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3日,Mitalipov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完成了美国第一例人类胚胎基因修饰的研究,图片截自nature.com
撰文 | 郭龙华(UCLA生物学博士后)
责编 | 叶水送
●
●
●
人类对于自然界真理的探知,就像时间之矢一样,永远向前。一个有趣的现象发现,只会引起人们对现象背后原理的探究。一个有意义的技术确立,只会引起人们对其使用潜能的进一步挖掘。当这样的原理或潜能被揭示,成果公之于众
(即论文发表)
后,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就往前走了一步,并且无法后退。而这也正是科学研究的魅力之一。
最近,由Shoukhrat Mitalipov领导的课题组完成的通过Cas9酶在人胚胎中修复疾病基因的工作,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继中国科学家黄军就团队首次报道在人胚胎中进行基因编辑之后,欧洲科学家也陆续开始了这个方向的研究,而Mitalipov团队的工作则是第一个在美国本土的大学完成的。该团队的工作通过对实验策略的改进,对基因修复的脱靶效应和胚胎嵌合体等问题,进行了有效的控制。
与黄军就团队的工作披露后,媒体、生命伦理学家和部分科学家们的顾虑和批评有所不同的是,此次媒体、科学家和生命伦理学家更多的是接受、开放、谨慎的乐观以及对伦理及管理的重视,
这也意味着未来会有更多的在人胚胎中对疾病基因进行编辑和修复的研究工作。
对人类重大遗传性疾病进行治疗,拯救那些受困于遗传突变的婴幼儿和家庭正是科学家一再挑战固有伦理和管理界限的原因。这也意味着生命伦理研究人员、大学和研究经费管理机构需要迅速地跟进和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技术的发展是无法被阻碍的,如何健康和合理的支持这样的技术的发展,并进行有效的管理才是更为核心的问题。毕竟,决定如何使用技术是人类自己,这和核物理的发展、核电和原子弹的使用的关系也是相似的。
人胚胎细胞编辑技术的发展,不得不引起对性细胞遗传的再一次讨论。编辑人类胚胎细胞或者性细胞,并让该编辑的信息传递到下一代是被明令禁止的,可以预期的是,如果一个婴儿接受基因修复后,社会是不能夺走该宝宝在成年之后进行生育的权利,这将再一次挑战现有的伦理认知。颇受担忧的是,在利益驱动下,设计完美婴儿
(designer baby)
的应用,通过引入外源基因或增强已有的人类基因,从而影响人类的进化。笔者认为这不是人类想看到的应用。
如何区别设计完美婴儿和治疗疾病患儿,以及如何对科学研究人员和临床医学工作者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管理,将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伦理学者、经费管理机构、医院以及大学必须引起重视的社会问题。
延伸阅读
旅美俄罗斯学者带领华人率先突破人类生殖细胞基因修饰 | 前沿
本页刊发内容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及使用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email protected]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点击查看相关文章
世外桃源
|
中国病人资源
|
青年学者
|
上帝手术刀
青蒿素
|
可燃冰
|
西湖
|
农场
|
学术辩
|
日本奖
张毅
|
王晓东
|
张启发
|
崔维成
|
张锋
|
杨振宁
|
李佩
卢煜明
|
王小凡
|
吴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