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福恒
在河钢集团邯钢公司的《大钢铁城》展览馆,可以看到泛黄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经验材料汇编》《厂办室成本表》《财务科成本表》以及《一炼钢厂20MnSi方坯成本表》。
邯钢新区总会计师、邯钢经营财务部部长王超峰介绍,邯钢“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经营机制的核心就是“市场、倒推、否决、全员”8个字,这实际上就是管理会计的目标成本法。
“很多人推崇西方的管理会计,国内的教材也多讲述国外企业的管理会计案例。殊不知,像鞍钢、邯钢这样的国企很早就是管理会计的践行者。”王超峰为老一辈邯钢人创造的会计文化感到自豪。
两次“推墙”凤凰涅槃
走进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城区的邯钢本部,迎面可见的影壁上,一方镶刻着“建设最具竞争力钢铁企业”几个鎏金大字,另一方雕刻着一只巨大的浴火凤凰。
1991年,为扭转亏损局面,邯郸钢铁总厂推倒内部核算这堵无形的“墙”,引进市场价格机制,“推墙入海”,创立并推行“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经营机制,使邯钢成本连年下降、利润连年上升,让邯钢由一家地方中型钢铁企业跃居全国特大型钢铁企业行列,“邯钢经验”在全国推广。
2019年,为贯彻河北省政府印发的《河钢集团转型升级规划(2018—2025)》,邯钢再次“推墙”,拆掉了位于邯郸城区的大部分老厂区,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削平四个山头,在涉县龙虎山下开工建设邯钢新区。今年6月6日,邯钢新区全线投产。
历经两次“推墙”,邯钢已全面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邯钢本部和新区形成“一体两翼、双向互融、多元发展”的格局,持续释放“低碳绿钢”潜力,蹚出的智能绿色钢铁新路越走越宽。
一手抓成本控制 一手抓技术革新
邯钢党委书记、董事长邓建军1991年进厂时,正赶上邯钢第一次“推墙”,实行市场成本化改革。
作为“邯钢经验”的亲历者,每每回忆起那段火热的青春岁月,邓建军都激动不已:“1991年,连续亏损5个月的邯郸钢铁总厂创立并推行成本改革机制,当年扭亏为盈,利润总额连续4年保持全国同行业前三。邯钢因此被誉为‘工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
此后的30多年来,邯钢人一手抓成本控制,一手抓技术革新,用成本管理激发员工创造力,在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盈利能力上实现自我跨越。
在邯钢邯宝冷轧厂,众多厚度在0.3—2.5毫米,重达20多吨的冷硬卷板、冷轧卷板、镀锌卷板摆放在车间,其主要用于生产汽车面板等高端产品,邯钢成为全球4个合资品牌、10个自主品牌、6个新能源品牌汽车的供应商。
在邯钢大型轧钢厂型钢生产线,一根根刚轧出的红色百米高铁用重轨不断在生产线上传输。
该生产线是我国第5条钢轨生产线,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及生产工艺,代表了钢轨生产的国际领先水平。产品建功京九、京沪、鲁南等重点铁路干线,出口多个国家和地区。
邓建军表示,如今的邯钢已形成“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本部以汽车钢、家电板、重轨、硅钢、航天氙等为代表的高端产品,不断建功国家重大工程和国家名片;新区中厚板主打全系列桥梁用钢、高表面质量风电用钢、高建钢、管线钢。两区不断释放产品“协同互补、创效好”的潜力。
财务赋能业务薪火相传
敢为人先、敢于破局的精神,深深刻在邯钢人的骨子里。自1958年建厂以来,一代代邯钢人奋勇争先,邯钢财务赋能业务的传统也薪火相传。
见到邯钢总会计师雷明钢和王超峰时正值周日,但他俩都穿着灰色的工装。雷明钢解释称,邯钢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生产不间断,财务部门也和业务部门并肩战斗不停歇。
1990年,时任邯郸钢铁总厂总会计师的李华甫敏锐地发现:总厂已经开始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游泳”,可是28个分厂仍然按照指令生产,和市场之间有一堵无形的“高墙”。
为“推墙”,时任邯郸钢铁总厂厂长的刘汉章要求李华甫组织测算出各分厂、各工序间的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李华甫用8个月时间,带领全厂财会人员,细化出10万多个指标。这些指标既反映了市场信号,又符合邯钢实际,为刘汉章下一步的改革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大钢铁城》展览馆收藏有“邯钢经验”的8字方针,王超峰对此如数家珍。他介绍,其中,“市场”指企业在内部实行模拟市场机制,内部核算的价格一律改为市场价,根据市场上产品售价和采购原料的市场价计算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倒推”是指从产品在市场上承认能接受的价格开始,一个工序一个工序剖析其潜在效益,从后向前核定,直至原材料采购。“否决”是指如果完不成成本指标,别的工作干得再好,也要否决全部奖金,以成本和效益决定分配,并对干部业绩进行考评。“全员”指降低成本是企业上至厂长下至每一位职工的事,人人都要分担成本指标或费用指标,实行全员、全过程的成本管理。
雷明钢表示,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企业的成本已经不单单是生产成本,而是由全领域、多方向的成本组成,如资金、投资、管理、采购、物流、销售、能源和结构成本等。这些复杂的成本组成涉及企业经营的整个产业链,需要企业从全员角度出发,分解成本控制指标,将成本控制体系辐射到每一位员工,充分发挥协同效应,促进全体员工积极降低成本,深入贯彻追求效益的理念,从整体层面促进成本降低。
通过深入采访,记者发现,如今“邯钢经验”又有了新内涵,可以概括为“成本、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成本”指邯钢参与市场、赢得未来的最大优势,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全员、全方位、多领域、无死角的成本控制。“高端”指以市场为导向,更加贴近市场、贴近客户,加快推动“钢铁向材料、制造向服务”两个转变,推进“产品迈向高端,客户群迈向高端”两个结构再优化。“智能”指建设数字化智能生产线,推进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钢铁产业深度融合。“绿色”指用生态的“含绿量”提升发展的“含金量”,持续释放“低碳绿钢”潜力。“服务”指加快由生产型企业向“制造+服务”型企业转变,不断赋予钢铁更多功能,拓展更多领域,创造更大发展空间。
打造“极具成本优势、
追求极致效率”样板
邯钢本部的火凤凰飞跃60多公里,在涉县涅槃重生。
沿着蜿蜒的山路,行至龙虎山豁然开阔,占地近6000亩的邯钢新区自西向东沿山势而建。
“邯钢新区是邯钢人第二次主动‘推墙’之举。”邓建军说,新区布局充分利用西高东低地势,衔接更科学,生产更高效,是打造“极具成本优势、追求极致效率”的样板。
雷明钢表示,邯钢坚持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理念,实现人、钢铁、自然和谐共生。新区轧钢工序能耗降低50%以上,吨钢耗新水降至2.5立方米,污染物颗粒物年减排68%、二氧化硫减排63%、氮氧化物减排77%,持续释放“低碳绿钢”潜力。邯钢新区荣获工信部“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称号,获评第二批“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厂”培育企业。
走进邯钢新区“数字指挥中心”,巨大的屏幕上不断更新着矿石、焦炭、热卷价格等数据。王超峰介绍:“根据集物质流、能源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于一体的‘智慧大脑’提供的数据,我们在一炉钢水刚下线的时候,就可以把它的成本和市场预期价格计算出来,为进一步降低成本提供重要参考。”
借助数字化、智能化,邯钢人对传统钢铁行业进行升级改造,运用全流程CSP(紧凑型)理念,实现低投入、低成本、高效率、高效益。
众人拾柴火焰高。邯郸市财政局会计科科长李雅琴表示:“邯钢是我市钢铁行业龙头企业,我们将按照全市助企服务活动要求,在会计制度落实、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及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等方面,尽最大努力为企业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服务,助力财会工作数字化转型和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