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
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为中国医务工作者提供有用、有趣、有态度的医学资讯。“服务医生,改善医疗”是我们的使命。投稿或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医脉通临床指南  ·  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2024 ILCOR ... ·  12 小时前  
drpei  ·  团购 | ... ·  20 小时前  
医学影像沙龙  ·  颅脑7.0T磁共振成像诊断分析... ·  2 天前  
蒲公英Ouryao  ·  又一企业梦碎工业大麻→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

全国分省区疫情报告发布,沪浙粤等11个省市或已迎来拐点……

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  · 公众号  · 医学  · 2020-02-11 18:10

正文


从数据看发展


自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后,各省先后宣布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以来,疫情防控成为各级政府的头等大事,更是千家万户参与的“人民战争”,防控工作已走过一个完整的隔离周期。近期,除武汉外全国新增确诊病例数出现下降趋势,其他指标和不少地区也出现转迹象。这种情况下,疫情拐点是否到来成了社会关心的热点。本期报告将围绕这一热点展开剖析。


一、什么是拐点? 如何判定拐点?


(一)拐点的数学定义与实践判定困难


拐点是一个数学概念,指变化趋势由正转负的转折点。就新冠肺炎疫情而言,拐点指累计确诊病例增速由正转负那个点,其位置更直观明确地对应着新增确诊病例的极大值点。


图1:基于累计和新增确诊病例的拐点形成示意图


在数学中,拐点的判定通常借助于导数概念,有客观的判断标准。但疫情趋势判断,是真实世界的问题,它的数据采集的可靠性、防疫过程中的具体举措,都会导致数据失真,因此并不能用数学上的拐点来描述疫情趋势判断——可靠办法是用整个周期的数据来判断,这点在目前也不成立。


(二)疫情拐点判定的可行方法


这里借鉴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 (NBER) 提出的宏观经济周期转折点的方法,并结合疫情已有的规律信息,我们提出了新增确诊病例指标序列拐点的判定方法。依次检验如下三个条件:


  • 条件1:指标序列存在历史峰点;

  • 条件2:自峰点至今,指标序列持续下降;

  • 条件3:峰点至今,指标序列累计下降在一定幅度以上。


结合有研究表明新冠肺炎的平均感染周期为5.2天,将条件2和3分别细化为两种可替换的可验证条件,如表1所示:


表1:新增确诊病例指标序列拐点的判定方法条件


根据上述条件的满足情况,可得出如下结果情形结论:


(1)同时满足3个条件,则可判定为拐点已形成;

(2)不满足条件1,则可判定为尚处在拐点左侧;

(3)满足条件1和3,且不满足条件2,则可判定为,拐点正在形成,但需要进行时间确认;

(4)满足条件1和2,且不满足条件3,则可判定为,拐点正在形成,但需要进行幅度确认;

(5)前四种情形都不满足,则可判定为,处于平台调整期,无从判定拐点位置。


下面采用上述方法对全国和各个省份确诊病例指标的拐点进行研判。在此基础上,揭示各个省份结论与全国结论的呼应关系,以及其他监测指标结论的支撑关系。


二、全国确诊病例指标走向是否构成拐点?


根据图2的展现的数据和表2所列条件,应用前面我们提出的方法可以断定,全国确诊病例指标在方法一下的结论是拐点正在形成但需要时间确认,而在方法二下的结论是拐点平台调整期;武汉市在两种方法下的结论是拐点平台调整期;全国非湖北地区和全湖北非武汉地区的结论拐点已经形成。


图2:全国新增和三类地区新增确诊病例变化趋势图


表2:全国新增和三类地区拐点条件汇总表


上述三类地区和全国的拐点结论并不一致,其中根本原因在于占有全国新增确诊患者比重一半以上的武汉市疫情走势。众所周知,受监测能力上限的限制,在2月5日之前,武汉市还存在大量疑似病例。2月5日,武汉市启动检测攻坚战,立志在短期内内检测完所有疑似病例,目前披露的信息证明,受限于医院能力和基层动员能力,上述任务可能并未如期完成。同时,受这些检测结果公布时间不一和规模不等影响,这导致武汉市新增确诊病例数据,在2月6-9出现向上的波动性反复,分别为1501、1985、1379和1921。湖北省卫健委的数据显示,2月9日全省排除疑似病例7194人,相比上一日增加6070人武汉市2月9日确诊病例的大幅增加,与湖北省当日排除病例大幅增加背后的武汉市检测结果大幅公布不无关系。


综上,我们认为全国非湖北地区、湖北非武汉地区拐点基本成型,但武汉市的情况仍然处于平台盘整期,未来的确诊病例数或许还存在上升可能,无法判断其拐点的到来。


三、分省份确诊病例指标的拐点走向如何?


根据上述拐点判定方法,我们分别对各省的拐点判定验证条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各省份的历史峰值点处于1月28日至2月8日之间,近半省份的历史峰值点在1月份已经形成;从累计下降幅度来看绝大部分省份都超过了30%,初步可以判断我国各省份的拐点已现雏形。


表3:分省份拐点判定验证条件汇总表

注:山西、河北、海南和香港为历史峰值点日期至今未满3日地区;

降/平/升天数:新增确诊人数较前一天下降的天数/新增确诊人数与前一天持平的天数/新增确诊人数较前一天上升的天数;

累计下降幅度=(历史峰值-2月9日新增确诊人数)/历史峰值;

内蒙古、新疆、宁夏、西藏、青海、香港、台湾和澳门8个省(市区)因数据过小、变化偶然性大,因而拐点结果分析实用意义不大;

上半表(蓝)为截至2月9日累计确诊大于250例省(市区)的情况汇总,下半表(绿)为截至2月9日累计确诊小于250例省(市区)的情况汇总。


基于表3判定验证条件,并剔除分析实用意义不大的内蒙古、新疆、宁夏、西藏、青海、香港、台湾和澳门8个省 (市区) ,得到拐点结果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我国已有云南、上海、浙江、广东、河南和福建6个省份在两种检验方法结论支持下可判定为已形成拐点,另有重庆、四川、江苏、天津和江西5个省份在其中一种检验方法支持下可判定为已形成拐点。现有辽宁、吉林、山西、甘肃、北京、黑龙江、河北、湖南、山东、陕西、安徽11个省份存在历史峰值且累计下降幅度超过30%,但并未形成连续3天下降趋势,其下降天数占比也不足2/3,所以目前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后再确认拐点形成。海南、广西、湖北和贵州4个省份目前仅满足存在历史峰值的单一条件,新增确诊人数的下降幅度及下降时间条件均未满足形成拐点的要求,仍处于平台调整期。总的结论是,我国大多数省份拐点已形成或正在形成但需要时间确认,湖北省等则处于平台调整期。与全国前面拐点隐现雏形的结论存在呼应关系。


表4:全国分省份拐点判定结论汇总表


四、其他监测指标是否支撑拐点出现判断?


新冠肺炎的处理流程可分为查筛和治疗前后两个环节。理论上,查筛环节指标应该是确诊病例指标的先行指标,而后期治疗环节指标则应该是滞后指标。因此,这里需要采集前期查筛环节指标来进行辅助考察。同时,在查筛环节监测指标中,既有诸如累计、现有等存量指标,又有诸如新增、解除或退出等流量指标。对于存量指标,我们采用其增长率形式进行分析;对于流量指标,我们直接采用单个流量指标形式进行分析。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选择如下8个指标:累计密切接触者增长率、尚在医学观察增长率、累计解除观察增长率、现有疑似病例增长率、新增密切接触数、新增医学观察数、当日解除观察数、新增疑似病例数。


注:新增密切接触数=当日累计密切接触数-前一天累计密切接触数;新增医学观察数=尚在医学观察数-前一天尚在医学观察数+当日解除观察数-新增疑似病例数。


1.从存量指标增长率情况 (见图3) 来看,全国四个存量指标的增长率都呈现向零值跨越的趋势。具体地,尚在医学观察增长率和现有疑似病例增长率已经在2月5日前后开始在零值附近波动;累计密切接触者增长率和累计解除观察增长率也已经很接近零值。累计解除观察人数增长率是相对滞后的指标,其与零值的距离最远。


图3:全国查筛环节四个存量指标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图


2.从流量指标情况 (见图4) 来看,新增密切接触数的历史峰点为2月3日,峰点至今的大部分时间 (3天) 呈现下降趋势;新增医学观察数的历史峰点为2月4日,峰点至今的大部分时间 (3天) 呈现下降趋势;当日解除观察数自2月3日之后攀升幅度明显加快;新增疑似病例数的历史峰点为2月5日,峰点至今连续4天下降,累计下降幅度为24.77%。


图4:全国查筛环节四个流量指标的变化趋势图


综上,存量指标增长率逼近零值的时间,流量指标到达峰值的时间,与前面判断的全国拐点时间有很好的呼应关系,可以辅助支撑全国拐点隐现雏形的前述结论。


五、基于全国拐点隐现结论的思考


目前全国拐点隐现与过去疫情防控工作的加强密切相关。这一积极结论的出现,并不意味着目前全国疫情防御工作可以放松,仍需要延续过去疫情防控好的做法,巩固已有防疫的成果。因为,全国防疫形势拐点隐现这是整体形势从最困难时期开始趋向好转的重要信号,但目前仍然处于爬山过坎攻坚阶段的事实没有变化。


在全国非湖北地区,目前正值正月十五过后,疫情防控又出现了新的风险因素,主要是:


大批人员节后复工,正在出现人员跨区域的大量流动,部分中心城市压力山大,比如上海近期可能流入近1000万返城人员。大量出现的返城人员,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疫情“二次爆发”,感染者数量爆发回升,前期努力付之东流,拐点结论亦不再成立。


同时,鉴于新增确诊病例数字仍在反复,目前武汉市仍需要政府扎实做好“应收尽收”攻坚战,将所有发热人员集中隔离,并进行全部发热人员的检测,尽快将确诊病人分类收入医院。


这样做,一方面,有助新增确诊病例数据更好反映实际情况,有助于决策部门更加准确判断疫情,做好相关决策;另一方面,武汉疫情迎来拐点,全国拐点才能出现。


六、本报告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探讨


本报告中所采纳的数据全部来自与国家卫健委和各省市自治区卫健委公布的官方数据。根据历史情况判断,数据质量各地差异较大、可靠性不能完全信任,也因为这个原因,部分地区的判断可能并不符合实际情况。但我们也认为,基于公开披露的数据做出的分析,是分析人员唯一能够做的工作——而且相信本报告对部分地区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本报告定义了拐点形成的判定条件,将确定全国各地区不同的疫情进度,进而结合疫情规模情况划分为疫情等级不同的区域。区分疫情的重点地区和非重点地区后,或有助于政府部门针对各等级区域的疫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对重点城市和地区加强防范,及时要求疫情较轻城市和地区复工和开业,从而降低经济损失。


我们认为本报告的公布,也有助于各省 (市、区) 各地群众和企业经营者,了解、判断当地疫情严重程度,更好安排自身的工作和生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