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月风投资笔记
某股票投资研究的小平台,定期发布自己的投资心得、交易逻辑、以及研究成果。不代表供职机构的观点,不构成对任何投资者实际操作的决策建议,据此入市,风险自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佳木斯广播电视台  ·  涨幅超过黄金!网友:现在还适合入手吗? ·  昨天  
佳木斯广播电视台  ·  涨幅超过黄金!网友:现在还适合入手吗? ·  昨天  
打工君投资随笔  ·  旧经济向左,新经济向右 ·  2 天前  
打工君投资随笔  ·  旧经济向左,新经济向右 ·  2 天前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  跨界创业者,操刀KTV港股上市 ·  2 天前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  专家访谈汇总:机器人商业化落地最快的一环来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月风投资笔记

历次熊市底部的再比较

月风投资笔记  · 公众号  ·  · 2018-07-30 01:53

正文

- 人民日报谈征税:要把鹅毛拔下来 又不让鹅叫唤 -


让我们一起慢慢看清这个世界

周日不遛娃 - No.18

周日、晚八点、随笔、观市


历次熊市底部的再比较


《月风投资笔记》




(一)




2000年以来,A股其实经历了四轮熊市,以上证指数为代表:


【一】2001年06月14日,2245——2005年06月06日,998;

【二】2007年10月16日,6124——2008年10月28日,1664;

【三】2009年08月04日,3487——2013年06月25日,1849;

【四】2015年06月12日,5178——2018年07月06日,2691。


当然了,目前市场的争议点在于,目前的第【四】轮熊市,是否已经见底。


其实之前已经有许多卖方团队做了类似的研究,而我们希望能从更多维度来评估这一点。



可以看出,2000年以来的四次熊市,有三个方面的共性:


一、跌幅大,而且与之前的牛市涨幅大致对应

998点之前的下跌历时4年,累计跌幅56%;

1664点之前的下跌历时1年,累计跌幅73%;

1849点之前的下跌历时近5年,累计跌幅47%;

这次2691点之前的跌幅为48%,历时3年。—— 从跌幅上来看,接近跌于到位


但更为关键的是,这里的跌幅与之前牛市的涨幅是大致对应的,从逻辑上很容易理解,牛市本质上是泡沫化的过程,而熊市是出清,泡沫越大出清而越激烈。


第一轮熊市56%的跌幅对应着之前牛市(1994-2001)近600%的涨幅,第二轮熊市73%的跌幅对应着牛市(2005-2007)513%的涨幅;第三轮熊市47%的跌幅对应着牛市(2008-2009)110%的涨幅。值得注意的是,1994-2001年的牛市时间周期过长,而且界定复杂,市场一般认为其可比涨幅是低于2007年的,因此这样的话,跌幅也能一一对应。


而目前这一轮熊市,跌幅是48%,对应(2013-2015)年牛市的涨幅是180%。 如果和之前牛市涨幅相对应的话,整体跌幅依然是不够的。


二、估值水平较低,但存在失真


这四次熊市底部,市场整体PE分别为16.5、13.2、9.8、12.5倍,PB分别为1.6、2.0、1.3、1.4倍。


其中今年7月的最新“底部”的估值水平分别是12.5倍的PE和1.4倍的PB,看起来也接近见底,这也是大家最近常喊的估值底。


但是如果你看完牛市比较数据的话,就会突然警觉起来,甚至汗毛都要竖起来。为什么,因为这几轮牛市的估值顶部,市场整体的PE分别为66.3、55.0、29.9、23.0倍,而PB分别为5.5、7.0、3.8、2.8倍。


什么意思,同样是几次泡沫比较大、后续跌幅也比较大的牛市,但是顶部的PE和PB估值是在一路下滑的,而且2015年顶峰时, 上证的PE也仅为23倍,一度成为许多人鼓吹牛市仅到半途的主要依 。为什么,因为上证指数最近,掺了越来越多各种会压低估值的东西。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银行:目前A股近半的利润来自于25家上市银行,而这些银行基本上都是上证综指的成份股。




那么如果换一个主流指数呢,比如深圳成指,那么结果就变得完全不一样。虽然近期深圳成指的跌幅也很明显,但是从2000年以来的PE BAND来看,离PE估值的绝对底部,仍有距离。——PE BAND显示,目前深证成指正好处在22.6X这个PE BAND的中枢附近,可涨可跌、可进可退。



怎么说呢,不拿剔除金融地产之后的上证指数,就大咧咧地来和你谈估值底,都是耍流氓,建议直接拉黑。


三、换手率指标和破净率显示情绪仍未达到底部


前三次的熊市大底时,市场情绪是很低迷的。998点、1664、1849点时的破净公司数量分别为206个(占比16%)、160个(占比10%)、180个(占比7.3%),而我自己测算版本的年化换手率分别为100%、123%、184%。


这一轮的(2015-2018)熊市,目前破净公司数量为211个(占比6%),年化换手率达到恐怖的268%,要知道,前几轮牛市的年化换手率也仅为200-280%不等。


所以从换手率和破净率指标来看,目前也未达到市场情绪的绝对低谷。


不过这个数据也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是几轮股灾的杀伤力巨大、去杠杆带来的波动性、中间还参杂了2017年白马股的结构性牛市;另一方面,本身2013-2015年牛市,就是杠杆牛带来的交易量巨幅放大,当时的上证综指的年化换手率达到390%,创业板指则更为恐怖。


—— 所以未来一段时间,如果能看到换手率继续回落至200%附近,可能情绪上的指标也就彻底到位了,它还暗示着,去杠杆已经基本结束。




(二)




所以从上面的历史熊市底部比较来看,我们可以大致认为,市场目前接近底部区间了,但是断言目前就是绝对的底部区间,依然为时尚早。


而从走出熊市的驱动因素来看,也需要更多的迹象印证。2000年以来的这四次熊市,除了估值泡沫化的原因以外,主导原因都在于 基本面阶段性恶化


【一】2005年的998点,当时市场仍有五朵金花的结构性行情,原因在于2003-2004年宏微观基本面好转,经济有过热苗头,2004年4月铁本事件标志着宏观调控政策趋紧,10月央行加息,全部A股净利润增速从2004年的26%降至2005的-5.7%。加上证监会在2005年4月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引发了市场恐慌,上证综指最终跌破千点大关。

——直到2005年6月之后监管层频繁推出利好政策,加上宏微观基本面逐步好转,市场逐步进入波浪壮阔的大牛市。


【二】2008年1664点熊市的背景是,2007年经济繁荣顶峰,通胀攀升,2007年3月央行开始持续加息收紧货币政策,叠加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宏观经济与企业盈利都快速下滑,2008年全部A股净利润增速从07年的49%降至08年的-17%。

——之后四万亿投资、十万亿信贷为代表的大规模刺激需求政策推动经济见底回升,股市迎来了V型反转的牛市。


【三】2013年1849点出现的背景是,宏观经济下台阶,GDP增速由2012年的8.1%降至2014Q2的7.5%,叠加2013年6月份的“钱荒”事件。

——14年11月央行在正式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后货币政策转向宽松,市场迎来一轮流动性驱动的杠杆牛。


【四】2018年的2691点,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持续多轮的去杠杆政策、熔断新规、宏观经济回落、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反复等等。

——中兴通讯的禁令暂时性解除,国内政策的一系列微调,见底的观点开始出现。6月20日国常会指出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金融稳定运行、6月24日央行年内第三次宣布降准、6月27日央行二季度例会中流动性表述变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这里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并不是每一轮走出熊市底部,都需要经济基本面和企业盈利的大幅好转,比如2013年的熊市底部以及2015年的牛市,就和企业盈利和经济基本面并无太大关系。


但是每一轮走出市场底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者至少有一项出现拐点,这个是毫无疑问的——2005年是股权分置试点持续推进以及货币宽松、2008年是四万亿的强刺激、2013年是流动性的大幅宽松。即使目前为主,驱动A股情绪回暖的,依然是货币政策的微调。


所以这里对于政策的后续走向的观察和力度的判断,将极大程度影响你对于市场底部判断的精准程度。




(三)




观察2015-2018年这一轮熊市,我还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迹象,我称之为: 市场的纠偏


这一轮熊市回调,共有5次成型的股灾,分别15年6-7月、15年8月、16年1月、18年2-3月、18年6月。


更有意思的是,这5轮股灾,都和宏观、政策、外围环境具备紧密的联系: 第一轮股灾是去伞形信托、配资等各类杠杆;第二轮股灾则是819汇改叠加杠杆的继续出清;第三轮则是熔断政策;第四轮股灾是美股大跌+中美贸易战开打;第五轮则是贸易战继续发酵+宏观经济数据回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佳木斯广播电视台  ·  涨幅超过黄金!网友:现在还适合入手吗?
昨天
佳木斯广播电视台  ·  涨幅超过黄金!网友:现在还适合入手吗?
昨天
打工君投资随笔  ·  旧经济向左,新经济向右
2 天前
打工君投资随笔  ·  旧经济向左,新经济向右
2 天前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  跨界创业者,操刀KTV港股上市
2 天前
恶魔奶爸  ·  男生最受不了女生的这些行为
8 年前
杭州交通918  ·  用这个向你求婚,你会嫁吗?
7 年前
自由之战  ·  【哈辛达】嗜好甜食的小萝莉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