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21世纪经济报道
21君陪你度过经济、投资里的漫长岁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  ·  直击2024年进博会:优衣库HEATTECH ... ·  2 天前  
第一财经YiMagazine  ·  智能周报|智能眼镜扎堆了 ·  3 天前  
第一财经  ·  骗保!吊销!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21世纪经济报道

旧时代的“明白人”丨读书

21世纪经济报道  · 公众号  · 财经  · 2016-11-12 18:38

正文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21君~
走进经济生活里的一切


作者按:对于喜好历史类书籍的书友,这是一本不同于平常的历史研究著作。作者详尽考订了与战争相关的一系列重要史实,讲述了并分析了鸦片战争中主角们(林则徐、琦善、伊布里、杨芳、奕山、颜伯焘、刘韵珂、耆英、牛鉴、黄恩彤以及当时的道光皇帝)的行为,力图以当时的道德观念、思维方式与行为规范去理解历史,使许多在今人看来是荒谬的现象得以显示其在当时环境中的“合理性”。

天朝的崩溃,是对鸦片战争进行了细致研究的一本书。读这本书,也是为了解决自己长久以来的一个疑惑。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中,关于鸦片战争,只是概述了战争过程,塑造了几个英雄人物,总结了一下所谓的意义。至于这场战争为什么大清会失败,似乎只是归罪于清朝的腐败无能,而在具体战役中则归罪于几个胆小怕事,不抵抗的软弱官员。看教科书的内容,除了激愤一下,对这场战争还是没什么理解。


而本书,详细解读了这场战争清政府为什么会失败。更为重要的是,让我们可以代入到书中的当时人物,体会到当一艘旧时代的航船撞上了新世纪的冰山,再优秀的舵手都无法避免事故发生的无奈。



林则徐:清流士大夫 难称开眼看世界

对鸦片战争中的主要当事人的评述,作者是从林则徐禁烟开始说起。


在我们以前接受的教育中,林则徐是不容任何质疑的,林则徐被描述成了神话。由于各种原因使得林则徐在当时甚至是现在人们的心中是一个不可战胜的人物。可是事实果真如此吗?林则徐虎门销烟后对敌情进行了相应的判断,却错误的估计了当时情势,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部署,可他的部署却是几近于“书生议兵”式的想法,根本无法抵御船坚炮利的英军的进攻。可是出于历史的巧合,英军并未直接对广东发动进攻,而只是封锁了广东沿海,但这绝不是因为英军惧怕林的武备。可是这却给后人造成了假象,即使当时的人也认为只要采取林则徐的策略则必胜无疑。正是出于这样的误会或者说巧合,林则徐不可战胜的神话占据了当时许多人的心,并流传至今。其实今人关于林则徐在战争中思想发生变化的这一说法也是值得商榷的,林被称为近代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虽然后来林多方搜集资料编成《四洲志》,可是研究表明林被贬伊犁后,更关心的是人事变动和自己的复出。这些说法都是值得我去思考的。1840年1月18日,正在广州主持禁烟的林则徐向英国女王发出一封《谕英国国王书》,这封信以“窃喜贵国王深明大义,感激天恩,是以天朝柔远绥怀,倍加优礼”开头,林则徐要求英国国王:“惟所辖印度地方……贵国王诚能于此等处拔尽根株,尽锄其地,改种五谷。有敢再图种造者,重治其罪。”为了说服英国国王,林则徐还用因果报应学说威胁英国国王“天所佑而神所福,延年寿,长子孙,必在此举矣。”从这封信中,我们看不到一个“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而是一个典型的无知而又自大的清朝官员。


抛开道德的宣化,仔细审视晚清历史,不难发现林则徐并未“开眼看世界”,今天仍称其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是对历史的误读,只会让今人远离真实的林则徐。


琦善是否真的卖国?

“汉奸”与“卖国贼”到今天都是中国民粹主义话语中最坏的罪名,被扣上这个帽子的人,似乎都恨不得被食其肉、寝其皮。茅海建在其所著的《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先从绪论探讨了琦善,这个历史人物真实的一面,他是否真的是一个“卖国贼”?


翻看琦善的简历,这可是一个根红苗正的满清贵族,他全名博尔济吉特·琦善,满洲正黄旗,他世袭的家里的一等侯爵,他父亲当过热河都统,相当于热河军分区的最高军事长官。琦善在嘉庆十一年,他16岁的时候入仕,当了后补刑部员外郎,相当于最高人民法院的副司长。道光年间开始飞黄腾达,29岁出任河南巡抚,后来先后当过山东巡抚、两江总督等等高级别官员,中间因为治水不力,短暂被革职过,但是很快又高升,到1831年45岁的时候,他当上了地方行政长官之首的直隶总督,1838年52岁的琦善成为文渊阁大学士,朝廷一品大员。


后世对琦善的评价多称其为“卖国贼”,可是作者通过一系列的证据证明了琦善根本没有卖国的动机,扣在他头上卖国的罪名也无法成立。之所以分析出这样的结果,乃是出于当时的社会状况,当时的意识形态,以及中英两国实力的对照和两国的各自不同的心态。琦善之所以被称为卖国贼,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跟英方的交往中,以主张“抚”为主,而这与当时主“剿”的主流观念格格不入。可是主抚的大臣违背了主剿的皇帝的旨意,必然会招到贬黜。可为什么后来继任的官员实际上是主抚的,为什么却没像琦善一样落得“斩监侯”的下场呢?这就不得不提鸦片战争中清朝官员的谎言风暴了。


接任琦善职务的伊里布一开始也是主剿的,可是对英作战的失败,以及英方船坚炮利清军不堪一击的现实使他逐渐走向主抚。可是他又是生活于天朝的官员,上面有可以不用讲道理的独裁帝王力主主剿,为此他不得不撒谎以自保。就这样,从伊里布开始,以后的继任大臣无不对皇帝大人撒谎。随后的杨芳、奕山等人,在最初也都是主剿派,可是当他们尝到英军船炮的滋味的时候,无一不成为主抚派成员,同时也成为谎言专家。下面是不断的战争失利,上面却是接二连三的战事捷报,当谎言被皇帝识破的时候,皇帝就罢黜掉欺骗他的官员。铺天盖地的谎言使得大清朝的最高决策者,高高在上的道光皇帝作出的决策根本不符合战时的实际情况。可作为臣子的又不能违背天子的旨意,为此只能不断地编织新的谎言以掩圣听。于是乎,堂堂的大清国皇帝就生活在了谎言之中。


可是你心里会有一个疑问,你说既然大家这么干,虽然都骗得了皇帝,得了一时的安稳,但是他们不知道长久的后果吗?毕竟战争打败了,所有的人覆巢之下,没有完卵。你知道官员们是怎么思考这件事的吗?官僚系统当它成熟到一定份上的时候,天子固然是高居顶端,可是这个成熟的系统你绕过它,你也没有资源可用,皇帝明知道可能受到了欺瞒,但是事过境迁,有的时候也是打落牙往肚子里吞,他也没办法。因为两千年的皇朝史就是这么“玩”过来的。


“信息”与“知识”

文章的最后,我想谈谈什么是真正的认知。


真正的认知,我认为就是获取了“知识”,高于了所处的时代环境,而假性的认知,不过是获取了“信息”,未必能脱离于所处的时代环境。


林则徐翻译洋书洋报、了解西洋情况,他得到的是信息。可是,船坚炮利背后是什么,林则徐是不了解的,甚至,他可能还没有空出自己那只杯子。没有把信息转化成为知识,所以林则徐在办理外交时刚有余而韧不足,在应付战争时心有余而力不足。道光皇帝、朝中的诸多科甲高中出身的大臣,知道中国地大物博,兵多民众,这是信息,可是,分析下来实战的需要,其实制度的限制使大清的八旗绿营办得了内防对付不了外敌,兵役制度、运输设置、信息传递、装备技能……无一不是“懵逼瞎指挥”的状态,这是需要近代化的知识的,因为对手已经是全面热兵器的英国人。


没有近代化的知识武装的头脑,这些旧时代的“好脑壳”就全部都是“空脑壳”。


一个古老的问题是:为什么要研究历史?历史有什么用?


一种回答是:人们需要知道我们为什么会是今天这个样子,我们是怎么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我们可以扪心自问一句,我们知道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知识”了吗?


本期推荐书目,茅海建所著的《天朝的崩溃》,诚意推荐。

豆瓣评分:9.0
作者: 茅海建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鸦片战争再研究

作者 简介
邓艳任

笔者公众号:文科作坊

21君
小伙伴们,你有什么精彩的图书推荐给21君么?欢迎在文章底下留言和21君互动哟

本期编辑 阿黛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