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的治疗具有挑战性,因为患者已耗尽所有可用的治疗方案,且疾病对标准药物类别产生耐药性。研究者报告了LocoMMotion研究的最终结果,这是首个关于三重耐药的RRMM患者的真实世界临床实践(RWCP)的前瞻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三重药物耐药的RRMM患者缺乏标准化治疗,亟需具有新机制的新疗法。
随着多发性骨髓瘤(MM)治疗的最新进展,MM患者的生存时间有所延长。然而,由于大多数患者出现复发和/或疾病对治疗产生耐药性,会经历多种标准药物类别的治疗,包括蛋白酶体抑制剂(PIs)、免疫调节药物(IMiDs)、抗CD38单克隆抗体等。尽管对于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有多种常规治疗选择,在真实世界临床实践(RWCP)中,缓解期通常较短,且每接受一线治疗后,治疗效果逐渐变差,这使得治疗选择变得愈加困难。
LocoMMotion(NCT04035226)是首项多国、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旨在评估在三重药物耐药患者中,真实世界临床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其前瞻性研究设计使得研究者能够收集患者基线特征和结果参数,这些数据通常在常规临床实践中不会收集。LocoMMotion的先前结果(在16.1个月的中位随访期后)显示,三重药物耐药患者的治疗缺乏明确的标准护理方案,且临床结局较差。在初始治疗方案(入组后的第一次治疗)中,使用了91种独特的治疗方案,总体缓解率(ORR)为31.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4.6个月,中位总体生存期(OS)为13.8个月。85.9%的患者报告了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TEAEs),其中56.5%的患者出现了3/4级不良事件。
本文报告了LocoMMotion最终分析的结果,包括成熟的生存数据、额外的亚组分析、后续治疗及其结果,以及长期安全性数据,包括第二原发性恶性肿瘤(SPM)和TEAEs。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
Leukemia
杂志上,现介绍如下。
LocoMMotion是一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旨在探索RWCP在三重药物耐药的RRMM患者中的应用(即已接受过PIs、IMiDs和mAb治疗)。符合条件的患者需接受过≥3次前期治疗或其疾病对PIs和IMiDs耐药,且为三重药物耐药患者,且在最后一次治疗后或期间发生了疾病进展。进一步的入组标准包括年龄≥18岁,符合国际多发性骨髓瘤工作组(IMWG)标准的MM诊断;通过血清游离轻链(≥10 mg/dL和异常比值)或M蛋白(血清≥1.0 g/dL或尿液≥200 mg/24小时)评估的可测量疾病;以及ECOG表现状态为0或1的患者。患者来自75个欧洲国家(比利时、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波兰、俄罗斯、西班牙和英国)以及美国的临床中心。
LocoMMotion研究的主要疗效终点是初始治疗阶段的ORR,由RRC评估。次要疗效终点包括严格完全缓解(sCR)、完全缓解(CR)、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缓解持续时间(DOR)、PFS、首次缓解时间和最佳缓解时间。
安全性评估包括不良事件(AEs)的发生率和严重性,包括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EAEs)和第二原发性恶性肿瘤。
在LocoMMotion研究中,共筛选了313例患者,其中248例患者于2019年8月2日至2020年10月26日之间入组(所有治疗分析集)。如前所述,225例(90.7%)患者来自欧洲,23例(9.3%)患者来自美国。到2022年10月研究结束时,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6.4个月,其中205例(82.7%)患者完成了研究,包括158例(63.7%)死亡。共有43例(17.3%)患者退出研究,其中13例失访(图1)。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8岁,87例(40.1%)患者的肌酐清除率≤60 mL/min,81例(40.5%)患者的乳酸脱氢酶水平>245 U/L,135例(54.4%)患者为男性。基线时,患者接受的前期治疗中位数为4次,25.0%的患者接受了4次前期治疗,49.2%的患者接受了≥5次前期治疗。182例(73.4%)患者为三重药物耐药,229例(92.3%)患者对最后一次治疗耐药,160例(64.5%)患者曾接受过干细胞移植。三重药物耐药的中位时间为4.7年。
图1 研究流程
在初始治疗阶段,患者使用了91种独特的RWCP治疗方案,包括糖皮质激素(91.5%)、蛋白酶体抑制剂(PIs,54.4%)、免疫调节药物(IMiDs,48.8%)和抗CD38单克隆抗体(9.7%)的各种组合(表1)。6例(2.4%)患者接受了干细胞移植(均为自体移植),7例患者(2.8%)接受了BCMA靶向治疗。总共有162例(65.3%)患者接受了≥3种药物的联合治疗。最常用的初始治疗方案为卡非佐米-地塞米松(Kd,14.1%)、泊马度胺-环磷酰胺-地塞米松(PCd,14.1%)和泊马度胺-地塞米松(Pd,11.7%);其他大多数方案使用的患者不到5人(其中15种方案仅有2例患者使用,46种方案每种仅有1例患者使用)。患者接受了中位数为4个周期的初始治疗;治疗的中位持续时间为4.0个月。221例患者(89.1%)中断了初始治疗,最常见的原因是疾病进展(PD,54.8%)、死亡(8.5%)和医生决定(8.5%)。共有27例患者完成了研究。
表1 纳入研究患者的基线信息
在后续治疗阶段,152例患者(61.3%)在初始治疗后接受了至少1次后续治疗。使用了134种独特的治疗方案;其中19种方案仅有2例患者使用,89种方案仅有1例患者使用。最常用的首次后续治疗方案为belantamab mafodotin(10.5%)和泊马度胺-环磷酰胺-地塞米松(PCd,6.6%;表2)。在后续治疗中,也使用了多种双药和三药联合疗法,包括达雷妥尤单抗-卡非佐米-地塞米松、isatuximab-卡非佐米-地塞米松、卡非佐米-地塞米松(Kd)、泊马度胺-地塞米松(Pd)以及isatuximab-泊马度胺-地塞米松。与初始治疗相比,更多患者在后续治疗中接受了BCMA靶向治疗(初始治疗为2.8%,而后续治疗为39.5%)。患者在后续治疗上的中位时间为4.5个月。78例患者(占入组患者的31.5%)仅接受了1次后续治疗,74例(占29.8%)患者接受了≥2次后续治疗(图2)。
表2 各阶段的常见治疗方案
图2 接受LOT后续治疗的患者
使用RWCP治疗的患者,初始治疗的总ORR为31.9%,中位治疗持续时间为4.0个月,中位DOR为7.4个月。总体最佳缓解与前次数据的结果基本相同。没有患者达到sCR,1例患者(0.4%)达到了CR,32例患者(12.9%)达到了VGPR,46例患者(18.5%)达到了PR,14例患者(5.6%)有最小缓解,78例患者(31.5%)维持SD,43例患者(17.3%)出现PD。其中34例患者(13.7%)因死亡、AE或疾病进展过快而无法评估(RRC)。在这34例无法评估的患者中,研究者评估3例为缓解者,31例为不可评估、PD、SD或最小缓解。
在RRC可评估的反应者(n=79)中,中位首次缓解时间为1.9个月,中位最佳缓解时间为2.4个月。研究者评估的ORR结果为34.7%,与RRC评估结果高度一致。RRC评估的中位PFS为4.6个月,中位OS为13.8个月(图3)。12个月和24个月的PFS率分别为21.0%和10.5%;12个月和24个月的OS率分别为53.4%和33.7%。
图3 RWCP治疗患者预后情况
预先指定的亚组分析显示,基线的高风险疾病特征对ORR的影响较小,包括接受≥4次前期治疗(29.9%)、研究入组时为国际分期系统(ISS)III期(29.5%)、髓外浆细胞瘤(29.2%)、五药耐药性多发性骨髓瘤(23.3%)和五药暴露多发性骨髓瘤(28.6%)(见图4)。在基线时血小板水平较低(<75 × 10^9/L)的患者中,ORR较低(14.8% vs 37.6%,与血小板水平≥75 × 10^9/L的患者相比),以及有三重药物耐药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26.9% vs 45.5%,与没三重药物耐药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相比),相比于没有这些风险因素的患者。部分风险因素也影响了PFS的结果,包括髓外浆细胞瘤、三重药物耐药性、五重药物耐药性、低血小板水平、乳酸脱氢酶(LDH)>245 U/L。OS结果在基线ECOG表现状态(PS)≥1的患者中较差,ISS II或III期的患者,LDH>245 U/L,低血小板水平,以及五药耐药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图4 RRC总体缓解率亚组分析的森林图
对于未达到(n=215)与达到(n=33)≥VGPR的患者,结局较差。未达到≥VGPR的患者的中位PFS为3.9个月,而达到≥VGPR的患者中位PFS为15.2个月,中位OS分别为10.9个月和无法估算。达到≥VGPR的患者与达到PR的患者相比,有显著更长的DOR(分别为13.1个月 vs 4.7个月)。
从初始治疗开始到下次治疗的估计中位时间为5.2个月。首次后续治疗的中位治疗持续时间为2.8个月。根据研究者评估,PFS2的中位时间为10.8个月。
在初始治疗期间,86.7%的患者经历了AE;其中144例患者(58.1%)发生了3/4级TEAEs(表3)。最常见的TEAEs是血液学相关不良事件,发生在50%的患者中,包括血小板减少(任何级别26.2%,3/4级19.4%)、贫血(任何级别25.8%,3/4级10.9%)和中性粒细胞减少(任何级别20.2%,3/4级17.3%)。最常见的非血液学TEAEs(所有级别;发生在≥15%的患者中)包括一般性疾病和给药部位问题(40.7%)、胃肠道疾病(33.5%)和感染及寄生虫感染(33.1%)。没有任何3/4级的非血液学TEAEs发生在≥15%的患者中。13例患者(5.2%)报告了SPM;其中5例患者在初始治疗期间报告,8例患者在初始治疗后报告。SPM的病例包括鳞状细胞癌(n=4)、基底细胞癌(n=2)、继发性急性髓性白血病(n=2)、肺/支气管癌(n=2),以及各1例高等级疑似胆管细胞癌、浆细胞白血病和描述为全身骨骼及颅骨多发性破坏性FDG阳性病灶的SPM。值得注意的是,浆细胞白血病和带有多发性破坏性FDG阳性病灶的SPM可能是MM。仅1例SPM病例(浆细胞白血病)被报告为致死性。
总共158例(63.7%)患者在研究过程中死亡。大多数死亡原因是PD(67.7%),15.8%是由于AE,16.5%是由于其他原因(图5)。在初始治疗期间,21例患者(8.5%)因TEAEs死亡,其中感染最常见(13例患者,5.2%),还有1例患者因PD死亡前发生了无法恢复的5级TEAE。其余98例死亡患者是在首次后续治疗开始后发生的。
LocoMMotion是首个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探索了在三重药物暴露的RRMM患者中RWCP的效果。LocoMMotion研究的最终(2年)分析确认了三重药物暴露的RRMM患者缺乏明确的标准治疗且预后较差。希望新兴疗法的出现,包括CAR-T细胞治疗和双特异性T细胞重定向治疗,将改善RRMM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LocoMMotion: a study of real-life current standards of care in triple-class exposed patients with 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 – 2-year follow-up (final analysis). Leukemia. 2024 Dec;38(12):2554-2560. doi: 10.1038/s41375-024-02404-6. Epub 2024 Sep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