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之后,好久没更新公众号了,一是因为懒,二也是因为懒。从北京到上海,从合肥到青岛,这段时间去了很多城市,见了很多人,有新知,也有故友。打算这段时间,写写碰到的一些人,都是流水账的形式,没什么主题思想,也不表达什么主题。
到上海参加夏季联赛的时候,跟文山在微信上联系了一下。文山是化名,我到美国第一天,就碰到了他。我当时有个室友,文山经常来找我室友玩。文山
个头不高,戴个眼睛,皮肤有点黑。他后来跟我说,第一眼看到我,感觉我是个傻B。
文山那个夏天刚毕业,住的地方离我们很近,走过来几分钟,和我室友侃大山的内容,从学校的女生,到吃喝玩乐,有时候也去旁边的社区中心打篮球。因为打篮球,慢慢我就跟他熟悉了。刚开始聊天的时候,我听着,不怎么参与,偶尔也冒出几句,这让文山印象很深刻。这次在上海,他还能记得一些细节,说有一次他们讨论成熟,文山说成熟其实和年龄无关,我随声附和,怪不得我觉得原来我们公司看门的老大爷不成熟。
文山在国内是中科院的博士,他老婆先出国读博士,他也就跟着出来了。后来的聊天中,我才知道他那时候刚离婚。我没见过他老婆,只知道他们是大学同学。文山说他原本没打算出国,在国内过的挺好的,为了他老婆才到了美国,在国内的时候,他们感情很好。虽然是中科院的博士,他的专业相对冷门,在美国,尤其是克利夫兰,找不到相应的工作,在家赋闲几年后,当时计算机热,他就转行去读计算机硕士,听说在同一批中国学生中,他的成绩算不错的。2003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不久,克利夫兰那种小地方,计算机相关的工作骤减,大家都找不到工作,文山就在餐馆打工,送外卖。我问他为什么不像他的室友一样去找工作,他说工作不好找,想打几年工,然后回国。
后面的两年,和文山打交道的次数多了起来。他喜欢喝酒,喝了酒后话就很多,讲他和前妻当初感情有多好,到了美国他老婆移情别恋。我的室友说,来美国的人都很现实,说是为了美国梦,首先要生存,这种夫妻发展不平衡的,离多合少。也怪不得留学生都调侃,自己是在村里,一来大多学校所在地不发达,二来很多人的生存方式,以及思维方式,都和进城打工的民工类似。民工要城市户口,留学生要绿卡,套路也都很类似。
计算机行业慢慢有了好转,文山的室友找到了工作,离开了俄亥俄,他的前妻,也去了外州。和他在一起的一批人,相继找到了工作,我问他为什么不找工作,他的说法就是,美国是伤心地,他要打工,然后回国。
在他回去的那年,他酒后的话题,换成了喜欢学校的一个女孩。那个女孩年龄小,来美国没多久,他总是给她买东西,也没有其他非分之想。在乘飞机离开的前一个晚上,他买了一个硕大的绒毛娃娃,女孩没有收,他就把它放在了伊利湖边的沙滩上。
文山回国后,就没怎么联系了,我有时候会想起来,文山怎么样了?
前两年,具体忘了是谁,给了我文山的微信,然后就简单问候几句,也没怎么细聊。文山知道我到了上海,执意见面,于是在七宝老街旁边,我们约了一个小餐馆见面。
十年没见,文山个头没长,体型变大了,看得出来,他一直保持健身的习惯。我们要了一扎啤酒,大多是他喝,我听他讲。文山说他第一份工作,是在张家港一个乡镇企业。他的同事有时会说,“我们下次去乡下玩”,文山会很困惑的说,“我们TM的不就在乡下吗?” 说到这里,他会弹一弹烟灰,用典型的美国人耸肩,“张家港的人自我感觉非常好。”。
这家公司和文博士的专业相关,他在里面是个研发的头。他们厂里的有些女同事,喜欢和他聊天,其中有一个成了恋人关系,但是周边人不知道。那个女孩的妈,经常热心的问文山,“文博士你为什么不找对象?” 文山会很淡定的说,“我这种情况,只能找个离婚的。” 女孩的妈就极力反驳,“都什么年代了,你真是死脑筋,还这种观点”。文山说后来女孩告诉了她妈他俩的恋情,她妈气的暴跳如雷,坚决反对,说要找人打文山,后来又说,如果文山有一个亿,她就不介意。
后来喝的有点多了,文山就有点不按照顺序,讲他的工作和恋爱历史。他所在的那个公司,被另外一家公司收购,他也就跟着到了上海。前前后后,他大约谈了七八个女朋友。文山描述的重点,大多是他怎么和对方认识的,以及为什么分手。文山说他对每个女孩,都要求水到渠成。有一次一个女孩半夜给他打电话,说宿舍的灯坏了,让他去修,他上楼发现,确实是灯坏了,修好了他就回到了自己的住处。又过了十分钟,女孩又打电话说,她自己害怕,让他去聊天,他就去了。他先是坐在板凳上聊,女孩躺在床上,后来女孩让他去床上聊,文山弹了弹烟灰,嘿嘿一笑,“你说我再不懂什么意思,还是个男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