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Angie
85鸡血妈,前互联网运营总监,【在行】全国排名第一行家、多个平台专栏作家、时间管理达人,2017年,通过原创文、特训营、微课多种形式,带你探索人生的多种可能。订阅本公众号,学会价值变现的多种方法哦!
51好读  ›  专栏  ›  Angie

如何辨认身边注定能成大事的人?

Angie  · 公众号  ·  · 2018-05-20 09:09

正文

今天的文章来自我很欣赏的朋友,桑叔。


他从2017年开始写公众号,“原本只为逼自己一把,走出人生舒适区开始写作”,却不知不觉写了20万字,收获数十万读者,还成为了 网易蜗牛读书 APP的领读人。


从BAT员工到自由职业者,再到创业者的身份转变,让他对 职场 个人成长 看得通透。更难得的是,在人人都被推着往前跑的时代,他的文字依然保留着不喧哗的温润气质。


有读者留言说:“桑叔像一个可以交心聊天的朋友,又像一位督促你进步的兄长。”



文丨桑叔

首发 | 自在桑(ID:unclesang6)


这两天,我一直在读一本书:《颠覆者:周鸿祎自传》。


周鸿祎这个人,稍微熟悉互联网的人,都知道他是360公司的创始人,常以红衣大炮标签示人。


无论是3Q之战,和雷军的朝阳公园约架事件,都曾经搅起互联网行业的舆论焦点。


老实讲,仅仅靠从媒体上获知的信息,我以前对他的印象不是太好,太过于好勇斗狠。虽说企业做得大,但公众印象总不是太具有亲和力。


但我实在被眼前这本书深深迷住了,书中的观点犀利,故事鲜活丰满,详细的内心描写,让我透过周鸿祎这三个字,看到了活生生的一个人,一个艰辛的创业者,一个不断跌倒、但一直前行的英雄。


这也让我思考一个命题,有的人生来虽然平凡,但终突破种种世俗的束缚,颠覆平庸的轨道,从普通人崛起成为众生中的佼佼者,成为优秀,甚至伟大的人。


在他们身上,到底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是哪些东西塑造了他们?


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一点答案:


第一、对喜爱的事物拥有强烈而持久的热情


周鸿祎幼年时,对计算机的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书里这么说:


尽管破旧的城市、沉闷的生活,以及正统的世界让我没有方向,但是计算机世界那扇窗已经略微打开了,若隐若现的光照射进来,变成了我每天生活的希望。我自学Basic寓言,感觉那语言比文学世界还迷人


这种感觉,想必大多数人都曾在某个瞬间体会过。


但区别在于,我们总不是很重视自己热爱的事情,浅尝辄止,三分钟热度过去后,就搁置了。


我记得在我自己小时候,曾经一度对音乐产生兴趣,于是练了几星期笛子,然后就半途而废,于是直到现在,我的笛子演奏水平,仍然停留在入门级别。


而有些人,是把兴趣当做一生的追求,他们的投入度,就像激光一样高度聚焦,所有的困难,都在这样的专注度下,必然融化,不再成为困难。


周鸿祎在接触计算机后,在未来的数十年里,能够做出好的软件,一直是他的追求,从来没有更改过,所以他果断拒绝了大学的食品工程专业,选择了计算机专业。


而我们太多人,对从事的工作缺乏强烈的热爱,只是当做一份赚钱养家的事情,在工作之外,也兴趣寥寥,几年换个工作方向,毫无积累和方向。


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有成就呢,无非就是混个生存的本钱,过平凡的生活罢了。


在成就伟大的竞技场上,只有那些近乎偏执的人才能玩下去,如果你想坚持平淡是真,那属于你的位置,只会是观众席。


第二、成大事的人总是离经叛道的、不合群、孤独,甚至充满争议


周鸿祎从小就很调皮,上学时爱捣蛋,读大学时也闹出一些风波,创业后更是经常闹出大事件,如果说用一个词来形容他,可能最贴切的形容应该是“不安分”。


不安分给他带来了很多的痛苦,被身边人指责,被人们贴上难以撕下来的标签,但他的不安分,也成就了他。


大学时逃课去创办公司,即使失败,也积累了宝贵的创业经验。30岁出头就放弃了方正公司稳定的待遇出来创业,最终成功出售以上亿美金的估值出售。


36岁又重新启程,再次创业,做成了人人皆知的360。


做大事的人,往往不太会受别人意见的左右,无论别人是师长、父母、还是其他的权威。


他们往往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并且能够坚持看法。


时间会证明,拥有真知灼见的人,总是少数人,在通往优秀的道路上,他们依赖的,只能是自己。


我至今,还没见过一个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人,做成什么了不起的事。


第三、成大事的人内心也充满恐惧,但他们却没有逃避


看周鸿祎这本自传的时候,有个有趣的事情是,书中大量的披露了他的内心细节,你会发现,从他的视角看,他的前半生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失败。


虽然从旁人来说,保送大学已经很好了,但他错失了最想去的大学。


虽然大学创业的经历很宝贵了,但他仍然觉得失败带给了他极大的痛苦。


虽然他以上亿美金卖出了第一家创业公司,但他却为错过了搜索引擎的机会而感到悔恨。


在很多时候,比如3Q大战,又比如和CNNIC的斗争中,他都说自己很害怕,这些事情往往可以让他的公司一瞬间倒闭,他也因为高强度的压力早早患上了胃病。


如此强人,原来也会有这样的软弱。


他自己调侃,互联网是一个外表娱乐,内里残酷的行业。


创业,每天都如同在刀尖上行走,一不留神,一个决策失误,可能把公司带到沟里。这其中的压力,非一般人能够承受。


但周鸿祎毕竟是周鸿祎,每一次危机,他都战斗到底。外人只看到他的强硬,却少有人知道,其实他也经历了每个人都会经历的至暗时刻。


这让我想到一句话,强者不是没有恐惧,而是能够控制恐惧。


周鸿祎便是这样的强者。


第四、拥有一流的吸取优质信息的能力


周鸿祎是读书狂,速读能力很强,在自己的自传中,便引用了多本畅销书籍如《反脆弱》、《创业维艰》、《黑天鹅》等书的理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