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拾文客栈
有态度、只原创,笑迎八方客,戏谑古今谈。(未经授权,禁止商业转载,已签约维权骑士维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贵阳日报  ·  【读懂贵阳(61)】深藏不露!学籍制度的诞生 ... ·  13 小时前  
贵阳日报  ·  【读懂贵阳(61)】深藏不露!学籍制度的诞生 ... ·  13 小时前  
史事挖掘机  ·  1989年北京人的生活!13张彩色老照片,真 ... ·  14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拾文客栈

历史的另类脸谱: 清廷最后一位疆臣, 大清早亡了, 仍然在率兵作战

拾文客栈  · 简书  · 历史  · 2017-12-07 17:32

正文

北洋大时代的生存智慧(五十):残军戍废垒。

民国元年的冬天,此时的宣统皇帝早已在隆裕太后的懿旨下宣布逊位,大清是真的亡了。然而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却在这严冬里穿越北疆的荒漠戈壁,行程达一百二十余天,在迷路时只能靠伏在地上分辨马粪来辨识道路,一心只为北上库伦,请求援助,匡扶大清。而他的对手孙文此时功成名就,身兼铁路督办之职,醉心于大好河山,在观赏钱塘江大潮时,留下了一句题词:“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位老人就是题词中的逆流之人,清末九位封疆大吏之一,时任陕甘总督的升允。

在清末疆臣中,升允属于为数不多的治世之才,行事也比较特别。慈禧七十大寿之时,满朝文武无不积极谄媚,庆亲王奕劻更是暗示各省准备献礼祝寿,文武大臣都慷慨解囊,只有升允一毛不拔,不仅不掏钱,还上书请求停止这种劳民伤财的行为。而升允治下的陕甘两省,是清末最保守、最稳定的的地区,但是武昌起义之后的“陕西举义”,对清廷的影响却颇为强烈。作为屏护中原的要地,首府西安驻扎了四千余人的八旗军。

经过一天的血战,举义的新军攻入城内,旗兵主将文瑞率部进行巷战,三千余人战死,仍然负隅顽抗,大势已去的文瑞投井自尽,余部一千余人进行反攻,悉数被歼灭。但是打下西安的新军却立即陷入同室操戈的局面,一时间竟然选出了粮饷、兵马、军令等六个都督,都认为自己劳苦功高,而得到风声的升允连忙逃回甘肃厉兵秣马。是年的除夕夜,升允亲率二十营的甘军出征陕西,措手不及的陕西新军在当天就丢掉了礼泉。

坐镇西安的新军参谋雷恒炎以为是升允不知道易帜的消息,自告奋勇地前往通知,在甘军营中面见升允,还未来得及开口,就听见升允一声令下的“斩”字。其后升允率领甘军势如破竹,连下二十余城,恶战一直持续到元宵节,袁世凯麾下的北洋军精锐紧急驰援陕西,而甘军上下也都知道了宣统逊位的大势已去,升允变成了山穷水尽的孑然孤臣,此时陕西新军请来两位士林儒生前来劝降,升允环顾四周,映入眼帘的是衣衫褴褛、弹尽援绝的甘军将士。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