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人工瓣膜不匹配(prosthesis-patient mismatch,PPM)是TAVR术后再狭窄最常见的原因,不过其对TAVR术后患者预后的长期临床影响仍备受争议。近期一项发表于JACC的最新研究评估了二叶式主动脉狭窄患者TAVR术后PPM发生率及临床预后。研究结果显示,重度PPM似乎与长期全因死亡率相关,且三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中度和重度PPM发生率显著高于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不过TAVR治疗二叶式 vs. 三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具有相似的长期临床预后,研究结果支持TAVR应用于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治疗。研究背景
当前有关二叶式主动脉狭窄患者TAVR术后PPM发生率及临床预后的临床研究仍相当匮乏,本项研究旨在比较二叶式 vs. 三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TAVR术后PPM发生率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本项研究调取日本一项正在进行中的前瞻性、多中心注册OCEAN-TAVI研究(Optimized Catheter Valvular Intervention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患者数据,并对7,051例(平均年龄85岁,68.4%为女性)入选患者进行分析,其中503例(7.1%)确认为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倾向评分匹配后,本项研究比较了二叶式(N=497) vs. 三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N=497)的PPM发生率及长期死亡率。
研究结果
在7,051例入选患者中,中度和重度PPM发生率分别为10.7%(756例)和1.3%(92例)。总体队列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重度PPM似乎与长期死亡率相关(log-rank test, P=0.065)。经倾向评分匹配后发现,三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中度和重度PPM发生率显著高于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度PPM:11.7% vs. 4.4%;重度PPM:1.4% vs. 1.0%;P=0.0001)。
图1. 研究结果
重度PPM似乎与长期全因死亡率相关,且三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中度和重度PPM发生率显著高于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不过TAVR治疗二叶式 vs. 三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具有相似的长期临床预后,研究结果支持TAVR应用于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治疗。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