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谁在一起舒服,就和谁在一起
文| 树树 图 | 来自网络
不久前看了村上春树的《爱吃沙拉的狮子》,在里面讲述了他作为一个沉默寡言的人的生活状态。
接电话是苦差一桩,再派对上跟别人交谈也是弱项,回答采访同样令我心力交瘁,甚至连回封邮件都觉得疲惫不堪。让我跟人家做对谈和书信往来之类的工作,我一律回绝。
不喜欢的交往一概回绝,听起来是不是很酷。
但在此之前,就算是村上春树,也曾为了各种原因妥协过。
然而连我这样沉默寡言的人生,也有一段例外的时期……客人光临时,便面带微笑地寒暄:“欢迎光临!”也和老主顾聊些闲话。尽管觉得“看样子我干不来这种活计呀“,但想到是为了生活,呃,也就玩命对付下来了。
哪怕村上春树如此努力地与人交往,笑脸迎人,多年后和当年的熟人重逢,却也常常被扣上“对人爱理不理”的帽子。
于是,他感慨道“早知如此,干脆一开始就不必勉强,顺其自然”。
24岁到32岁,沉默寡言的村上春树度过了8年努力交际的时光,用他的话说是“玩儿命对付下来了”,最后才坦然接受了自己不爱说话的脾性,哪怕因为“冷漠”被人诟病,也能泰然自若。
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和曾经的他一样呢?
不知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触和经历:
和朋友聚会,大家伙正玩儿地开心,你却突然感到有点落寞,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待着这里。
逢年过节的交际应酬,你心里是一万个拒绝,但父母家人却说“你不出去学着交往,以后怎么在社会上混啊”,于是你叹了口气,揣了盒好烟,堆上笑容走出了家门。
那个总喜欢吹牛搬弄是非的亲戚,你一见他就烦,可每次他提出到你家串门,你总是拒绝不了,害怕伤了和气。
和这些人在一起,唯一的感受就是“累”。
他们的话题你觉得无聊,你偶尔的倾诉,他们不是冷漠,就是不以为然。
然而,又有什么办法呢?
你想,这就是生活吧,总不能事事如意。
交际、应酬、笑脸迎人……这就是成年的世界,你必须逼着自己合群。
但真的必须这样吗?
那些场面话,那些刻意维系的关系真的带来你想要的人脉了吗?真的让你融进了你想去,或者不得不去的圈子了吗?
很多时候我们总觉得见到上级必须点头哈腰才能留个好印象,对于无理取闹的亲戚,至少要面子上过得去才行,同学会朋友会必须得去,不去就是不懂人情世故……
然而顾及了这么多,你有没有顾及过自己呢?
所谓的“行走社会的人情准则”真的非做不可吗?
前两天,黄磊因为在《向往的生活》中的“两幅面孔”上了热搜,具体的经过是这样的:
有一期节目来了一群年轻的流量明星,但黄磊一个都不认识。 大家鱼贯而入的时候,黄磊就站在门口尴尬而不失礼貌地微笑着。
直到好友老狼出现,黄磊程式化的微笑瞬间就变了。开心的心情仿佛要溢出屏幕了。
之后,大家坐一起吃饭,黄磊说出了真心话:
我跟你们也不熟,我也没必要跟不熟的人非得瞎扯,所以你们进来打招呼,我没有那么热情。
于是很多网友就炸了,说黄磊太冷漠,说他不懂人情世故。
我却觉得黄磊只不过做了很多人想做却在很多时候不能做,不敢做的事。
记得一位哲人曾说:“宁可孤独,也不违心的将就。能入我心者,我以诚待之。不入我心者,不屑以敷衍。“
一辈子那么短,真的没必要为了别人委屈了自己。
你在不必要的人身上浪费了时间,就错过了那些很棒的东西。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孤独,并非因为无人陪伴,而是因为做一些事无人理解。
可这世上有谁能被所有人称赞、理解呢?真正牛掰的人都是先把自己的生活经营地精彩有趣,相处舒服的人自然会慢慢向你靠近。
和谁相处舒服,就和谁在一起吧,包括朋友、爱人,亲人。觉得累了就躲远一点,与其取悦别人远不如修行自己!
懂你的人,自会懂你。
真爱你的,爱的也是那个真实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