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老蛮评论
老蛮出品,必属精品。我若出现,必属逆天。
51好读  ›  专栏  ›  老蛮评论

【合肥现在咋样了】逃出地产悬崖,回归实业之路!

老蛮评论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7-11-13 18:23

正文

这两年来,合肥经济经历了一场触目惊心的转折。在地产风暴的冲击之下,合肥经济差点就坠入了深渊。好在合肥政府醒悟得快,整个城市迅速的改弦更张,抛弃了地产经济模式,开始重新拥抱实业。而本文,将要讲述的,就是这场剧烈的变革。


2015年前的合肥基本上没有存在感,安徽人民如果要炒楼,根本看不上合肥,而是会转身去南京,乃至去上海。2016年之后,上海已经被炒到了天上,南京也到了山巅,安徽人民转身一看,合肥的均价才万把块钱,整体上还处于海沟里面,算是长江中下游流域房价最便宜的省会了。关键是合肥自2010年以来的经济发展得确实不错,家电业和平板业都算是从无到有,从一个毫无产业基础的城市,变成了一个 电器 产业名城 。这种实体产业的蓬勃发展给了炒楼资金以信心,于是它们开始转身开炒合肥的二手房。单2016年这一年,合肥的二手房价格暴涨70%,从年初的9000块钱涨到年底的15000;成交面积规模则整整增加了一倍。



然而2016年的这场地产狂欢,差点就把合肥经济带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我们必须清晰的认识到:合肥经济的崛起于2010年 前后。也就是在这一年,合肥的工业投资正式超过房地产开发投资。京东方2008年落户合肥,此后美菱、荣事达、海尔、美的、长虹、 格力、三洋、惠而浦、TCL 、欧力、尊贵、晶弘、帝度纷纷落户。跟随着这些终端产品企业到来的,是数以万计的中小型前端零配件企业。合肥自此走上实业之路,并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电器产业链。2010年合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3208亿,到2015年上升到8760亿,5年时间就增加了173%,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22.3% 。然而2016年,在暴烈的房价风暴冲击之下,当年度合肥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9428亿,较2015年的增幅仅为 7.6% ,这一年的增幅只相当于此前五年的 三分之一


在这里我必须强调的是,房价脱离城市的实际而暴涨,对城市的实体经济而言,没有任何好处。合肥这样的城市,工业基础其实相当薄弱,从2010年才开始打造真正的属于自己的产业链条,至今满打满算也就是6年。在这样的情况下启动房地产,意味着厂房租金以及技术工人的生活成本都将会大幅度增长,这对合肥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正因为此,合肥2016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突然就降了下来,从此前的14.8%爆降到 5.7% ,到今年三季度的固投已经没有增幅了,较去年同期的5025亿 萎缩了1.0% 。对合肥这样的经济刚刚起步,对固投有着强烈依赖的城市来说,这种数据实在是触目惊心。


值得庆幸的是,合肥官方很快就从这场地产迷梦中醒了过来。隔壁的南京政府通过基建力保房价,再远一点的杭州政府甚至情愿借债搞拆迁来维持房价,而合肥政府,则从2016年11月开始,启动了极为严厉的房价打压政策。限购限贷这些常规措施就不说了,最主要的措施是限签。开发商可以高价卖房,韭菜们也可以继续背开发商收购,但是合肥政府坚决不予以网签备案。与此前主要针对购房客户的调控方式不一样,现在这种限签手段就是直接针对开发商的现金流了。不能网签备案,银行就放不出按揭贷款,开发商花钱买了地王,再花钱建好了楼,然后只能收到个三成首付,七成的银行按揭根本就收不到。指望客户付全款,在合肥这样的城市也不现实。如此一来,合肥的本土地产商现金流断裂濒临破产的传闻,在2017年不绝于耳。合肥政府没有被这样的传闻击倒,依然维持着强硬的限签姿态。与苏州厦门这种被大型品牌地产商高度控盘的城市不一样,合肥有着大量的本地小型地产商,这些企业的现金流确实相当紧张。面对严厉的限签政策,这些企业很快就败下阵来。于是 合肥成为长江中下游流域房地产市场萎缩得最快的中心城市 ,今年以来的房价整体跌幅超过15%,成交面积规模萎缩幅度超过30%。


然而作为首个击穿房价泡沫的城市,合肥的实体经济并没有因此崩塌,恰恰相反,由于泡沫破灭得最早,它反而具备了从周边的泡沫城市吸纳实业的能力。从南京杭州苏州这样的城市狼狈撤离的实业纷纷涌入了合肥。2017年1-8月,合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6365亿,较2016年同期的5870亿增加了8.4%,这算是遏制住了2016年增幅突然暴跌的势头,重新开始启动实业救市的路线了。在投资分项数据上,工业投资占总投资的比值在今年达到了合肥自建市以来的最高值, 37.4% 。即便今年的固投数据陷入了萎缩,合肥依然保证了工业投资8.7%的同比增长。2016年合肥的出口下降7.8%,而今年前三季度合肥的出口规模上升了19.1%。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