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自媒体行业很不太平。
继“傅首尔”、“紫竹张先生”、“有束光”等9800个自媒体账号被封停后不久,企图“重生”的相关小号也在几天前被微信团队再次封停。
行业开始热议此次“史上最强自媒体整顿”,有人抱不平,更多人对此大感快慰。
新媒体逐渐规范当然是好事,而热议背后,能明显感受到从业者对于行业未来的担忧。
或许也是长久以来,从业者压抑情绪的集中爆发。
自媒体的压力由来已久。
大多从业者近年都有这样的感受:微信公众号红利期已过。不断下滑的数据、不断增长的流量成本让大多公号无力招架。
一个明显表现是,从去年3月到今年10月,微信公众号文章的打开率、粉丝增长量呈明显下滑趋势。
实际数据同样可怕,新榜年初“2017年中国微信500强年报”中,2017年微信公众平台阅读数下降高达24.1%。而据侯斯特数据显示,今年10月公号图文打开率只有1.57%,是从2017年以来的新低。
在微信生态逐渐做大,日活跃已达10亿人的背景下,此数据的确“辣眼睛”。
更严重的问题是,一些公号为了打开率和流量迅速丢弃底线,在黄、暴等违规边缘剑走偏锋,落得被封号下场。
做内容要有底线,不能忽略内容平台的价值传播和历史责任感。这是近来封号事件带来的启示。但面对不断走掉的流量,新媒体小编究竟应该何去何从?
微信作为一款“高龄”产品,面对新兴产品的挑战应对谨慎又迟缓,自媒体公号的竞争更多呈现两极分化,强者恒强的趋势下,大量同质化小号会被取关,同时大号对于优质内容的生产压力持续增加。
所以,压力之中的新媒体小编需要明白:
当你运营的公众号涨粉难、数据低时,先别陷入自我怀疑,整体公众号的定位,配置的平台资源都是影响因素。当然前提是你的确是在认真做内容。
从传统媒体转化到新媒体,从新媒体进一步变得细分化。媒介的发展造就了今天的媒体环境,传统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接下来只能适应。
只是适应的方式略有不同。
有些内容10万+,但基本毫无价值,但有些内容有用,却不一定适合传播。
我们都羡慕《今夜90后》、《末那大叔》、《时差岛》、《基础颜究》依靠单篇爆款带来的影响力。在当前的新媒体环境下,依靠追热点的机会成本过大。
但如果你没有“咪蒙”的基因却追求“咪蒙”的数据,盲目跟风,跟不好就会流为同质化内容。
因此小编认为,稳定、有价值的内容输出更加稳妥。
对于新媒体人,你的数据不一定好,但只要有价值,并长期耕耘,就有丰收的可能。
这本质上并不是考验能力,而是我们的定力与坚持。所以你要做一个选择:选择迎合大众,快速获得高阅读量,还是坚持自己的定位打磨内容。
前提是你对数据的理解:阅读量究竟有什么用的?
在传统媒体时代,前端可视的阅读量数据能够作为商务谈判资本,广告是主要盈利模式。
早在前几年,公号粉丝的获取成本也比较低。现在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这种获取方式对大多人并不现实。
另一种方式是,关注你后台的精准用户。
躺在微信公众号中的粉丝并不能与你建立直接转化,这就需要把微信公号粉丝想办法导入进微信运营者身上。
公号吸引来的粉丝是弱链接,只有加成好友、不断互动之后,才有建成强链接的可能。此时,他就可能给你付费,或提供更大价值。
把公号做成被动获取用户的渠道,养在深闺,而公众号就变成了一个将用户从弱关系变成强关系的平台。
如此同样能够制造较大的价值。比如笔者了解到的一个不知名公众号,7个人的运营团队,粉丝只有6万,平均阅读量大约2000+,但因为用户精准,依靠线下做社群,课程培训等方式,做到年盈利数百万。
正如这样的案例,其实是把微信公号当做了一个资深业务的展示平台和一种获客渠道。真正盈利还是从强关系中实现的。
所以,微信公众号的功能,你可以理解成是你家的花园,修得漂亮,就会有更多人喜欢进来看几眼,而真正的盈利是在他走进家门后才实现的。
那些只知道赚广告费的,就好比只知道把花园修得很好,但不能把用户直接拉进你家里,只能是媒体思维。
而具备用户思维、运营思维的公众号,即便粉丝不多,但深度用户的支撑还是能使你实现较大的盈利。
可以确定的是,不论数据如何沉浮,有人的地方就有社群,而有社群的地方就能够产生交易。
因为社群能够很好的降低信任成本。
所以,对于社群运营对于新媒体小编的重要技能。可以说具备社群运营能力的新媒体小编具备更强的行业竞争力,而具备社群运营能力的自媒体也具备更强的商业变现能力。你说有多重要?
那么如何具备社群运营能力,从笔者过往经历来看,大致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社群搭建之前,需要长期的战略规划。群的建立需要师出有名,制定一个完善的运营计划是必须的,比如成功拉倒多少用户、能为用户提供多少次的内容分享、最终达到多少付费转化、最终拿什么维持活跃度等。
社群运营缺乏战略规划,会让社群运营工作变得过于随意,可有可无、或拍脑门建立的社群,都会因为目的和计划性不足最终变成僵尸群。
将目标群体明确的需求、信息反馈的集中区域、用户交流的热点地带等信息制作表格,并在此基础上,梳理信息,建立清晰的社群领域,将用户吸引到这些区域来。
信息的集中很重要,对用户来说更具吸引力,他们可以找到共同的爱好和话题并进行交流,并使社群维持较好的持续性。
一个成功的网络社群能激发成员的表现欲望,让该社群里的人持续互动,并从中创造出一种相互信赖与相互了解的伙伴关系。信任者与被信任者之间对于重要信息和看法能频繁沟通互动,较容易建立信任关系。
可以通过品牌优惠、信息公布、资源共享等手段来聚集人气,协调社群中方方面面的关系,适度表彰意见领袖和社群活跃分子。强化个体对社群的认同感,使其能更好地依据群体规范进行讨论和行动。
必须找到社群的意见领袖,即新媒体的忠诚粉丝,社群能否做成功,关键节点是有没有用好“意见领袖”。
积极的网络参与行为是网民成为“意见领袖”的前提条件,通过积极的参与行为,网民才能扩大个人的社交范围,提高曝光度。
就社群而言,意见领袖的作用相当重要,他们的意见往往能影响群体意见,社群中的大部分成员就会像温顺的绵羊,离开意见领袖就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