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的火爆,让原本小众化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特效药“格列宁”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争议,其背后的制药巨头瑞士诺华制药也因此成为了舆论的焦点。国内所说的“格列宁”,其实在国外是叫做药甲磺酸伊马替尼。
位于瑞士巴塞尔的诺华制药,2年前在纽交所上市时,市值高达18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2万亿元,“全球十大制药巨头”称号当之无愧。
在说格列宁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国际上对“重磅炸弹药物”的定义,一般是指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畅销药物,也就是说,一家公司只要拥有这样一款重磅炸弹药物,那么就意味着不愁没钱赚,不怕没发展。而身为“世界三大药企”之一的诺华,手中的重磅炸弹药物就是格列宁。
斥资800亿研发出来的格列宁,刚上市售卖,就直接揽下大半的市场份额,之后年销售额更是逐年上涨,仅仅用了3年时间,就已经突破10亿美元,之后几年势头不减,直到2011年到达巅峰,年销售额高达46亿美元,并且优秀的业绩维持了整整4年。
2015年由于专利保护全面到期,仿制药夺走了大半的市场份额,导致格列宁销售额直线下滑。为了再次避免专利悬崖带来的影响,保证业绩能持续增长,诺华开始砸重金研发重磅炸弹药品,光是2016年、2017年就分别有9款问世。
点击图片查看内容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