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成立于1988年,是在华第一家外国文化中心。我们致力于推广德语、促进中德文化合作以及传播德国最新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为什么很难有百听不厌的神曲? ·  昨天  
新周刊  ·  麦当劳的点餐机,每一步都在算计你 ·  昨天  
新周刊  ·  减肥健康食谱,跟猪猪学 ·  2 天前  
新周刊  ·  25年了,我只想看他们的情欲戏 ·  2 天前  
新周刊  ·  广西公文包:喝时甜甜的,喝完癫癫的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

AIGC创作谈:生成的未来时 | FIRST惊喜电影展合作项目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  · 公众号  ·  · 2024-09-17 17:00

正文

李新宇作品《私人影像》截图


2024年9月24日,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将与 FIRST 惊喜电影展在北京檀谷 FIRST 电影中心联合呈现特别短片项目“AIGC创作谈:生成的未来时”。该活动将展映由歌德学院(中国)主办的AI生成短片竞赛“AI时代,人的自由走向何处”初选名单的17 部短片。随后,将邀请创作者韩璐(《AI vs.》,“最佳艺术创新奖”获得者)、李新宇(《私人影像》)、马天利(《和光同尘》)以及梅心怡(《失忆模拟》)来到活动现场,围绕自己的作品和艺术实践,就AIGC在影像创作中的应用现状及未来愿景展开讨论。论坛由FIRST影展策展主管顾鹏远主持。


歌德学院(中国)“AI时代,人的自由走向何处”短片竞赛于2024年8月18日圆满落幕。通过这一竞赛,歌德学院希望推动公众关于人工智能时代人类未来的讨论与思考。此次比赛收获了来自中国、德国、马来西亚、英国、土耳其、法国和加拿大等地区约60部参赛作品。


韩璐作品《AI. vs 》在歌德学院(中国)放映。 ©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

与很多当前正在进行的以技术乐观主义为导向的AI短片比赛不同,本次比赛递交的作品多以批判反思的方式,探讨AI技术在未来可能对于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创作者们在短短一分钟之内,呈现了恶拓邦的末日场景,挑战机器语言模型的构建,关注深度造假带来的挑战,探讨了在人与AI共生时代的主体性等命题。观者可以通过很多具有科幻主题和电子游戏美学的作品中,感知到当前AI生成视频技术的发展现状。

歌德学院 (中国)计划于2025年继续举办AI生成短片竞赛。敬请关注。


FIRST惊喜电影展合作项目——

AIGC创作谈:生成的未来时


时间: 2024年9月24日,19:30 – 21:15
嘉宾: 韩璐,李新宇,马天利,梅心怡
主持人: 顾鹏远
影片语言: 原声配中英文字幕
讨论语言 :中文
地点: FIRST青年电影中心 (北京檀谷慢闪公园,北京市门头沟区京潭中路与九峰路交叉口西南 120 米)
凭电影中心观影预约或影展期间慢闪公园门票可免费入场

影展更多信息请点击: 惊喜一下!奇境漫游指南



展映作品包括:

《THIS IS NOT (an intro) 》,蔡宝丰 饭卡
《无尽梦》,陈瑶(陈困困)
《泰坦》,陈悦杨,高子舒,耿皓
《山水律动:太极印象》,方先成
《AI vs.》,韩璐
《私人影像》,李新宇
《我们为何而惊讶?》,刘广隶 ,陈梓睿
《给我一个明天的拥抱》,柳逸轩,罗梓竹,张荣宇,严梦彤
《和光同尘》,马天利
《失忆模拟》,梅心怡
《讨论》,美莎
《献给消逝之城的颂歌》,朱丽叶·施明克
《自由的童年》,施坤灵
《我存在过》,炭叹
《欠拟合世界》,王亚楠,蒋思琪
《无题》,张科
《一次关于减法的智能实践》,张籧桉


嘉宾介绍

韩璐 ,导演,出生并成长于中国。大学主修人类学和社会学,之后获得电影制作MFA学位。自编自导的短片《接送》得到了新奥尔良电影节,棕榈泉国际短片节等27个电影节的认可,并有幸选为视频网站Vimeo的线上精选放映。其参展作品《AI vs.》讲述了一个因误食毒蘑菇身亡的幽灵想要找AI讨公道的故事。


李新宇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电影导演专业。⻘年导演、编剧、摄影师、电子乐制作人,致力于探索跨媒体艺术。导演作品曾入选金鸡百花电影节、First青年电影节、澳大利亚SF3国际电影节、北京酷儿影展等。在虚构的伪纪录短片《私人影像》中,导演通过将AI极致拟人化地呈现,探索人与AI之间的联系。



马天利 ,毕业于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数字影视专业,现为职业编剧。参展作品《和光同尘》通过呈现在AI世界可被批量复制的双胞胎,探讨了在技术模糊现实与虚拟边界的AI时代,人如何对于自身进行定义这一主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