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商家朋友大家好,关于天猫聚划算组织升级,三纵两横到底如何更好地服务商家,咱们直奔主题,我先说下阿里最近的一些思考。
从PC到移动互联网:所有要素从树状到网状的匹配重构
如今无线化移动电商充分普及以后,直白点说就是80%、90%消费者在通过无线,通过手机进行消费、进行消费浏览的时候,这时候商品跟消费者接触,也就是人和货接触方式正在发生一个微妙而深刻的变化。
本质是传统货架式商品陈列,在PC时代依然在延续,而在无线时代彻底被打破。基于阿里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经济实体,根据我们整个互联网经营经验可以观察到如下几大变化:
第一,可以宣告无线化改造已经完成,阿里生态体系用户已经基本上从PC转向无线,移动端成为高频消费主阵地。
第二,用户消费行为在浏览方式上发生本质而微妙的变化,从PC端的树状浏览结构开始进入移动端网状发散结构。
以手淘为例,用户最大行为变化从点击变成滑屏,从浏览商品到浏览内容,需要大量的推荐,各种各样的推荐,引导导购开始代替原来折叠式浏览结构,搜索习惯还在,不过通过各种各样的推荐产品,不管是推荐店铺、推荐商品、推荐资讯,带来了流量的网状分散化。
第三,内容化在过去一年有了长足发展,还需要与商家以及第三方等共建内容生态。
目前既有好货,又会做好内容的商家还是少数。当然内容生产生态体系形成可能会孵化出新一代的内容服务商体系,跟原来的代运营服务体系不一样,将更多是基于消费者个人Life Style的内容共建,以消费者个人生活方式为出发点,能够基于商品作为初始要素之一,形成一批粉丝,能够对内容、对消费产生大量互动以及沉淀累积,把商品变成消费资讯里的元素之一,最终消费者因为同好、因为喜欢的人、喜欢的生活方式产生共鸣,从而与商品也产生共鸣,这样的消费行为越来越明显。
第四,消费者洞察越来越重要。消费者变得越来越聪明,消费升级正在切切实实发生,这是我们看到最大的变化之一。
消费者的决策越来越回归到商品本原,商品借助品牌在发生非常核心的作用,无论在线上还是线下也都在映射这种消费行为的发生。有些品牌力弱了就是弱了,在线上线下都弱了。如果商品跟不上用户需求的变化,卖来卖去就是一盘商品,最终还是卖不动,我认为这就是品牌力、商品力的问题,这些问题在线下会发生,在线上同样会发生,线上不是一个世外桃源。
第五,用户运营的整体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就是销售和数字化的营销不再割裂
,全域营销和社群化营销正在更广泛的结合,现在很难只看销售,一个企业也很难再把品牌、销售和营销分开,这三者是连在一起的。现在结合越好的公司,看到的发展空间就越大,这也是我们关注到的很大变化之一。
第六,企业越来越多地将整个商务体系、物流体系、客服体系加入到阿里生态的主战场,越来越多的品牌把数字化升级放在天猫主阵地上
,当前考虑的问题是怎么样把这些能力能够赋予、嫁接、全网打通,这是我们过去一段时间一直在做商品通、会员通、服务通的“三通”的本质原因。我们把方向想得很清楚,通过“三通”最终能够让商家整个线上线下体系充分跟新零售结合,这将是互联网下一个爆发增长极。
基于以上变化,从PC全面转向移动互联网,新零售如何更好赋能商家,阿里正在着重解决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商品对消费者端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和对商家库存的准备、货品准备需要流量确定性之间要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如果这个平衡点没找到,所有商家的经营都失去了一个最重要的抓手,也是生意的基点。
充分个性化实现必定有共性,基于消费要素引发的生产要素匹配重构,正是新零售能逐步落地的方向。
传统的商业组织关系是树状的,在PC互联网时代进化不彻底,依旧是树状的,在移动互联网将会向彻底向网状进化。这一规律从阿里观察来看,主要有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互联网原创品牌,大致在2008年、2009年,淘品牌在阿里生态里大规模孵化诞生。当时淘品牌主要依靠互联网的创造性,没有传统组织体系的束缚,成长飞速。不过当线下品牌开始觉醒以后,把品牌、商品能力赋予电商部门,线下品牌后劲更强。当年的108个淘品牌有些已经不在了,有些在挣扎,有些活得比较好。
第二个阶段是传统品牌扎堆触网,大概从2012年开始,是商品力和品牌力逐渐在互联网找到共振点的红利期。这个阶段依然是传统企业内部开始发生部分重构的结果。过去几年发展比较好的商家,大多是在企业内部解决了组织保障问题、解决了整个供应链线上线下渠道在企业内部的组织关系问题。
第三个阶段就是现在新零售开始重构的阶段,整个走向新零售的核心,不光仅限于企业内部的组织重构,电商与非电商、传统渠道与新渠道,都形成在新的商业形态,商家和所有合作伙伴、和渠道商、供货商、物流商、服务商包括代运营都将基于人、货、场的重构而建立新的关系,与阿里生态形成网状矩阵联动,基于移动互联网继续爆发能量。
走向新零售的核心是,基于从以商品为核心到以内容为核心的消费洞察重构起点,从而触发要完成在企业内部的组织之间的重构、职能之间的重构,充分利用互联网爆发新零售力量,
这就是人货场等传统零售要素在互联网的重构。
这种重构实现的前提是数据驱动,每个企业都要走向数据公司,才有可能走向新零售。真正走向新零售非常重要的标志,是要完成消费者的可识别、可触达、可洞察、可服务。
另外不能狭义地将新零售理解为线上线下的互动和融合,全渠道只是新零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红经济,大规模个性化推荐产生的用户交互行为,用户浏览购买东线改变等等都应该被纳入到新零售的决策考虑当中。在营销上探索品效合一的全域营销、娱乐营销;在物流上不仅要追求送得快,更要考虑用大数据让货物的运转更有效率。
再接着深一层来看,我们看到这个趋势,也正在研究怎样能够站在商家视角可以做到全景式消费者洞察的商家赋能,我们知道商家可能都有一些买家数据,也会做一些数据分析,会把来自各个渠道买家数据拼凑到一起,变成商家CRM进一步分析。阿里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4.23亿活跃用户,拥有海量丰富的实时交易的真实消费数据,我们正在坚持做的一件事就是通过Unified ID的统一会员项目,每个ID背后有标签标识,通过大数据完成匹配。不过在不同的前台业务场景展示里,优酷用户依然保持优酷的账号,淘宝用户有淘宝的账号,支付宝有支付宝用户账号,不需要再重新搞一条会员体系。
天猫聚划算“合璧”:“三纵两横”阿里组织网状化起始
最近天猫聚划算“合璧”,“三纵两横”的组织架构升级,正是我们在组织网状化重构的起始推动,目标就是能够在消费端实现千人千面,在商家端做到“千人如一”,更好赋能商家。接下来天猫重点在推动做几件事,也跟大家分享下:
第一件事,我们希望继续强化天猫是品牌自营的主阵地这一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