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食品安全领域波澜起伏,众多热点事件引发广泛关注与深刻思考……新年伊始,我们从相关事件简要复盘,以期从中吸取教训。
简述
:以"某头打假"、"某哥打虎"等为代表,通过夸张的肢体动作、激烈的言辞和情绪化的表达来吸引观众眼球,将打假过程演绎得极具戏剧性,如同一场表演,以赚取更多流量。
简述
:2024年3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这是首次明确预菜定义和范围预制菜应当兼具预制化和菜肴的特征界定预制菜原辅料、预加工工艺、贮运销售要求、食用方式、产品范围等,规定预制菜中不添加防腐剂。
简述
:2024 年 315 晚会曝光安徽阜阳部分预制菜企业,如春天食品、厨先生食品,用含大量淋巴的槽头肉制作梅菜扣肉,车间环境差,未清理干净淋巴与甲状腺,涉事企业被重罚并列入失信名单,此事件引发对预制菜行业监管和质量的关注。
简述
:2024 年 315 晚会曝光听花酒,其广告宣称具有提升免疫力等功效,违反《广告法》。随后多地市场监管部门介入,子公司被罚款,听花酒线下门店关停、线上下架,其母公司还收到上交所监管函及证监会处罚。
简述
:2024 年 5 月,新京报报道油罐车混装事件引发关注,涉事罐车未清洗就将煤制油与食用油混装,部分混装油品流入市场,危害公众健康。国务院等多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彻查,涉事司机被刑事立案,企业被行政处罚,油品被封存回收,相关部门还将加强监管,完善法规,防止类似事件再发生。
简述
:2024 年 1-7 月,据《消费者报道》整理,各地监管部门抽检雪糕等冷冻饮品,11 批次不合格产品中大肠菌群不合格占比五成 。大肠菌群超标可能因生产加工卫生条件差、运输贮存销售环节操作不规范等,其并非意味着食品含粪便,但雪糕检出“便便”污染也引发热议。
简述
:
2024 年 7 月 15 日,香港消委会披露,知名公司瓶装水样本被检出每升 3 微克的溴酸盐,达到欧盟适用于经臭氧处理的天然矿泉水和泉水的溴酸盐最大限值,但远低于其他标准。相关公司均发声明回应,认为产品符合相关标准。7 月 18 日,香港消委会就此事件公开道歉,称因样本归类错误引发误会。
简述
:2024年9月1日,央视曝光青海格尔木、甘肃靖远等地部分商户为让枸杞品相好,使用焦亚硫酸钠或硫磺熏制,导致硫超标。格尔木、靖远两地政府高度重视,分别成立工作专班和联合调查组彻查,相关监管工作也在持续推进,后续将严惩违法责任人并公布结果。
简述
:以“某只羊”、“某北雨姐”等直播为代表,直播带货时存在虚假宣传的情况,例如在直播间售卖月饼,将其夸大为香港专做高端月饼的大品牌且有 20 多年历史,但网友查证后发现该品牌并不存在,月饼实际生产地在广州,最终被罚款 6894 万元。
简述
:2024年10月,天津多家知名餐饮连锁品牌分店被查。其在食品加工时使用转基因大豆油,却未按《食品安全法》要求显著标示,此行为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市场监管部门迅速行动,对涉事门店立案调查,当场封存扣押相关产品,该事件引发社会对转基因食品及其标识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简述
:2024年11月,打假博主称“某某铺子”的藕粉检测出木薯基因但配料表未标注,酸辣粉粉条检测不出红薯等基因。不过,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产品合格,举报不成立,但该事件仍引发网友争议。关于配料表造假这一词条在网络引起热议。
简述
:2024年7月,南通市崇川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情况通报,为了预防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2023年南通一酒店的厨师竟然在菜肴里使用庆大霉素,来给顾客止泻,所幸被酒店员工发现并向相关部门反映。经法院审理,两名被告人因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及一年六个月,宣告缓刑,并处罚金共计16万元。
简述
:2024年3月,国家卫健委新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将于2025年2月8日开始实施。相比现行有效的2014版,删除了脱氢乙酸及其钠盐在
黄油、淀粉制品、面包、糕点、焙烤食品馅料
等食品中的使用规定,同时降低了它在
腌渍蔬菜
中的最大使用量。部分消费者不明所以,造成了不少谈脱氢色变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