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研大匠
最新研究热点,免费干货神器,硕博交流社群;网罗古今中外,集聚科研大牛和小白;有料、有用、有趣,先成大匠,方能大师;科研路上,助你一臂之力!后台回复‘神器4.0’有惊喜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社会学研究杂志  ·  作者手记|一程跨越制度与组织网络的学术之旅 ·  2 天前  
科研圈  ·  [福]愿所有朋友们[福]假期爽吃🥟爽睡 ... ·  4 天前  
小张聊科研  ·  小张聊科研祝大家 韶华长在,岁岁年年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科研大匠

打破校史:北京211,发表建校72年来首篇Nature!

科研大匠  · 公众号  · 科研  · 2025-01-30 20:34

正文

2025年1月29日,《Natue》杂志在线发表了来自北京林业大学庾强教授联合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等3个国家19家单位的科研人员题为“Contrasting drought sensitivity of Eurasian and North American grassland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了中美草原生态系统截然不同的干旱敏感性,并揭示了响应机制。该研究对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草原生态系统对长期干旱的响应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为应对气候变化和草原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撑。


据悉,这是北京林业大学建校70周年来首篇Nature正刊论文。


第一作者:庾强教授

通讯作者:韩兴国教授、Melinda Smith教授

共同作者:董世魁教授、顾倩博士等

第一单位:北京林业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庾强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韩兴国教授和科罗拉多州立大学Melinda Smith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北京林业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董世魁教授、顾倩博士为共同作者。


这也是继2021年北京林业大学发表Cell文章后,该校在CNS三大顶尖期刊的又一重要的文章。


2021年12月29日,Cell 杂志在线发表了来自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市林木分子设计育种高精尖创新中心钮世辉课题组题为“The Chinese pine genome and methylome unveil key features of conifer evolu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道了我国特有乡土针叶树种油松的遗传密码及关键演化特征的分子调控机制,为理解针叶树演化与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重要遗传信息资源。该研究是Cell期刊创刊以来发表的第一篇针叶树以及祼子植物研究论文必将成为该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极端干旱通常会降低草原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进而削弱自然对人类的贡献。然而,不同类型的草原在经历多年极端干旱时,这种负面影响会有多大差异,以及这种差异随时间如何变化尚不清楚。该研究通过极端干旱联网实验(图1)模拟了连续四年生长季干旱(降雨量减少约 66%),比较了欧亚草原和北美草原各六个具有代表性的草原生态系统的干旱敏感性。发现在欧亚草原中,干旱导致植物地上生产力大幅下降,下降的程度随着干旱的年限而增加,表现为累积效应;而北美草原中,植物地上生产力的下降幅度较小,下降的程度随着干旱的年限没有显著增加,表现为适应效应(图2)。干旱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在欧亚草原从增加转变为降低,但在北美草原则从降低转变为增加,这些不同的变化是由非优势物种的变化驱动的。物种丰富度尤其是非优势物种的丰富度相反的变化,导致欧亚和北美草原具有截然不同的干旱敏感性。


图1:极端干旱联网实验站点分布及干旱处理示意图

图2:四年极端干旱对植物生产力和多样性的影响



该研究结果表明,欧亚草原对极端干旱的敏感性高于北美草原,而非优势物种在决定极端干旱对草原生产力的影响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E0128000、2022YFF1300603、2019YFE01170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171592, 42130515, 31988102, 32061123005)等项目的资助,并且得到内蒙古科尔沁草原国家生态系统定位站、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额尔古纳森林草原过渡带生态系统研究站、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乌拉特荒漠草原研究站、中国农业科学院-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和内蒙古农业大学-希拉穆仁荒漠草原研究平台的大力支持。

文章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8478-7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北京林业大学、iplants,版权属于原作者,仅用于学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