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六根
省略号有六个点,我们是六根不清净的六个媒体人。略有点文化,略有点情趣,略有点思想。每日送上略有点意思的文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最高人民法院  ·  习近平同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会谈 ·  昨天  
Kevin在纽约  ·  「颠覆你的想象」ChatGPT ... ·  3 天前  
航空工业  ·  “新春”饺子藏玄“机”?一起揭秘!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六根

绿茶|走读胡同:寻迹天庆寺雅集

六根  · 公众号  ·  · 2024-06-15 07:00

正文

文| 绿茶

忽必烈的曾孙女、元“鲁国大长公主”祥哥刺吉,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女收藏家之一。

元朝至治三年三月(1323年),祥哥刺吉公主在元大都南郊天庆寺召集了一场雅集,展出了自己收藏的宋元书画精品,邀请了醉心文艺的臣子,以及很多不同族群的文人雅士,一同饮酒赋诗,鉴赏字画。

祥哥剌吉的收藏印“皇姊图书”

我有一本关于这次雅集以及元朝皇室书画收藏的展览图册,今天,就带着这本《公主的雅集》,去找一找祥哥刺吉公主700年前举办雅集的地方——天庆寺。

清代《日下旧闻考》记载:“天庆寺原辽之永泰寺,金大安中兵毁,元世祖至元壬申重建,明宣德中重修,后有高阁,可望天坛。僧舍有李龙眠画罗汉十六轴,今存在药王庙西,罗汉像则无考矣。”另有资料显示,天庆寺旧址在今天崇文门外,天坛以北的东晓市街、药王庙西。时过境迁,不知道是否还有天庆寺的雪痕鸿爪。

我从东口进入东晓市街,这条有点破败的小胡同看不出一丁点旧日的气息,参差不齐的房屋,新旧不一的外墙,窄小的胡同里,错落停放着一些盖着车罩的汽车。胡同大爷哼着小曲儿,聊着大天儿,外卖小哥也不像大街上那么着急,慢悠悠地把外卖放在理发馆门口,敲一下玻璃门,接着去送下一单了。

《保护天庆寺古代浴室之始末》扫描页

西行百米左右,得见一座气派的院门,心中一喜,莫非这就是“天庆寺”?院门上挂着“北京市第十一中学”大招牌,上网一查,十一中学所在位置是药王庙。学校大门敞开着,从院门看进去,里面层层叠叠好几个院落。

有了药王庙这个坐标,天庆寺就不远了,挨着十一中学西边是“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天坛院区”,挨着医院西边则是“北京市天坛青少年活动中心”,医院和活动中心之间是一条叫东晓市二条的小胡同,钻进胡同看看,没有任何寺庙的痕迹。

史料记载的“药王庙西”就只能是这儿了,大概率天庆寺旧址应该就在医院和青少年活动中心这片区域。举目四望,700年前的天庆寺到如今这些一二十年的建筑,其间不知道经历多少次拆拆建建。

红线为东晓市街的位置

《日下旧闻考》载:“后有高阁,可望天坛。”那是明宣德年间重修后的天庆寺,而元至治三年(1323年)祥哥刺吉公主在此举办雅集近百年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天坛才建成。

元大都城墙整体靠北,南面城墙是今天长安街一线,南三门为承天门、丽正门和文明门。明城墙北边收缩,南边南移,才有了宣武门、正阳门、崇文门,可见,崇文门外的天庆寺距离元大都城墙最近的文明门,还有挺远的距离呢。

金中都和元大都时期,这片区域是皇室消夏宴赏胜地,有很大一片水域,名曰“鱼藻池”,建有殿阁亭台无数,植有万千垂柳,金元时期有射柳习俗,端午或秋祭,一般来“鱼藻池”举行射柳活动。可见,祥哥刺吉公主是找了一处皇家宴赏胜地,举办了一场高规格的书画雅集。

明清时期,这片区域逐渐荒废。尤其清朝,平民百姓聚居于南城,这片区域也涌入大量居民,水域也被分割成大大小小百余个池塘,人们“岁种金鱼以为业”,渐渐地,称之为“金鱼池”。

元世祖忽必烈是祥哥刺吉的曾祖父,祖父是忽必烈长子真金太子,真金虽然没登基就去世了,但元朝之后的帝王全部出自真金一族。祥哥刺吉是蒙古“黄金家族”一员,父亲答刺麻八刺是真金次子。答刺麻八刺有三子,其中,次子海山于1308年即位,为元武宗,幼子爱育黎拔力八达1312年即位,为元仁宗。

祥哥刺吉年纪在海山和爱育黎拔力八达之间,哥哥和弟弟分别做了皇帝。哥哥元武宗海山在位期间,她获封“皇妹鲁国大长公主”,弟弟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在位期间,她又被加封为“皇姊鲁国大长公主”,她的鉴藏之印“皇姊图书”就源于这之后。其后,侄儿元英宗硕德八剌继位,又封其为“皇姑鲁国大长公主”。最后,她和弘吉剌部首领、鲁王琱阿不剌生的女儿卜答失里成为元文宗图帖睦尔皇后,又被加封为“徽文懿福贞寿大长公主”。

她先后获得四位皇帝的封赏和礼遇。由于对汉文化有浓厚兴趣,与虞集、柳贯、朱德润、袁桷等汉族文士交往深厚,在汉族士人影响下,收藏历代名家字画。据当时参与雅集的士人袁桷在《鲁国大长公主图画记》中记录,这次雅集计有四十一件作品,其中不乏巨然、宋徽宗、黄庭坚、刘松年、钱选、萧照等名垂青史的名家作品。

黄庭坚《自书松风阁诗》卷首钤“皇姊图书”印

而参加雅集的士人们都按捺不住在这些名品中留下自己的题跋,像黄庭坚的《松风阁诗》后,袁桷、柳贯、邓文原、赵岩、冯子振……长长的题跋让长卷无限延长。而密密麻麻的藏章间,硕大的“皇姊图书”章盖在“松风阁”的“松”字上方,更显得这千古名帖稳定而方正。

此行寻访天庆寺虽无所获,但在胡同里遥想七百年前的风雅往事,也别有一番滋味。从胡同西口出来,见长长一队伍,排着买“尹三豆汁”,这一老北京美食,我至今无福消受,但对有此口福的老北京人来说,无疑是日常生活里的“美味雅集”。 ( 刊于2024年6月14日《新华每日电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