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财新网
实时、原创、专业的财经新闻集散地。在信息爆炸的年代,你需要选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晚点财经  ·  阿里三年投资AI3800亿元;蜜雪港股招股继 ... ·  11 小时前  
南半球聊财经  ·  周末扯淡 ·  19 小时前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当虾米遇上冰 ... ·  昨天  
洪灝的宏观策略  ·  昨夜,美股经历了2025年以来最差的一天 ... ·  3 天前  
e公司官微  ·  秒涨停!A股两大板块,全线爆发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财新网

特朗普要来了,中美经贸关系何去何从 | 观点

财新网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11-07 17:53

正文

中共十九大对于中国未来进一步加大对外经济开放的再确认,加之特朗普即将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都为两国建设性地解决当前经贸摩擦并为两国经贸合作开辟新局面创造了契机

作者 崔圣(道乐咨询集团客座研究员)

这个秋天对于中美经贸关系而言,不可谓不是“多事之秋”。美国政府在8月中旬对中国正式启动了有关知识产权问题的301调查;同一时间,中国政府对美国等几国的橡胶制品与光纤产品启动了反倾销调查。10月初,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就对华301调查召开公开听证会,意在收集中国政府与企业所谓“违反保护知识产权行为”的证据。此间,中国官方多次表示,针对美国政府此举,将采取所有必要的措施,坚决捍卫中方和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然而,从相对宏观角度看,两国经贸关系并不一定像很多观察家预测的那样前景黯淡。与此同时,中共十九大对于中国未来进一步加大对外经济开放的再确认,加之特朗普即将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都为两国建设性地解决当前经贸摩擦并为两国经贸合作开辟新局面创造了契机。

两国经贸投资高度互补且相互依赖


在过去十年中,中国在美直接投资增长迅速。截止2017年第二季度,尽管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增速较2016年放缓,但直接投资累计额已达到1350亿美元,为2015年累计额的2.1倍之多。目前,中国对美投资遍布美国50个州中的46个州,投资领域主要集中于房地产、健康医疗、信息技术、可再生能源等。


在过去三十年中,中国一直是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目的地。近二十五年里,美国对华直接投资交易数量超过6700个,总额达到2280亿美元。截止2015年底,中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单位(港澳台除外)中的29个都有来自美国的直接投资。2015年在华美资企业实现销售收入约5170亿美元,利润超过360亿美元,投资领域主要集中于向制造业(运输、通讯、电子、化学制品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


可见,中美双向直接投资体量巨大,地理遍布极为广泛。同时,两国企业在对方市场中的着力点不尽相同,行业产业关注点各异,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从贸易方面来看,截止2016年,中美贸易额为5243亿美元,较1979年增长209倍。2016年,中国对美出口总额达3891亿美元,是2001年的7.2倍之多。电机电器和音响设备、机械器具及零件、家具及零件、玩具游戏用品及零件、鞋靴是中国对美出口金额比重较大的产品类别。服务贸易方面,美国目前是中国第二大服务贸易伙伴,双方在技术贸易、文化贸易进行了有益的合作。


从美国对华出口看,中国是美国除北美地区外最大的出口市场,也是美国增长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场之一。2006年至2016年,美国对华出口年均增速达11%,不仅高于同期美国总出口4%的平均增速,也高于同期中国对美出口6.6%的平均增速。目前,中国是美国飞机、大豆的第一大出口市场,汽车、集成电路、棉花的第二大出口市场。此外,美国对华服务贸易长期保持顺差。截止2016年,美对华服务出口额达到869亿美元,较2006年增长5倍;同年,美国对华服务贸易顺差高达557亿美元,约为2006年的40倍。 以上可见,中美两国双向贸易与投资的体量巨大,并保持着快速平稳增长。中美经贸关系无论是从广度还是从深度而言,都具有高度的相互依赖性与互补性。

双向投资与贸易的最新进展


特朗普上台以来,一直将美国经济利益和国家安全放之于各项政策议题中的优先位置,并出现一定保守主义、保护主义的倾向。与此同时,中国领导人则在多边场合多次强调促进自由贸易与投资便利化的重要性,捍卫自由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打贸易战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在今年1月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如是说。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再次强调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不会改变,要进一步“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与此相呼应,中国政府在今年已经两度发布扩大对外开放力度的政策文件,分别为:《国务院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2017年1月17日)与《国务院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2017年8月16日)。这些文件旨在进一步放宽对外资在中国投资的政策限制,降低外资在金融、通讯、互联网、文化、教育、交通运输、采矿等行业领域的准入门槛,积极制定财税支持政策、优化营商环境。美国摩根大通银行于今年先后获得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企业债券承销资格与结算代理业务资格就是最新的例证,这对于美国金融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是直接的利好,中国金融服务业市场的开放将成为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新增长点。


中国居民消费的结构性变化也为中美贸易结构优化带来巨大契机。目前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已达3亿人,并且规模在不断壮大,居民消费正经历着深刻变化,从满足基本温饱向追求消费品质逐渐转变,对于美国高质量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去年,中国赴美游客达到约300万人次,人均消费超过1.1万美元,为美国创造近15万个工作岗位。与此同时,美国的坚果、车厘子、龙虾、保健品等深受中国消费者青睐,去年对华跨境电商出口增长100%以上。实际上,中国消费者需求与消费结构的转变已经成为中美贸易结构优化的重要动力,两国决策者已经顺势而为,促进了一些新成果的达成。


习近平主席与特朗普总统在海湖庄园进行会晤后,双方建立起中美全面经济对话等四个高级别对话机制,并正式启动中美经济合作百日计划。目前,百日计划已经取得多项重要成果,如:美国牛肉时隔14年重返中国市场,中国禽肉将实现出口美国,美国液化天然气输华政策障碍开始破冰等等。近期,中国电商领军企业之一的京东宣布与美国最大猪肉制品公司史密斯菲尔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通过史密斯菲尔德的渠道进口采购上万吨美国猪肉。与此同时,据中国商务部方面消息,京东计划斥巨资在美国蒙大拿州建立牛肉厂,实现产销配套,直接将蒙大拿牛肉进口至中国市场。可以预期,这些农产品、能源贸易领域的最新进展在未来中短期内将成为中美贸易增长、结构优化的重要着力点。

中美经贸关系未来何去何从?


中共十九大对于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路线方针做了再确认,明确中国将继续扩大、深化对外开放,维护促进贸易自由化,推动建立开放的世界经济。这样的对外宣示与表态在经贸议题上明确了中国未来的政策方向,也为特朗普即将对中国展开的国事访问奠定了中方在经贸问题上的基调与立场。


此次国事访问中,贸易与投资问题必定成为两国元首会晤中的重要议题。当前,就贸易而言,百日计划已取得初步成果,可以预见双方应最大程度在已有成果基础上,将尝试达成新的一揽子安排,以扩大更多产品与服务的互通有无。而更为紧迫的问题在于投资领域——当前两国企业都希望看到对方市场的开放与准入门槛进一步降低,以更加平等、公正、合理的方式对待它们在对方国家的业务拓展与投资行为。


近些年来,两国企业在此方面的关切愈发上升,并且希望通过两国“双边贸易协定”(BIT)的达成来解决一些结构性问题。在BIT框架下,美国企业希望可以在更多行业领域有更公平的机会参与竞争,中国企业希望可能获得美国政府更加透明、公正的对待。实际上,两国此前就此问题长期以来保持着密切磋商。2016年9月在杭州举行的G20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同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共同确认了BIT谈判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同时,政府内部消息称很可能于2016年底完成谈判从而达成最终协议,但结果并未如愿。自特朗普继任以来,双方就BIT谈判进展和下一步计划的消息鲜为见诸公众,华盛顿方面似乎并未就短期内完成谈判表达出同北京方面同样的兴趣。但无论如何,对于两国而言,特朗普对中国即将开始的国事访问是双方就此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并推动实质进展的绝佳契机。如果双方在BIT问题上能够达成积极共识,或以类似安排推动双边投资便利化、公平化的进展,则无疑相当于为两国工商界服下一颗“定心丸”。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