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披露招股书,拟向上海证券交易所创业板A股申报IPO,发行不超过1.04亿股,融资57.4亿元。发行完成后公开发行股份数占发行后总股份数比例不低于10%。
早在今年3月23日,药明康德即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上市辅导公告,将药明康德A股上市提上日程,4个月后的今天,正式IPO,意味着药明康德“一拆三”资本化的第三步——药明康德A股上市正式开始。
成立于2000年的药明康德从650平方米的化学服务实验室起步,如今其已成长为国内当之无愧的CRO行业巨头,根据公开的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其CRO服务市场份额排名全球第11位。
2015年自纽交所退市以来,药明康德一直备受资本关注。而药明康德的动作也很快。
2015年4月,其旗下主要从事CDMO代工业务的合全药业登陆新三板,目前市值已经达到了172亿元,是新三板医药类的市值老大。今年6月13日,药明康德生物板块——药明生物在香港上市,如今股价较招股书中招股价中位数每股19.6港元上涨了近一倍,公司估值已经超过412亿港元(约人民币358亿元)。
根据药明康德招股说明书显示,2016年其实现营收61.2亿元,净利润11.2亿元。投前估值已经达到570亿元,三者合计市值已超过千亿,达到1100亿元。这也正好印证了此前行业盛传的“药明康德离千亿市值只隔着亚洲资本市场的一个上市代码”。
在股权方面,药明康德私有化后,股权结构颇为复杂,共有42名股东,外资股较多。另外,我们还发现了持股比例不高,但是甚是熟悉的大佬背影,如:云峰基金、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旗下创业基金SCC Growth、泰康集团等等。创始人李革与赵宁、刘晓钟、张朝晖,共同控制药明康德34.4812%的表决权,为实控人。
复杂的股权结构图
药明康德何以成为行业老大?
药明康德已基本完成了CRO全产业链布局。根据招股书表示,药明康德目前在全球设有24个研发生产基地/分支机构,服务包括全球排名前20位的大型药企在内的3,000余家客户,提供小分子化学药临床前研究、CMO/CDMO和临床开发的一站式服务。
截至2017年3月31日,公司共有30家境内控股子企业,27家境外控股子企业,3家分公司,6家参股子企业。
其中国区实验室服务主要包括小分子化学药的发现、研发及开发业务,涵盖合成化学、生物学、药物化学、分析化学、药物代谢动力学及毒理学、生物分析服务和检测服务等一系列相关业务。
美国区主要通过全资子公司APP Tec开展日昌业务,在美国费城、圣保罗和亚特兰大三地均设立实验室,业务范围集中于新药的发现及研发、医疗器械检测服务、境外精准医疗研发生产服务等业务领域,主要为美国客户提供研发服务。
其他CRO业务还包括临床实验管理、监察等,此外还通过控股子公司合全药业提供小分子新药工艺研发及生产服务,即CMO/CDMO业务。
CRO行业最重要的是研发能力,药明康德现有1.18万员工,研发人员9144名,占员工总人数76.92%。
据中泰证券分析看来,目前在CRO领域仅提供单一阶段医药研发服务的企业已无法满足大型医药企业在全产业链上的研发需求,这就要求未来行业内的参与者围绕客户需求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新药研究、开发、生产类服务,而药明康德在此已经先发布局,具有市场领跑者的优势。
2011年,药明康德成立了药明康德企业风险投资基金,主要针对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公司开展投资,特别偏重于药品、器械、检测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型企业。目前,已经投资近20个项目。其中 5个项目已经完全退出,3家公司在美国上市,2家公司被并购。成绩斐然。
随着精准医疗概念的升级,不少企业已经在基因测序、免疫疗法领域发力,药明康德也在顺应市场需求布局基因测序上下游产业链,希望在基因测序千亿市场中分一杯羹。这被认为是药明康德A股上市业务留给市场最大的想象力。2013年3月,药明康德从Illumina公司购入一套illumina HiseqX10测序系后,2015年年初,又以6500万美元收购美国NextCODE公司,后者是全球唯一一家拥有大规模储存人类全基因信息的集中式数据库。
此前赴港上市的生物制剂研发服务子公司药明生物,也被认为是其子业务中增幅最大的一块,2015年药明生物的2015年主营业务在中国生物制剂研发服务市场占有率达到36.4%,排名第一。生物制剂研发市场在国内医药市场中体量最小,但增幅最快,药明生物已然在这一市场中确立了一定的优势,后续将大有可为。
2014~2016年,药明康德分别实现营收41.4亿元、48.8元、61.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8亿、6.8亿、11.2亿。2017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17.6亿元,净利润3.6亿。此外,药明康德最初选择从美国开拓市场,前五大客户默克、强生、GSK、辉瑞、罗氏均为跨国制药巨头,2017年第一季度销售额占同期营收比例为22.61%。
在未来,药明康德战略升级的重点还在于继续打造一体化的技术和能力平台。
根据招股说明书,此次募集的资金将按轻重缓急分别用于苏州药物安全评价中心扩建项目、天津化学研发实验室扩建升级项目等项目,其中值得注意的是,8.4亿投向美国细胞及基因治疗商业化 cGMP 项目,该项目是针对肿瘤的CAR-T细胞治疗以及腺病毒类载体及质粒载体研究。而这种CAR-T疗法有利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
想象空间巨大
作为一家研发外包公司,药明康德市值逾千亿已经没有悬念。
因新药研发“高风险、高投入、长周期”的特点,大型制药企业逐渐将一些非核心的研发环节外包,据2012年的一项统计,CRO承担了全球近1/3的新药开发工作,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为跨国企业节省了30%~50%的成本,已经成为大型制药企业之间的一个重要竞争因素,属于朝阳产业。全球范围内,一些代表性的CRO企业在过去几年甚至十几年内都能保持每年20%的增长,已然非常可观。
在中国,CRO面临的行业红利也在不断释放。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在为制药企业带来一波大幅度整合的同时,也使CRO行业“小、散、乱”的局面得以整顿,CRO市场开始有秩序发展;一致性评价为CRO带来的市场容量为30~40亿元,且CRO将承担一致性评价试验的绝大多数工作;进口药品审批加速、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以及国际多临床中心的放开都使CRO行业迎来快速发展的良机。
自2001年施维雅首先在国内创立研发中心以来,罗氏、辉瑞、赛诺菲、GSK等国际大型制药企业纷纷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北京、上海等作为我国人才、技术的集中地,也成为国际制药企业转移研发业务的首选地之一。
另一方面,中国医药研发投入也在持续增加。根据智银资本数据,2014年投入已经达到390亿元,创新药注册数量井喷,仿制药企业转型做创新药研发,2016年上半年获批的1.1类新药超过过去任何一年,新药临床试验成本约2.5亿元以上,2013~2016年获批临床的1.1类候选药物数量有176个,假设30%药企选择CRO公司,新药临床试验市场空间就超过100亿元。
而纵观中国CRO的发展,去劣存优、并购整合、提高行业集中度已经成为未来趋势。新药研发环节众多,从先导化合物的合成筛选,到药代药理研究,药物安全性评价,再到临床I-IV期,业务范围涉及广的CRO更有望获得药企青睐,并与客户建立更广泛、更长期的合作,当CRO业务发展到一定瓶颈,并购就成了继续成长的不二选择。成立于1992年的海外CRO巨头Quintiles(昆泰)成立以来并购案例数量接近50例。而在中国,泰格医药收购方达医药,从临床CRO向临床前研发拓展,华威医药成立也礼华生物,从临床前CRO向临床服务进行拓展。
经过海外成熟市场的探索发展,CRO的商业模式也由传统的代工模式向创新激励模式和风险共担模式跨步,后者要求CRO企业的实力强大,能以合作者身份直接参与药物研发,并分享新药上市后的巨额收益回报。上述药明康德参与浙江医药的收购即采用此种模式。
市场增量潜力巨大,未来广泛被看好,但CRO行业的技术、设备门槛仍然较高,申办者在选择CRO时也会反复考量CRO的优势领域、人员资质、既往承接项目,在临床试验数据监管趋严的现状下,申办者与CRO之间的关系也由以往的简单委托变成了互相监督,CRO正在越来越深入地参与到整个医药产业研发的产业链上来。
CRO四大发展趋势
以下内容根据中信证券研究报告《药物生命周期中的重要角色分析:CRO、CMO、CSO》整理编辑。
主流趋势一:参与国际并购,进行一体化、多元化发展。伴随医药领域的并购狂潮,CRO 行业也进入市场整合期。由于积累了资金、技术、人才、渠道优势, 国际大型 CRO 企业纷纷加入并购整合的行列, 参与到横向、纵向一体化过程中, 开拓多元发展的新局面。
从 2008 年开始, Parexel 并购 ClinPhone、 Atlas Medical Services,拓展临床技术,增强研发和临床试验能力; PPD 并购依格斯、保诺科技,扩大中国市场影响力;昆泰并购 AdvionBioServices、 Outcome Sciences、 Novella、 Encore、 Expression Analysis, 与 Quest 合资,拓展新型肿瘤、医疗器械、诊断领域客户群,增强生物分析试验能力,与艾美仕正在进行合并,意图打造数据咨询和临床研究领域领导者;KKR 整合PRA 和 RPS,打造 CRO 领域的协同联盟。 CRO 领域内部整合、多元化经营正在国际巨头间上演。
国内大型 CRO 积聚实力, 整合国内外资源,开拓国际市场。从 2011 年开始,睿智化学并购 harles River 上海实验室,吸收国外研发模式和提供新型临床前药物研发服务;药明康德与阿斯利康、PRA、 JUNO 合资,投资创新生物药研发、细胞疗法,提升 CRO 服务能力,收购 NextCODE、 Crelux,开拓基因生物技术;泰格医药收购方达医药、北医仁智、DreamCIS、 捷通泰瑞,拓展亚太 CRO 业务布局;博济医药正在进行对 HumphriesPharmaceutical Consulting 的收购, 以期拓展北美业务,承接多中心国际临床试验服务。有着强大资本、科技实力的本土 CRO,正逐渐在国际市场上展现非凡的资源整合能力,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壮大自身实力。
主流趋势二: 与药企开展战略合作,打造长期合作关系。最初的药企与 CRO 合作是点对点的, 即有需要时外包。由于药企研发需求的不断增长,大型药企逐渐开始进行功能外包,将某一专业领域的研发全部外包给一家或多家 CRO。 由于长期稳定的合作,药企和 CRO 之间形成了战略合作的新型模式, 大型药企基于削减成本的整体考虑开始将临床试验整体外包给CRO。
2009 年以来,国际制药巨头和国际 CRO 巨头便开始谋求长期战略合作。辉瑞出于成本考虑大幅削减研发预算,精鼎和爱科恩分别与辉瑞签订了长达 5 年的临床研究合作协议,辉瑞将大量临床试验工作交给两个 CRO,而自己只负责进行全面监督。安斯泰来和 INC 建立为期三年的 FSP 联盟,两家公司的合作有望节约 40%的成本以及缩短 10%-20%的研发周期。赛诺菲则和科文斯建立了长达十年的战略合作,双方既能专注于自身所长,又能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武田制药采取全球项目的外包策略, 通过虚拟业务模式建立与科文斯和昆泰的合作, 又无需另行建造合作设施。 礼来和精鼎共同合作开发亚太地区,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又提供功能型服务。葛兰素史克在简化临床开发程序时也注重减少 CRO 伙伴数量,最终选定了精鼎和 PPD。百时美施贵宝与精鼎和爱科恩建立战略联盟,在临床研究方面相互支持。默沙东和 PPD、 拜耳和科文斯、 阿斯利康和昆泰也纷纷在长期合作基础上形成了稳定的伙伴关系。
主流趋势三:立足自身特色,苦修内功,打造特色 CRO。国内 CRO 数量在 300 家左右,但其总业务收入却难以与国际巨头匹敌。 规模小、 业务单一成为制约国内 CRO 企业发展的规模因素, 很多国内临床 CRO 企业也只能承接跨国制药企业从庞大研发项目剥离出的非核心部分,沦为国际药企的“低端实验室”。面对来自国际 CRO 巨头的竞争压力,国内CRO 企业不必一味追求“大而全”, 而是应结合自身研发实力及擅长领域, 深耕细分市场,如肿瘤、糖尿病等专科领域的临床实验和数据处理,生物标记物检测、制剂开发和试验、生物技术药研发、诊断、疫苗和器械类研发外包服务, 从自身特色出发,打造特色 CRO, 扔可以享受巨大的市场增长。
药明康德的定位是平台化的公司,现拥有小分子新药平台、 生物制药平台、 细胞治疗平台、基因治疗平台、医疗器械平台、基因组学和大健康平台等 6 大研发平台。泰格医药主打临床 CRO, 从本土药企做起,逐步扩大到国际药企,以准时和高质量获得 2016 年度礼来全球供应商奖。 博济医药和亚太药业旗下的新生源掌握丰富临床资源,拥有临床前、临床阶段全流程的 CRO 服务能力,致力于全方位服务。 百花村旗下的华威医药则拥有临床 CRO、按GLP 标准建立从事 BE/PK 的生物样品分析检测业务、 SMO 外派 CRC 服务、 生物大分子药开发能力。 昭衍新药拥有中国最早的企业化 GLP 实验室,是中国首家通过美国 FDA 的 GLP检查,并同时具有 AAALAC 认证和中国 CFDA 的 GLP 认证资质的专业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机构,主打“全球认证” 牌;美迪西也同样获得了上述的“ 全球认证”,提供“国外药企-CRO-国内药企”三方合作服务。赛德盛在神经领域、肿瘤、心血管、 抗感染上有较丰富的项目经验。
主流趋势四:与项目深度合作,参与项目成长。传统的 CRO 依据合同收取研发服务费用,但不承担研发失败风险,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相对复杂一些的模式会设置几个“milestone”(里程碑),即按照合同进度付费,在付费时间上有所突破,比如完成某一阶段之后药企向 CRO 支付相应比例的服务费。再进一步的是传统“结果导向”模式,项目服务费事先约定,并不是一次付清,而是根据进度,提前完成 CRO 会获得超额奖励,推迟完成则相应减少服务费,客户只关注结果, CRO 需承担一定程度的研发失败的风险。
药明康德也正在尝试新型的“风险回报平衡”模式,成立风险投资基金享受成长收益, “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在浙江医药收购位于美国圣地亚哥,拥有抗体偶联物 ADC 技术的 Ambrx公司时, 药明康德提供了平台牵线搭桥,同时也参与了投资,保证了这项技术引进的成功进行,分享了收益。
此外,美国虚拟研发公司novira 曾锁定乙肝技术的靶点,通过药明康德的平台进行研发, 平台获取服务费用收入;同时,药明康德的风险投资基金也对这家公司进行了投资,最终 novira 被美国强生收购,药明康德也获得了收购带来的收益增长。
本文版权属于E药脸谱网(www.y-l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