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讲述了曾孝濂为科学作画,用画笔展现自然万物的盎然生机,并与特仑苏共创将象征24节气的植物搬上有机纯牛奶包装,希望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自然。文章还提到曾孝濂从自然中汲取力量,通过画笔表达对生命的渴望与尊重。其认为人应顺应自然规律,追求生机勃发的春天。
曾孝濂为中国广袤大地上的植物作科学画,用画笔展现自然万物的盎然生机。他从学习植物学的基本知识开始,再到根据腊叶标本来画,不断学习和适应工作需要,开启了他生命的春天。
特仑苏与曾孝濂合作,将象征24节气的植物搬上有机纯牛奶的包装,希望吸引更多年轻人亲近自然,从自然中汲取力量。目前已推出代表春天的6种节气包装,后续还将有18种节气限定包装跟随时令陆续释出。
曾孝濂强调人应顺应自然规律,做符合自然规律的事。他提到不同植物适应不同的季节、物候,顺应四时的顺序,自然就会更好。他也呼吁大家更多地去感受自然、理解自然、遵循自然。
感觉它在和我打招呼:看看我吧!”
希望让更多的人走进自然,关注自然。
一条前往云南拜访了曾孝濂。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曾老仍醉心于自然,
在变幻的岁月和季节中,
上世纪五十年代,为了编写《中国植物志》,植物研究机构开始招募见习绘图员,19岁的曾孝濂被录用了。至今想起,他都觉得那是一次机缘巧合的命定,让他从此找到了一辈子的热爱与追求。“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恰好碰上了这个机会。对我来说,这是人生一个重要的起点,也是一个终点,因为从此就‘一条道走到黑’了。”曾孝濂这么说。
其后40年间,他为几千种植物作插图绘画,除《中国植物志》外,还有《云南植物志》等50余册植物学专著,为中国植物分类学做出了卓越贡献。当时,植物学家主要负责用文字表述植物特征,定位亲缘关系,而曾孝濂这样的绘图员,则配合着用画笔来勾勒和表达植物各部分的具体形象。为了画得更准确,曾孝濂从学习植物学的基本知识开始,到根据腊叶标本来画,再到去植物园写生;晚上一有空,他就去图书馆临摹学习欧洲权威的《柯蒂斯》植物学杂志上的植物博物画。标本室、植物园、图书馆,每天“三点一线”——回忆起那段时光,曾老这么说:“我拼命地学习,拼命地适应工作需要,就这么开始了我生命的春天。”
上世纪60年代,曾孝濂来到越南、老挝、缅甸边境的原始森林工作。大约有五年的时间,每到干季,他都独自在雨林中写生。远离城市,远离人声,这让他真正有机会融入自然之中。
“你会觉得人非常渺小,而大自然的造物有多么神奇。无论是植物、动物还是昆虫,它们的生命力来自于对生命的渴望,对延续后代的渴望。那段时间是对我认知的一个升华。过去,我的追求是准确描绘植物的形态特征,在那之后我希望能表现它们的生命力,它们渴望生存的意识。每一种花都漂亮,但它们为什么不同?它们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形状,吸引昆虫的形式也不同,它们既有共性也有个性的生命力。”曾孝濂说。
退休后,曾孝濂也不曾放下画笔,他开始做自己的选题:从画花,到花鸟;从画植物,到画自然万物。如今耄耋之年的他,仍禁不住“植物的诱惑”, 有时和妻子散步的路上,看到一截干树枝,“就认定要画它”。
85岁的他,仍以一颗赤子之心,活在自己生命的春天。“虽然已经这么大年纪了,我还是想要更多地去感受春天,用画笔去表达植物的生命力。这可能是一个永远无法达成的目标,但只要你一步一步靠近,就会觉得自己是年轻的。直到现在,每当我觉得自己前进了一小步,心里就会闪现出那种孩童般的欣喜。生命不息,折腾不止,春天就不会停止。”
欣赏曾老的作品,无需什么专业的艺术鉴赏力,在他笔下,每一朵花和叶都自由地伸展着、开放着,纤毫毕现又生机勃勃。不同于植物花卉相关的绘画或摄影作品常用的俯视视角,曾老往往仰视着这些生灵,他的画作中,植物自有拔地而起的生命力。以曾孝濂笔下象征春天的杏花为灵感
特仑苏创作有机纯牛奶「24节气-雨水」
“花是植物界最奇特、最绚丽、最令人感叹的”,曾孝濂总是这么说。一提起花们独特的“个性”,曾老如数家珍,他告诉我们,许多春天的花,譬如最常见的杏花、桃花,都有自己特殊的方式来避免自花授粉。“它们有的靠风,有的依靠昆虫的力量,来避免自花授粉。自花授粉在植物界等同于近亲繁殖,近亲繁殖就会退化,这一点花自己也知道,它们会主动选择异花授粉来增强自己族群的遗传多样性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人会表述,植物不会表述,但一样都有生存的意识,为了延续一代代的茁壮成长,在每一个春天绽放得更好。”曾老说。汲取曾孝濂的海棠花画作灵感
特仑苏将“燕子海棠”作为「24节气-春分」的代表
绘制在特仑苏限定包装上
与自然相处的每一刻,曾孝濂都被万物生灵对生存和繁衍的渴望所感染,那种冲破一切的生命力,是他始终希望表达的。在他看来,每一种植物都是平等的,从不以大小或是美不美作为标准,“大树有大树的威风,小草有小草的尊严”。它们彼此竞争,又相互依存,构成了每一个生机勃发的春天。“亚里士多德说,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其实科学同样如此。比如人看见了蜘蛛织网,才想到要织布,看见了蜻蜓的翱翔,慢慢想到制造飞机……我观察自然的过程中,从好奇、赞叹甚至到了一种膜拜的心情,自然本身就是我们人类智慧的启迪,是美和科学诞生的源泉。”曾孝濂感叹。从植物,到自然万物,曾孝濂一辈子活在了自然的世界里,自然也教会了他许多。他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做符合自然规律的事”:“我们不是大自然的主宰,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自然有它的客观规律。并不是所有花都会在春天开,也有在冬天开放的,比如腊梅,不同的植物适应不同的季节、物候,顺应四时的顺序,自然就会更好。”在曾孝濂的身上,看不到什么“艺术家”的架子。他始终认为,在为科学著作服务之外,博物画更是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绘画形式,是所有人都可以欣赏和尝试的一种艺术。而最令他感到开心的,是近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对自然博物画感兴趣:“现在我们处于一个生态回归的时代,大家对自然有了更多的认同感。很多年轻的朋友对自然博物画产生兴趣,愿意去尝试,无论是职业的还是业余的,都会带来美好丰富的体验,大自然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正因此,当他收到特仑苏的共创邀请,为有机纯牛奶「24节气限定」提供素材创作主题包装时,十分爽快地同意了。他笔下那些生意盎然的花卉,这一次将跟随着传统节气,盛开在特仑苏有机纯牛奶的包装上:「立春」是开于百花之先的迎春花;「雨水」是“一汀烟雨杏花寒”的杏花;「惊蛰」春雷响,万物生,桃花始开;「春分」时刻,燕子来时,海棠粲然;「清明」戴柳,祈福长寿;「谷雨」滋养生命,紫藤花繁而香……
代表春天的6种节气之外,后续还将会有18种「节气限定」包装跟随时令陆续释出。曾孝濂与特仑苏希望通过这次特殊的共创,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亲近自然,从自然中汲取力量:“24节气是我们老祖宗的传统文化,把大自然的规律和我们人类的活动结合起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大自然周而复始的循环,同样也是我们生生不息的一个象征。”
“更好”是顺应规律,让生命的力量自然发生;更好也是主动地破土、发芽,保持生命的主动性,一步步去创造人生的春天。
85岁的曾孝濂,如今的日程安排得比退休前还满。他说自己从19岁开始参与编写《中国植物志》,一干就是40多年,但直到植物志完成后,才算练就了一些绘画的技能。这些年,他最大的期望就是通过画笔表达自然的生命力,直到现在也没能做到,但他仍在、也永远在往目标前进的路上。
“我这个年纪,已经算走到了人生的‘冬天’。但冬天里还有春天,春天就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到了85岁,我仍然有很多愿望和目标,目标达不到,却可以争取做得更好一点。大自然的四季循环往复,春天过去还会回来,但我们人的内心世界应当永远保留春天的感觉,保留朝气蓬勃的希望。”今天是立春,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新的四季轮回将自立春起始。在曾老看来,这正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去走近自然,感受自然的节律,也从中汲取养分,获得力量。“之前有人问我,说现在年轻人是躺也躺不平,卷也卷不赢,怎么办?我建议大家更多地去感受自然、理解自然、遵循自然。你看再小的植物,它从春天的芽孢开始,一点点发芽,夏天生长旺盛,迈向孕育,秋天果实成熟,冬天看起来是个严酷的季节,叶子都掉光了,但实际上它是在蓄势待发,迎接下一个春天。植物和我们人是一样的,四季流转,生生不息。”
特仑苏与曾孝濂共创的「24节气限定」主题包装,借此感受万物之息,展现的不止是草木荣枯的韵律,更是生命永远向上的力量。通过中国与欧盟有机双认证的特仑苏有机纯牛奶,每100毫升牛奶含有3.8克天然优质乳蛋白及125毫克天然高钙,从身体和精神都鼓励着你走进自然,感受自然有机力量。“迎春万物生,自然会更好”。每株小草都在创造自己的春天,正如每个人都能在成长中找到自己的更好。今日立春,祝福每一个你,都向着人生的春天和更好的自己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