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金融五道口
有用、有趣、有深度。专业团队追踪全球财经热点,精选影响您财富的资讯。优质阅读体验,投资必备神器。Read less, know more!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爱猫之和高Y家打官S版  ·  凌晨墙内传出吓人的怪响,网友冒险破墙后,竟是 ... ·  2 天前  
爱猫之和高Y家打官S版  ·  凌晨墙内传出吓人的怪响,网友冒险破墙后,竟是 ... ·  2 天前  
读嘉新闻  ·  刚刚,张兰、汪小菲账号被无限期封禁! ·  2 天前  
读嘉新闻  ·  刚刚,张兰、汪小菲账号被无限期封禁! ·  2 天前  
开发者全社区  ·  跳崖了 ·  3 天前  
PM圈子  ·  程序员连相7天亲:规划有多重要! ·  4 天前  
成都消防救援  ·  DeepSeek为成都消防写了诗,速来看→ ·  4 天前  
成都消防救援  ·  DeepSeek为成都消防写了诗,速来看→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金融五道口

别不信,这才是普通人的收入现状!

金融五道口  · 公众号  ·  · 2025-02-02 10:53

正文

请大家 点击图片上方 财金新天地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 设为星标 ”就不会错过每篇好文章啦!

来源: 米宅 ,作者 乔妹 (本文不代表财金新天地立场)

1

过年了,也该清点一下自己的钱袋子了。


来看最新数据:


2024年,人民币存款又增加了17.99万亿元。 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4.26万亿元。


大家还在疯狂存钱啊!


另一组数据:


截至2024年12月末,我国居民存款总额为151.25万亿元。


什么概念?


‌‌如果按14亿人口来平均,每个人的存款就达到了10.8万元。


人均存款已经突破10万元了!

如果按一个三口之家计算,平均每个家庭存款超过30万元。


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把钱放在银行,每年都缩水确实不是最佳方案。


但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本金安全是第一,追求收益只能排第二。


那收入呢?


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14元。


根据统计局公布的31省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天津、广东、福建、山东高于平均水平。



看,上海和北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8.5万元,平均到每个月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7000。


浙江GDP全国第四,居民收入排第三。

江苏GDP全国第二,居民收入排第四。

广东GDP全国第一,居民收入排第六。

山东GDP全国第三,居民收入排第八。


果然,经济大省居民收入也高。


这么看,大家好像还挺有钱的!


2


但,真实体感如何呢?


我们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跟前两年相比,整体增速在下降。



消费发动机一线城市,反而拖了全国后腿。


消费能力最强的北京和上海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都出现了两位数的下跌。


再看太古公司在北上广的高端商业,营业额几乎都明显下降。


1月到7月,内地奢侈品销售额大跌10%。


就连女生最爱的化妆品都舍不得买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150万亿的存款还带不动消费?


只讲存款不讲负债就是耍流氓。


央妈发布的报告显示,我们的宏观杠杆率从2023年末的296.5%上升到2024年三季度末的298.1%。


宏观杠杆率主要是三大部分组成,一是政府部门,二是企业部门,三是居民部门。


关键是,企业部门杠杆率最高,居民部门次之。


企业和个人的负债高,加上过去几年对不确定性和风险的认知发生了很大发化,企业减少投资、居民减少消费。


而且我们的家庭资产里,房子往往占了大头,房价往下走,自然影响到我们的财富。


现在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市场上的钱不流动,交易不活跃,在空转,大家都去存钱,那基本社会上的经济活动就是停滞的。


不知道这几个月你有没有感受到,各地铺天盖地的大补贴。


2025开年新一轮的国补已经下来了。


比如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售价不超过6000,可享不超过500的补贴;

再比如2级及以上能效或水效标准的12类家电产品,可享不超过2000的补贴;

……


力度更大,范围更广!


除了消费补贴,最近各地又开始恢复项目投资了。


尤其是新基建和产业项目的申报。


不管是基建全面铺开,还是各地补贴大幅增加,都是为了让整个内循环体系活跃起来。


3


不过“人均”这个词很有意思,大家只需当个参考。


再看一组数据,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


年收入为34707元,月收入约为2892元。


低收入组的年收入为9542元(月收入约为795元),而高收入组的年收入为98809元(月收入约为8234元)。


同时,税务局也披露了一组数据:


在申报个税收入的2.2亿中国人(有大量人不申报),超过7成的人,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


也就是说,有超过70%的人月收入不到5000元。

这些数据已经足够清楚了,我就不展开说了。


要想解决内需不足的问题,必须得想办法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或者帮他们节约开支!


最近的“就业优先指导意见”,其中有一条就明确提出: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这不,央行也放了大招,通过再贷款工具批了1000亿元。


主要就是投向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


为啥这么做?


毕竟稳住了民营企业,也就稳住了80%人的工作。


最近涨工资的新闻也多起来了。


国家人社部数据显示,湖南、吉林、云南等地都上调了最低基本工资标准,涨幅都很明显。


比如,湖南省最低一档从1550元,上调到1700元,涨幅达到9.7%。


吉林省最高一档从1880元,上调到2120元,涨幅高达12.8%。


另外,多个省份和城市发布的最新企业工资指导线,也都有明显提高。


前段时间中央财办副主任明确提出:


1、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2、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

3、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增加收入、促进就业、完善福利,都是大家一直期待的!


还有生育补贴,目前也在讨论中,预计今年上半年会落地。


现在不但要增加收入,还要让未来的保障能持续!


再说债务,从某种程度上它不会消失,只能稀释和转移。


上面增加债务,把一部分地方政府、企业、居民的债务给背起来!


我们也看到了近期的一些政策和信号。


比如,财政和央行的发力,地方债的置换等等。


说明上面已经在高度关注这些问题了。


4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我们正处在增速放缓的阶段。


一方面是人口红利在变化。


统计局最新数据,2024年末全国人口14082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9万人。


另一方面是城镇化率在变化。


截至2024年末,全国城镇化率为67%。


通常当城镇化率超过60%,城市化的增长速度就会放慢。


只要放缓大方向没变,市场利率下行的趋势就不会改变。


考虑到一季度是2025年发力的关键阶段,降准的呼声很高。


什么是降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