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注意到,尽管此类转让信息很多,但真正成交的却并不多见。不少用户都在评论区留言称,担心这些旧债已经成为死债,即便转手他人也不能完全要回。
记者搜索相关出售信息时发现,多个商品留言区均有一位名为“浪子”的用户留言表示:“我可以帮你要,要回来怎么分?”
昨天下午,记者以卖家身份联系了该用户。该用户表示,自己是收债公司的专业人员。在记者尝试与其就具体收债细节进行商讨时,对方提出,虽然是以分成方式收费,但在公司派人之前,债权人还必须提前支付一笔费用,“主要用于工作人员到当地的食宿、交通,一般需要承担一个星期的吃喝拉撒睡。”
记者咨询多位卖家发现,大家普遍认为这种先收费再要债的模式风险较高。“有很多公开报道,就是债没有要回来,还得损失一笔定金。”为规避这一风险,不少卖家都在商品详情中特意强调:仅限同城当面交易,拒绝先付定金。
事实上,这种担心并非没有依据。2019年5月17日,江苏省宿迁市公安局就曾通过其官方网站公布一起轻信所谓“讨债公司”,不料反遭诈骗的案例。文章称,当地一名43岁女士在联系一家声称可以帮忙追讨债务的公司后,分两次转给对方6000元“寻人费”,希望借此讨回22万元外债。不料债没追回不说,所谓“讨债公司”也很快消失,只留下一个已经成为空号的手机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