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加坡眼
眼观新加坡国事家事大小事,一眼千年,一眼万里|网站:www.yan.sg |微博:新加坡眼 |Facebook:新加坡眼 Singapore Eye |联络我们:[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加坡眼  ·  新加坡大手笔发钱,到底哪些人能领? ·  14 小时前  
新加坡眼  ·  持新加坡WP准证被雇主解雇,该怎么办? ·  14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加坡眼

新加坡总理被冒充“代言”投资骗局,470人损失惨重!国防部长也被骗子盯上了

新加坡眼  · 公众号  · 新加坡  · 2025-02-15 18:56

正文


▲ 新加坡眼,点击卡片关注,加星标,以防失联


最近,新加坡投资诈骗又出新花样,这次骗子们利用起了“名人效应”,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


新加坡总理,知名艺人

“代言”了投资产品?


新加坡警察部队近日揭露了这类骗局的犯案手法。


一种是 虚假广告“洗脑”, 你可能会在Instagram或Facebook上看到一些投资广告, 其中一些广告可能包含政治人物或名人的所谓“代言”, 被假冒的名人包括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演员李国煌等


骗子冒用政治人物或艺人照片的虚假广告


点进链接后,要么被引导到WhatsApp、Telegram等平台联系骗子,要么直接跳转到虚假的投资平台,让你填写个人信息注册账号。


最常见的是社交平台“钓鱼”,骗子会通过Facebook、Instagram、Telegram、WhatsApp、Coffee Meets Bagel等社交平台或交友软件接近你,跟你套近乎,取得信任后就开始忽悠你投资,比如炒加密货币。


虚假投资交易平台/app截图

(如GEMINI PRO、BEFI、TXBN、Bcsqn)


这刚开始,骗子可能会让你赚点小钱,让你觉得这投资靠谱,然后诱导你投入更多资金。


他们会给你看虚假的投资平台或APP,上面显示你的“收益”不断上涨,其实都是假的! 骗子还会把你拉进一些投资群,群里可能有“知名人士”站台,或者一堆“群友”晒收益,让你觉得这投资稳赚不赔。


最后“人间蒸发”: 当你想要提现时,骗子会以各种理由让你交“手费”或“税费”,等你发现不对劲时,他们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从2025年1月到现在,已经有至少470人被骗,损失金额高达3260万新元!骗子们的手段越来越狡猾,咱们可得擦亮眼睛,别让辛苦钱打了水漂。


社交媒体出现

新加坡国防部长假账号


新加坡国防部14日通过脸书发文称,该部接获多个通报,得知社媒平台出现多个假冒国防部长黄永宏社媒的账号。



同时提醒公众,黄永宏的官方账号获得Facebook官方认证,名字旁边带有蓝色勾号 。也发出了真假账号的对比,人头照以及名字都不同。



去年10月,也出现过假冒 新加坡副总理王瑞杰的社交媒体账号,这假账号不仅添加好友,还向他的社交网络圈内的人发送好友请求。


图片

王瑞杰假冒账号


大家如果遇到此类假冒账号,可以直接在平台上举报。同时提醒大家,如果这些假账号要求加为好友、关注他们或索要个人信息,请务必忽略。


冒充政府官员骗案频现


这样的诈骗套路在新加坡变得越来越普遍 根据新加坡 警方数据,冒充政府官员骗案的每名受害者平均损失高达11万6534新币 ,是各类骗局中最为严重的。

甚至有些专门针对在新加坡的中国人,



新加坡警察部队也公布了一些常见行骗手法


一、冒充银行职员和新加坡政府官员


  • 受害者会接到自称是“银行职员”的诈骗电话,要求查证受害者所进行的银行交易。

  • 当受害者否认进行过这些交易或持有相关银行卡时,“银行职员”会将电话转接给另一名冒充政府官员 (如新加坡警察部队或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的骗子。

  • 第二名骗子会指责受害者参与了洗钱等犯罪活动。在某些情况下,受害者甚至会被转接给第三名骗子,进行所谓的“进一步调查”。

  • 诈骗者会以调查或保管资金为借口,指示受害者将钱转入他们所谓的“指定”银行账户。


二、冒充中国政府官员(公安)、银行员工和新加坡政府官员


  • 受害者会接到自称“政府官员”或“银行职员”的诈骗电话。这些骗子会声称受害者申请了与犯罪活动有关的信用卡、银行账户或电话号码。

  • 在某些情况下,骗子还会声称受害者涉及传播虚假谣言或信息、名下包裹包含违禁品,或进行非法交易。

  • 当受害者否认参与这些活动时,电话会被转接给另一名冒充中国政府官员 (如中国公安) 的骗子,后者会指称受害者参与了洗钱等犯罪活动。

  • 骗子会以调查、保管资金或支付保释金等为借口,指示受害者将钱转入所谓的“指定”银行账户。


警方建议公众采取“ACT”防范措施


  • “A”是“Add”,在手机上下载Scamshield应用程序;

  • “C”是“Check”,先“查”明底细,询问信任的身边人或公司;

  • “T”是”Tell“,遇到诈骗后立即向有关当局通报,并通知身边亲友。

公众也可上网或拨警方热线1800-255-0000求助,

或通过www.police.gov.sg/iwitness通报, 所有信息将严格保密。


如果需要警方紧急援助,请拨打999。

若要了解更多反诈骗详情,可拨打反诈骗热

线1800-722-6688,或上网了解如何防范诈骗。

HQ丨 编辑

HQ丨 编审

新加坡警察部队,脸书丨来源

新加坡警察部队,脸书 丨图源


免责声明:

1.凡本公众号注明文章类型为“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属于看南洋和新加坡眼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新加坡眼”。

2.凡本公众号注明文章类型为“转载”、“编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或编译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有价值资讯,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阅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