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记者集体采写
走进佳都科技的产品演示区,就像到了一个大型地铁站。上证报记者站在地铁闸机前,“刷脸”一下,屏幕上随即出现了电脑捕捉到的记者头像,经过身份认证,闸机打开,记者顺利进站。
这是一台运用于轨道交通的人脸识别概念机。佳都科技董事长刘伟向我们介绍了这台机器的与众不同:它采用的是动态人脸识别技术,实现了轨道交通智能化的通行逻辑算法,更重要的是,整个机械体系全部国产化。
“这台概念机早已实现了量产,已有不少行业客户表达了强烈购买意愿,预计市场业务空间很大。”刘伟说。
这是中国智造的魅力。专注于智能化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佳都科技在推出人脸识别、佳都智慧城市战略等核心产品后,一方面精耕南方市场,一方面则将业务版图开拓到了新疆、西藏等“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地区。
这是佳都科技的“小战略”,背后则是“一带一路”大蓝图。
在佳都科技展示大厅,上证报记者看到,有关企业智能化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成果布满过道两边墙面。公司董秘刘佳介绍称,佳都科技掌握技术领域申请和获得超过
400
项知识产权。这些核心技术主要集中于人脸识别、视频结构化、大数据应用和智能轨道交通。
穿过办公区的过道,一面贴着各式人脸的环形玻璃展示廊尤为引人注目。人脸识别,便是当下佳都抢占人工智能(
AI
)高地的重要抓手。
“美国大片
007
系列电影中的动态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落地到中国各大机场安检员的屏幕上。”佳都科技企业发展经理赵捷对记者表示。
据介绍,佳都科技已经掌握动态人脸识别核心算法,该技术突破了静态人脸识别的限制,人脸识别准确率从
20%
提升到了
70%
以上。
与此同时,以动态人脸识别技术为核心的“视频云
+
大数据”平台已经形成了实战能力。来自广州市公安局最新数据,
2016
年广州全市公安机关利用视频协助破获刑事案件
19028
宗,视频破案率从
2011
年
10.51%
跃升至
2016
年
70.96%
。
在该技术保障下,刷脸支付也已成为现实。目前,佳都科技参股子公司——云从科技应用静态人脸识别科技,在全国多家银行建设了人脸识别基础平台及终端应用,为农行、交行及多家城市银行运用人脸识别保障金融交易安全、防控信息泄露、反诈骗等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持。
作为银行业人脸识别技术的第一大供应商,云从科技还入选了国家发改委选定的人工智能大平台建设项目,成为与百度、腾讯、科大讯飞齐肩的人工智能国家队。
“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市场规模会在
2020
年达到千亿规模,人脸识别近三至五年将会保持高速增长。”云从科技品宣部总监徐超说。
佳都科技董事长刘伟向本报记者介绍人脸识别概念机。
佳是美好,都即都市,佳都的目标是建设“完美城市”。本着“城市慧变得更美好”的理念,佳都在新疆、重庆、西藏等中西部地区加快布局。
“借力新疆佳都健讯,佳都科技实现了公司优势技术和业务在新疆市场的孵化,带动了当地大量就业和周边产业发展。未来,公司将加强‘视频云
+
方案’在新疆的推广,保障‘一带一路’建设安全。”刘佳表示。
在中西部市场,佳都科技也出资
1
亿元,于今年
1
月在重庆发起设立了全资子公司——重庆新科佳都科技有限公司,拟在当地主推网络及云计算产品集成与服务业务。同时,公司还将斥资
5000
万元在西藏设立全资子公司——西藏佳都科技管理有限公司。
“公司拟以重庆和西藏两地为依托,辐射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区,加强公司在中西部市场的开拓,将人脸识别、视频监控、产品集成等业务落地到西南地区。同时利用西南地区优质人才资源和生产要素,优化业务研发生产布局,提升整体竞争力。”刘佳说。
为以后的国际战略积累经验也是佳都布局中西部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刘佳说:“公司通过在各类项目中不断实现人脸识别、视频监控、智能轨道交通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标准化,将搭建更成熟的交付和服务体系,为优势产品进军‘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奠定基础。”
根据“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需要密切对接。佳都科技作为“双创”企业的代表,在此轮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中也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
“佳都的核心是做软件、做技术、做渠道、做市场,公司做强做大离不开地区周边配套产业的壮大和升级。”刘伟说,公司始终站在智能化技术浪潮的前端,以客户需求导向,不断将最新的智能化技术引进到行业中。“在此过程中,佳都科技以市场为牵引,引导供应链变革和升级,促使上游的材料、电子零部件、机械加工等产业转型升级,从而实现产业链整体迈上新台阶。”
据介绍,仅在轨道交通智能化业务与智能安防业务中,整个行业就有
200
多家供应商为佳都提供配套服务。而根据不完全统计,佳都每
10
亿元的智能化系统产值可带动五金、塑料、机电、物流等周边传统产业产值
50
亿元。
珠三角一家玻璃幕墙工厂是佳都科技的屏蔽门供应商。该工厂相关人士称,与玻璃幕墙相比,制造屏蔽门无疑价值更高,利润空间更大,但也意味着要有更高的技术要求和标准。“工厂要生产出这样的产品,就必须升级自身设备和技术,相当于形成了倒逼升级机制。”
数据显示,至
2016
年底,全国已有
29
个城市开通了
130
条轨道交通线路,“十三五”预计总投资额达到
3.5
万亿元,至
2020
年预计全国城市轨道交通总里程较“十二五”翻一番,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