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樊登读书
和你一起读书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生资本论  ·  形势逆转,信心来了,内外突然都在看好中国 ·  昨天  
并购优塾产业链地图  ·  生活不易,转移家庭风险后享受更美好的人生 ·  3 天前  
债市唤醒官  ·  2025-0218-市场已经进入可以轻仓买入 ... ·  5 天前  
人生资本论  ·  起猛了!中国新基建狂飙突进,天量财富 ·  2 天前  
EarlETF  ·  数据复盘 2月20日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樊登读书

电影《野孩子》看哭无数人:所谓幸福,就是有家回,有人等

樊登读书  · 公众号  ·  · 2024-09-23 18:03

主要观点总结

这篇文章介绍了电影《野孩子》的内容和人物故事,主要讲述了两个孩子在艰辛的生活中如何找寻幸福的片段。通过电影中角色的遭遇,引出现实中家的意义以及幸福的理解。文章强调,幸福并不在于富贵,而在于有家可回、有人在等、心中有爱。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电影《野孩子》的故事背景和内容介绍。

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讲述两个四处流浪的孩子马亮和轩轩如何在荒芜中寻找生活的希望和意义。

关键观点2: 家的意义以及幸福的理解。

文章通过电影中的人物故事,引出对家的理解和对幸福的定义。强调幸福并不在于物质的丰富,而在于有家可回、有人在等、心中有爱。

关键观点3: 电影中的关键细节和人物情感。

电影中马亮和轩轩的友情、互相扶持的细节,以及他们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境时展现的坚韧和爱。马亮原型与女警的对话,强调心中有爱的重要性。


正文

*贴片含广告

作者 | 帆书 · 阿沅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句诗出自清代诗人袁枚写的《苔》,意思是像米粒一般细小的苔花,却也努力学着牡丹的样子盛开。
这句诗在《野孩子》中的“流浪兄弟”身上,有了具象化的表现。
电影《野孩子》改编自真实事件,讲的是四处流浪的“小偷哥哥”马亮和孤儿轩轩的故事。

他们生活在破烂堆里,虽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却也学着和普通人家的兄弟一般,在荒芜中拥抱取暖,在这无人庇护的世上挣扎地活着。

(图源网络侵删 有部分剧透,介意的书友可先看电影~
看完电影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在如今这个社会中,很多人将幸福定义于大富大贵。但这种幸福太大,大到这世界这么多人,只有极少数人才能获得这样的幸福。
对于更多普通人而言,幸福不过短短十二个字:有家可回,有人在等,心中有爱。


作家梁秋实曾说:

“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比自己的家更舒适,无论那个家是多么简陋,多么寒碜。”
《野孩子》中,马亮最开始一个人住在废弃小楼里,那里阴森可怖,就算是白日,阳光也无法渗透进其中。
小楼里,有各种各样他搜罗来的小玩意儿。阳台缝里,有几盆被细心照料的绿植。别的孩子避之不及的地方,却被马亮当成小家用心经营。
同样是野孩子的轩轩,虽和爷爷奶奶一起住在废品站里,但爷爷却根本不管他,动辄怒吼打骂,晚上甚至让他去睡狗窝。
废品站与其说是他的家,不如说是他在这个城里唯一的容身之处。
因着一盒雪花膏,两个毫无交集的孩子成为朋友。
但在一场无妄之灾后,马亮居住的小楼付之一炬,他再次无家可归,这也让他萌生离开这座城市的想法。

走之前,他犹豫许久,最终决定跟自己的小伙伴道别,却因对方的一句“我也要去”,带着他一同开启新的流浪之旅。
第一晚流浪,两人无处可去,最后只能在一片废墟里沉沉睡去。好在不久之后,两人在一所废弃的游乐园找到新的落脚点。
虽荒废已久,但他们对这里满意得很,一起清扫着落叶与灰尘,在城市的边边角角搜罗一件又一件家具,将这个破烂的地方一点点拼凑成家的模样。
红色的金鱼、蓝色的沙发、彩色的花窗,温暖的颜色隔绝开外面的冷漠与黑暗。对他们而言,不管在外面过得如何狼狈,只要有属于自己的一隅安身处,就能挡住世间一切不如意。
这也是家的意义,不管它形态大小如何,有了家,就有了幸福和力量的源泉。
就像梁晓声说的:“全因有了家,活着才是有些情趣的事。”
家很神奇,它可以大到容纳四世同堂,也可以小到两人依偎蜷在一起;

可以装扮得富丽堂皇,也可以只有张小小的沙发;

可以是坚不可摧的城堡,也可以是勉强遮挡风雨的一方屋顶。
哪怕在外漂泊,远走他乡,但只要有家可回,便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辛弃疾在《清平乐》中写道: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一家团乐的温馨场景似乎赫然在目,让人不仅感慨,有人盼归,真是人生大幸。
电影中,两个孩子历经挑战,终于在废墟中有了归处,可生活似乎并不想放过这对想努力活着的兄弟。
长期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让营养不良的轩轩陷入昏厥,被吓坏的马亮为了给轩轩治病,无奈加入当地一个犯罪团伙,踏上偷窃抢劫的不归路。
和同伴做坏事时,马亮的眼里是没有光的。

诸多的不如意像张大网,将他牢牢套住,看不到未来。
一天中,他唯一能松口气的时候,就是回到那个他和轩轩亲手建造的家里,看见亮着的灯光,看见趴在家里等待他的那个小小的身影,给了他莫大的慰藉。
每次回家,马亮都将一切肮脏的事留在外面,时不时给轩轩带些好吃的、好玩的回来

正因知道家里还有人等着自己,才让马亮没什么奔头的人生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动力,也让他那颗迷茫的心,从此有了可以安放的地方。
看过一句话:

“无论生活多难,总有那么一个人的存在,让你深知有家可回;无论夜色多深,总有盏灯为你长明。”
有时幸福并不来源于外在环境,而来自于内心的平满足。
漫漫长夜中,当有盏灯为你而亮,那种妥帖安稳的感觉会扫清一天的疲累,化解咽不下去的委屈,让人不惧任何逆境。
你是家人的期盼,家人是你的港湾。纵然世事浮沉,但只要彼此等候,生活便充满温暖。



博主@佛教慧语说过一句话:“目中有人,才有路;心中有爱,才有度。”
在人生之路上,我们既会经历高光时刻,也会遭遇至暗时光。
然而,只要心中有爱,我们总能回归真实的自己,成为一个眼里有光的人。

就像电影中,马亮流浪多年,一路走来看过太多人心险恶,经受太多背叛和谎言,但这些经历都没能磨灭掉他善良的本质。
电影中的很多细节,都能够看到马亮心中的爱。
他能在废墟中发现身边的美好,在荒芜处种下生机勃勃的植物;在自己都饿肚子的时候,将吃剩的一半饭菜留给饿了好久的轩轩。
也正因为他始终将爱藏于心中,所以宁愿让偷盗和抢劫成为自己身上洗不掉的污点,也不愿让轩轩沾上一点不好的习惯。
他不止一次跟轩轩强调,不许偷东西,不许学他。
“如果我在黑暗,希望你能光明。”
在发现轩轩偷东西后,马亮以为是自己给他做了不好的榜样,萌生离开他的念头。最终在轩轩的哭诉中,停下离开的脚步,却并未放弃将他送到更好地方的念头。
分别来临的那刻,马亮给自己和轩轩穿上最好的衣服,把身上所有的钱全部塞进轩轩的书包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