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24年,制药公司多元化布局研发管线,新的治疗模式不断得到丰富,这些因素为新药获批提供了强劲的支撑。截至2024年12月30日,FDA官网数据显示,FDA药物评价和研究中心(CDER)已经批准了50个新药。新年启幕,药企又将布局哪些热门管线?目前进展如何?
在新的治疗模式中,抗体类产品发展历史最悠久,但相关管线仍在拓展,各界对其兴趣依然浓厚。
单克隆抗体(mAbs):2024年,肿瘤学仍以46.2%的份额主导着单克隆抗体市场,但也批准了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Kisunla。这种跨越治疗领域的开发有望让单克隆抗体继续高速生长。目前,制药公司还在向预防偏头痛和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等众多领域拓展。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2024年,ADC药物研发增长了22%。预计未来五年里ADC在非肿瘤学领域实现的收入占总收入的份额将从目前的6%增长到15%。目前,全球正在对超过180只ADC候选药物开展360多项临床试验,其中80%针对实体瘤。未来几个月,还有三款ADC有望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成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不过ADC的研发并非一帆风顺,今年1月底,吉利德靶向Trop-2的ADC药物Trodelvy用来治疗NSCLC的Ⅲ期临床研究EVOKE-01未能达到主要终点。
中国公司也在下一代ADC领域里建立起了影响力。据统计,目前中国有120多家制药公司布局ADC药物的研发。2024年11月底,科伦博泰自主研发的Trop-2ADC创新药物芦康沙妥珠单抗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成人患者。
双特异性抗体(BsAbs):BsAbs管线也在继续增长。2024年,FDA批准了两种全新的抗体产品。
目前,全球GLP-1激动剂年销售额约为250亿美元,预计到2031年,这一数据将翻一番多。诺和诺德、礼来和赛诺菲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局面可能不会维持太久。许多公司正在开发新的GLP-1药物,创新疗法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联合疗法,如由semaglutide和cagrilintide组合而成的CagriSema,该药由诺和诺德研发,这是一种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目前已进展至Ⅲ期临床试验阶段,其在Ⅱ期临床试验中被证明对肥胖症治疗有效。
第二是对目前用于2型糖尿病管理的肠促胰岛素口服剂型,这些药物正在接受用于肥胖治疗的评估,有进一步扩大市场的潜力。近年来,肥胖治疗已经成为主流,GLP-1受体激动剂取得重大突破吸引了大量资金投资于新的研究。GLP-1的使用正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增长,不过,这些药物大多是注射用药。目前,制药公司的研发方向是长效注射制剂,以及口服减肥的解决方案。
第三针对糖尿病和肥胖症以外的治疗领域,如神经退行性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
近年来,细胞疗法管线稳步瞄准肿瘤学领域,而对中枢神经系统和系统性抗感染治疗领域的关注度有所下降。
CAR-T细胞疗法:从适应症细分市场来看,2024年,多发性骨髓瘤(MM)、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细分市场在这一疗法占比达到了49.2%。
根据Research and Markets公司的数据,目前有大约200家以上的制药和生物技术公司在开发CAR-T疗法,在研药物超过252只。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新兴药物进入了后期临床试验阶段,其中CT053、Descartes-08、ALLO-501A、CTX110和IMPT314等候选药物因用于难治/复发性恶性肿瘤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而受到广泛关注。
T细胞受体工程化T细胞疗法(TCR-T)、CAR-自然杀伤(CAR-NK)、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和干细胞疗法:2024年2月,FDA加速批准Iovance Biotherapeutics公司开发的TIL疗法Lifileucel上市。这是全球首款获批上市的TIL疗法,被用于治疗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成人患者。2024年8月,FDA加速批准英国生物医药公司Adaptimmune开发的TCR-T细胞治疗产品 afamitresgeneautoleucel或afami-cel(Tecelra),用于治疗无法切除或转移性滑膜肉瘤的成年患者,成为全球首款上市销售的TCR-T细胞疗法。TCR-T疗法已经在众多实体瘤治疗中展现出了一定的潜力。
但是,由于细胞疗法存在相关风险,分析人士对其收入潜力持保守态度。
在技术进步、投资增加和对遗传性疾病的了解不断加深的推动下,基因治疗市场正在快速发展。随着科研人员挖掘出CRISPR、ZFNs和TALENs等基因编辑工具的潜力,基因治疗的前景备受看好。这些技术能够在基因层面进行精确修饰,为一系列疾病的创新治疗铺平道路。
2024年3月下旬,FDA批准Orchard Therapeutics公司开发的Lenmeldy用于早发性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MLD)儿童患者,成为首个获批用于这种疾病的基因疗法。同年11月上旬,FDA加速批准PTC Therapeutics公司开发的基因疗法Kebilidi(eladocageneexuparvovec-tneq),用于治疗芳香族L-氨基酸脱羧酶缺乏症的成人和儿童患者。这是FDA首次批准直接作用于大脑的基因疗法。
目前在研的基因疗法旨在扩大可治疗疾病的范围,提高安全性和疗效,降低成本和生产的复杂性。根据DelveInsight Business Research公司2024年10月底提供的数据,目前有180多家制药和生物技术公司致力于基因疗法的临床试验管线,所开发的基因疗法超过200款。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在所有基因疗法管线中,抗癌疗法是最为突出的治疗类别,其他还包括罕见病、神经病学、消化/代谢等。
国内药企对基因疗法的开发积极性很高。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超过21款基因疗法相继获批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其中,锐正基因开发的ART001获得美国FDA临床试验许可,该药被用于治疗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ATTR)。这也是国内首个获得FDA临床试验许可、基于非病毒载体的体内基因编辑候选药物。
制药公司正加快对新型mRNA疫苗用于治疗其他呼吸道病原体,如流感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临床开发。与此同时,靶向作用于肿瘤学、心血管和胃肠道疾病的mRNA研发资产取得了进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行业的投资重点正在向小核酸疗法倾斜,这些疗法包括小干扰RNA(siRNA)、反义寡核苷酸(ASO)、微小RNA(miRNA)和适配体等。
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共有108种小核酸药物进入临床研发阶段。随着苏州瑞博生物、上海舶望制药等公司与跨国药企开展大规模合作,中国公司也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
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PROTAC)和其他新的治疗模式仍处于起步阶段,临床管线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下降。
PROTAC:目前有20多款PROTAC产品正处于临床试验之中,由几家大药厂与专注于蛋白质降解的生物技术公司合作开发。辉瑞和Arvinas公司联合开发的靶向降解雌激素受体的ARV-471是推进速度最快的PROTAC产品,用于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目前进入了Ⅲ期试验阶段。国内百济神州、海思科、凌科药业等公司的研发产品大多处于Ⅰ期开发阶段。
微生物组:2023年,Seres Therapeutics和雀巢健康科学公司开发的Vowst获得FDA批准,成为全球首款基于微生物组的口服药物,用于预防艰难类梭菌感染(CDI)的复发。目前,制药公司还在评估微生物组在治疗胃肠道、免疫学和肿瘤疾病方面的价值。
溶瘤病毒疗法:近十年前,FDA批准了安进公司开发的溶瘤病毒talimogene laherparepvec(T-VEC),也被称为Imlygic,用于治疗黑色素瘤。目前的临床试验侧重于病毒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其他疗法相结合,以提高癌症治疗的效果。这类研究多关注可以直接注射治疗的肿瘤。目前,制药公司也在研究静脉给药方法,以解决更多深层肿瘤。
根据DelveInsight提供的数据,目前约有120家制药和生物技术公司从事溶瘤病毒抗癌疗法的研发,研发药物超过125只,包括Genelux Corporation公司的Olvi-Vec、CG Oncology公司的CG0070和生诺医药的SND005等等。
编辑:陈丽娜
来源:《医药经济报》2025年第1期
版式编辑:晚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