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阅读消息
介绍旅游,美食,养生等信息。介绍历史事件何历史人物的内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生物制品圈  ·  首个国产干细胞疗法获批上市 ·  昨天  
BioArt  ·  Nat Chem Biol | ... ·  2 天前  
生物制品圈  ·  直播推荐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阅读消息

在一次大战停战100周年纪念活上,华裔少女凯旋门下朗读"被遗忘"的日记

阅读消息  · 公众号  ·  · 2018-11-17 01:13

正文

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100周年,11月11日,法国总统马克龙接待来自全球各国的政治人物,共同铭记大战的血腥历史、表达对全球和平的期待。巴黎凯旋门前的纪念仪式上,华裔少女用中文朗读华工日记,美籍华裔音乐家马友友演奏了巴赫交响曲。


11日上午,马克龙夫妇在总统府爱丽舍宫接待来自世界各国的70多位领导人及政治人物,包括普京,特鲁多,内塔尼亚胡,埃尔多安,默克尔,穆哈迈德二世,特蕾莎·梅,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等。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们随后集体前往星形广场参加正式纪念仪式,仪式移师凯旋门下。


法国总统马克龙和总理菲利浦在一战停战百年纪念仪式现场。


面向无名烈士纪念火坛,法国政府继续一系列日程安排,马友友等音乐家们演奏吟唱巴赫及其他知名音乐家传世作品,唱响和平祈祷,并为死去的士兵安魂。来自巴黎北郊圣·德尼地区Livry-Gargan高中的学生们用法语、英语、和德语朗读一战战士书信。


美籍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出生在巴黎,多次荣获格莱美音乐奖。其父马孝骏毕业于南京大学(前中央大学)艺术系小提琴专业。


华裔少女用中文朗读一战华工在停战当日的日记,笔者是23岁的中国年轻人顾杏卿,当时在鲁昂做战场后勤工作:忽闻教堂钟声、工厂汽笛声、以及厂外欢呼声与歌唱声同时并作,余辈惊问何故,使君休战条约已签订,战争从此可以终止!此何日也?记与永久不忘之,1918年11月11日……男女老幼、各色人种混在一起互相握手,始或唱歌、始或欢呼,万人歌唱欢呼声中,尽有哭泣者,其情不自禁之快乐……



顾杏卿(Gu Xingqing1893?--1986年7月6日)上海闸北区西宝兴路顾家宅(原宝山县顾村)人。1917年作为翻译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华工团(Chinese Labour Corps.),后前往美国西北大学留学。解放后任军委工程学院、上海外语学院英文教授。 著有《欧战工作回忆录》(1938年商务印书馆三版),被认为是唯一一本记录中国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自传。其就著作范围内的记录,被认为真实可靠。(图文参考维基百科)


来自非洲贝宁的歌唱家Angélique Kidjo充满感情的演唱勾起人们对殖民地参战兵团的缅怀,将纪念仪式继续推向高潮。


《被大战遗忘的中国人》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政府正式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距今百年前的1916年,第一批支援欧洲战场的华工远渡重洋抵达法国。相关资料显示,当年约有14万名中国劳工被英国和法国招募到一战欧洲西线战场,主要从事修筑道路和工事、修理机械、运输物资、清理战场等艰苦繁重的工作,约2万名华工牺牲或失踪。一战期间,包括中国人在内的38万亚洲人在欧洲战场参战,他们为结束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这段历史一度鲜为人知。


一战时,法英等协约国工厂缺少工人,船只、火车缺少装卸工,前线缺人挖战壕,公路坏了缺人补休,更缺少人手扫雷、搬运战场的遗尸,缺少劳工支援前线,从中国,印度以及当时的殖民地印度支那补充。据指出,英法两国除在中国招聘了140000劳工,还在当时的法属殖民地柬埔寨、越南、老挝招聘了100000人,在英属殖民地印度招聘了140000万,其中90000名作战人员。


根据法新社报道,中国作为年轻的共和国在一次大战中保持中立,当时在中国拥有租界的英法两国,与当时的北京政府艰苦谈判达成协议后,于1916年主要在山东,其次在河北和江苏设立了招工点。


法国谈判代表团对中国北方工人的评价是:“朴实、结实、吃苦、顺从,将会适应法国的气候条件并能从事艰苦的工作”。


法国招聘了37000名中国劳工,其中10000人被派到法国前线北方,英国招聘了93000到95000名中国劳工,也全部驻扎在一战前线法国北方。


一名研究这段历史的学者马莉(音译) 对法新社表示,他们中绝大部分是并不识字,很贫穷、没有土地的农民,为挣工钱来到了法国。


当时,法国总工会要求对外国劳工应与法国劳工一律平等对待,中国劳工签订的合同上写着:“中国劳工不应该从事任何与军事行动相关的工作”。


但是,在法国北方,他们被安置在距离“移动的前线”最近的地方,就这样被置于猛烈的轰炸之下。马莉表示,他们在毫无专业技术的情况下被派去扫雷,明显违反了他们出国前签订的合同。“尤其在英军一方”,中国劳工的条件最严苛。


严寒,缺乏营养,感染流行病,工钱迟到,特别是从1917年开始,法国军事指挥官利用中国和印度支那劳工顶替罢工者,实际上破坏了正常的罢工。


1922年,少于2000名中国劳工选择留在法国生活,三年后,其中一半分散到了整个欧洲。


到底多少中国劳工死于一战?法国劳动部历史委员会负责人Dominiqu Guyot在2014年出书写到:“谁都无法回答清楚这个问题”。他写道:“这一阶段移民的情况仍需做出大量研究。他们往往被置于一种非人道、令人不能忍受的恶劣条件下”。


1918年,在法国前线搬运沙包的中国人


在中国政府、学者和旅法华侨华人的努力下,被遗忘的一战华工逐渐走入主流社会的视线。一战百年纪念之际,11月9日晚巴黎凯旋门下,数百名法国政界人士、军人、中小学生和亚裔社区代表共同悼念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赢得和平做出贡献的亚洲人。来自法国圣西尔军校等军事学院的军人们在寒风中整齐列队,高举佩剑,向百年前战斗和牺牲在法国的亚洲人致敬。

自巴黎北郊圣·德尼地区Livry-Gargan高中的华裔女生用中文朗读一战华工在停战当日的日记。


11月12日晚23时15分,法国电视三台将播放反映一战华工为主题的法语纪录片《Les oubliés Chinois de la Grande Guerre》(被大战遗忘的中国人),16日早上8时50分,三台将重播该影片。欧洲时报文化中心原副主任张汉钧先生参与了该片的策划和拍摄。


据介绍,纪录片导演雷吉斯·普雷沃(Régis Prévot)先生在法国国防部音像视频中心(Ecpad)查阅资料时,工作人员介绍说张汉钧专于一战华工研究,曾多次前来查阅史料。普雷沃联系到张先生,由此双方开启了一段富有成效的合作。《被大战遗忘的中国人》多角度地反映了一战华工在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参战国的工作、生活、遭遇与收获,拍摄地点除了巴黎,还包括北部的阿拉斯(Arras)等处。


1916年至1918年间,英法两国在中国共招募华工14万人左右,这其中近三分之二为山东人。第一批中国劳工到达法国马赛港的时候,法国报纸《L’Excelsior》在头版新闻上这样描述:这些华工是通过仔细挑选招来法国的。他们大部分来自中国的北方。他们比安南人更加能忍受我们国家的气候。另外,医疗体检报告结果认为绝大部分的华工身体健壮,这对我们国家继续在那儿招工是一个好消息。

 

从某种意义上讲,如同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第一次世界大战则揭开了中国现代史的序幕。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会,讨论战后重新划分世界版图。中国代表希望将战败国德国占领的山东半岛主权收回,但被置之不理。英、法、意主张将德国的利益转让给日本。中国代表愤然离去,没有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消息传回中国,引发了全国性的愤怒,直接导致了“五四运动”,这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一方面,战争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弱点,使许多知识分子对欧洲所谓的民主体制失去信心、转而投向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民族自决”的精神在中国萌发,使中国人的民族精神空前高涨。


《第三帝国的兴亡(套装上下卷)


《第三帝国的兴亡(套装上下卷)》是全世界畅销的反映纳粹德国历史的巨著。它精彩绝伦地记述了被希特勒称为“千秋帝国”(即第三帝国)从兴起到覆灭的全部过程。在短短的12年零4个月中,不可一世的第三帝国在人类历史上制造了惨绝人寰的灾难,留下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随着崩溃的迅速到来,人们缴获了大量秘密文件,私人日记、发言记录以及纳粹党领导人的电话录音!于是,一个极端独裁政权的全部秘密和罪恶活动就在它覆灭的同时全部公之于世了。这就是《第三帝国的兴亡(套装上下册)》大量的、真实的资料来源。



   经典巨著 等你来读   

    ★ 匠心 | 力荐 | 求索  |成长 ★   

《第三帝国的兴亡》上——————————74元

《第三帝国的兴亡》下——————————74元


  二册同售原价:148元   

蜗小牛推荐价:139元 


如要购买,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