使用方式。
首先,确定近期想要达成一个怎样的目标。比如,最近有一个重要的任务,要为新书赶稿件。
其次,列出你经常面临的“边角料”时间有哪些情境。比如,可以有“开车、等人、等车、等电梯、坐车、洗碗、洗衣服、洗头、无聊会议、哄宝宝睡觉”这些主要的情境。另外还有一些不常见的、偶尔碰到一次的空闲,随机应变就好。
第三,列出对应情境下都可以为目标做些什么小事情。比如:
开车:收听优质音频节目发散思维。
等人、等车:利用语音输入法捕捉思想火花。
等电梯:看看关注的订阅号的一两篇文章,寻找灵感。
坐车:构思文章可以绘制什么样的配图。
洗碗、洗衣服、洗头:收听平时收集的写作课程。
无聊会议:备着单面废纸,见缝插针地画出文章架构的思维导图。
哄宝宝睡觉:顺便练习护眼舒缓运动。
这样,等到有整块时间专注写作时,脑袋里不会一片空白,成稿的速度也会快上几倍。
同样的,如果你近期打算考雅思托福、考计算机二级、提升演讲能力等等,也可以好好想想,怎么规划和驾驭这些“边角料”时间。
“边角料”时间太细碎了,放进“今日待办”清单中是小题大做,但忽略了,却是巨大的损失。
在许多人惊呼“碎片化时代”到来的时候,请记得,你需要先守住自己的整块时间,尽量保护它们不被碎片化,然后再来思考怎样把“边角料”时间用到极致。
每个人都有捍卫自己时间的权利和方式。
你的心用在哪里,时间会看得见,生命也会看得见。这正是功不唐捐的道理。■
作者简介:发愤的草莓,30岁上班族,双娃辣妈,爱手绘的个人管理达人。2015年至今发布原创干货类文章58万字,时间管理书籍《现在就干》将于两个月后上市。微信公众号“发愤的草莓”(ID:neverstop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