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泰国公共卫生部
召开新闻发布会确认
该国出现首例猴痘Ib变异株病例
这也是世卫组织上周为猴痘疫情
拉响全球公共卫生警报后
全球第二例
亚洲首例Ib变异株病例
与以往猴痘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性接触传播不同,此次发现的Ib型变异病毒还可以通过分泌物(如呼吸道飞沫)、皮疹或受污染物品等方式进行传播。
泰国卫生部疾控部门称,这名猴痘病毒“分支Ib”型变异毒株检测呈阳性的患者是一名欧洲男性,8月22日的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他感染的是猴痘病毒“分支Ib”型变异毒株。
新型毒株的致死率为3%,目前已在多个非洲国家蔓延。在已知的致命病例中,5岁以下患者的比例超过了60%。
8月24日,武汉协和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赵雷表示,猴痘病毒分为两个进化分支:分支I和分支II。分支I曾称为中非分支或刚果盆地分支;分支II曾称为西非分支,进一步分为IIa和IIb分支。
“猴痘Ib分支病毒于2023年9月在刚果(金)南基伍省的猴痘疫情中被检出,2024年8月14日,世卫组织宣布猴痘疫情为‘国际关注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猴痘Ib分支。”赵雷说。
赵雷介绍,过去在猴痘病毒的预防上主要强调直接接触或性接触传播。但此次在泰国发现的“分支Ib”型变异毒株具有新的进化支I谱系。“该谱系让病毒不仅可以通过动物传播,还可以通过人体的分泌物(如呼吸道飞沫)、皮疹或受污染物品等方式进行传播,更具有威胁性。”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猴痘疫情青少年儿童成为“重灾区”。根据8月19日世界卫生组织召开的关于2024年猴痘病例激增问题的第一次会议,此次受影响最大的人群是妇女和15岁以下的儿童。
8月15日,在刚果(金)北基伍省首府戈马市附近尼拉贡戈地区的一座医院里,一名感染猴痘病毒的儿童展示皮肤症状。新华社发(扎南摄)
儿童占病例人数的70%以上,占死亡人数的85%,儿童的致死率是成人的四倍。
据此前报道,截至8月21日全球共3款猴痘疫苗获批使用,我国尚无猴痘疫苗产品上市。
对于儿童、老人等
免疫系统低下人群
有必要接种疫苗来提前预防猴痘吗?
赵雷认为,目前国内并未达到需要人群大规模接种疫苗的程度。“随着旅游旺季和国际交往的频繁,猴痘病毒的跨国传播风险可能随之上升。但猴痘病毒防控工作以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为主。公众需要密切关注事态发展。”赵雷说。
8月15日,我国海关总署发布了关于防止猴痘疫情传入我国的公告,出台了一系列入境防控措施,包括对来自猴痘疫情国家或地区的入境人员和货物进行严格监测,以防止病毒进入中国,确保国内公众的健康安全。
公告中指出,所有来自猴痘疫情发生国家或地区的人员,如果曾接触过猴痘病例,或出现包括发热、头痛、背痛、肌肉疼痛、淋巴结肿大、皮疹等症状,必须在入境时主动向海关申报。这些人员将接受医学检测和必要的采样。
卢洪洲表示,目前我国境内流行的猴痘病毒株属于IIb分支C.1.1谱系,考虑到旅游旺季和国际交往的频繁,猴痘病毒的跨国传播风险可能随之上升,但猴痘病毒主要通过长时间密切接触传播,如性行为、皮肤接触以及与他人近距离呼吸或交谈,人际传播能力相对较弱。
此外,国内许多40岁以上的人已经接种过天花疫苗,可提供85%的保护率。同时,考虑到国内目前严格的边境防疫管理方法,新病例很难从国外传播到国内。
基于目前的防控措施和国内的疫情监测情况,中国内地再次出现2023年感染数快速增加的可能性较低,不过仍需保持警惕,以应对可能的疫情变化。猴痘自去年起已被纳入我国法定的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什么是猴痘?”
“猴痘有什么临床症状”
”如何传播?”
“要如何预防?”
小编来给你详细介绍一下
猴痘是一种病毒性的人畜共患病,由猴痘病毒感染引起,传染源包括猴痘病例及感染的啮齿类动物、猴和猿等非人灵长类动物。
猴痘病毒感染分为三个阶段
潜伏期
从感染病毒到出现症状的时间间隔通常为5-21天,平均6-13天。
发病期
初期表现为发热、头痛、背痛、肌肉疼痛、乏力和淋巴结肿大。
皮疹期
发热1-3天后出现皮疹;
皮疹多从面部开始,逐渐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
皮疹变化为丘疹→水疱→脓疱→结痂→痂皮;
皮疹数量从几个到几千个不等。
猴痘病毒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通过直接接触病例的病变皮肤或黏膜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长时间近距离吸入病例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及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感染传播。
1.出境旅游人员。要关注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猴痘疫情信息,不接触啮齿类、灵长类等动物。
2.避免亲密接触可能来自疫区人员。在与性伴侣亲密接触前应该了解其3周来旅行史。防止因接触而被感染。
3.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到公共物品后。不要用手频繁触摸眼睛、口鼻等部位,以免病毒通过手部传播。
4.若在国内外有可疑动物、人员或猴痘病例接触史,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流行病学史。
小编提醒
通过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大多数人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无需过度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