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IM两岸青年影展于2024年10月11日至13日在福建平潭国际旅游岛成功举办,此次影展不仅汇聚了两岸优秀的电影创作者,更为青年电影人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交流切磋的宝贵平台。
本届影展共吸引了来自全球342所高校的2264部作品参赛,征片数创下四届之最,展现了青年电影人的蓬勃活力和创作热情。其中,91.2%的主创群体为95后新生代电影人,多部入围作品为导演首作,充分体现了影展对青年电影人的扶持和鼓励。
经过激烈的角逐和评审,最终各项荣誉揭晓:
来自北京电影学院的青年导演魏德安的作品《蚂蚁》获颁最高荣誉“麒麟最佳影片”,展现了其出色的导演才华和艺术表现力;台湾艺术大学的青年导演游智杰凭借作品《四牲六道》获得麒麟评委会大奖,彰显了台湾青年电影人的创作实力;鲁迅美术学院的青年导演郝斌杰凭借作品《秃羊》获得麒麟最佳导演,其独特的导演视角和创作风格备受认可。
此外,还有多部来自台湾的作品在影展中获得各类奖项,包括新锐短片、优秀短片等,进一步丰富了影展的奖项层次和地域特色。
这里是很多青年导演的出发码头,他们从这里启航,驶向电影的海洋。
青年导演的作品聚焦于生活:个人经历、成长、家庭关系、社会环境、我们共同面对的不安…极具生命力又勇敢的表达里,看到新声代力量传递的真挚情感。
来自凹凸镜DOC的小伙伴也在平潭观看了一批优秀的影像作品,以下为她的看片笔记。
简介:
菠菜,是老叔一家赖以生活的经济来源。疫情第三年,接踵长时间封控,又是政策的一百八十度转向。矛盾、迷茫、烦躁、焦急,和亿万人一样,一家三口仍保有着积极和乐观。
这个典型的中国小家庭,对于疫情期间政府的作为,并不是非黑即白的赞成或反对,而是既感恩国家的保护措施,又抱怨由此带来的生计损失。影片纪录和呈现了那段复杂的情感。
短评:
影片展现了疫情时代的一个中国小家庭,也透过导演与老叔相处中的对话看到东北地区的家庭生活状态。“山高皇帝远”的谚语、蔬菜大棚和桌上的饭菜、东北地区的方言、声音、疫情时的新闻和广播……这一切似乎将我从平潭拉去了另一个时空。
起初导演只是想要拍摄老叔一家的生活,却因为疫情而改变了整部影片的主题。老叔透过电话、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去了解疫情的动向;表面上表达政府的无限信任,却又冒着疫情政策的风险去到市场卖菠菜;侄子因为头发没有长出来而不想回去线下上课。
正如结尾的字卡,“献给逝去的时光”。在这部影片,看到真实的情感、喜剧的讽刺。
简介:
这是一个27岁女孩的捐卵日记,也是给她未出生、也永不会见面的孩子的一封情书。5次抽血,9支排卵针加2支破卵针,数不清的药丸、生长激素,一场全身麻醉手术,换来40颗卵、新台币玖万玖仟元,及余生无尽的牵挂。
短评:
自我观察式的片段讲述导演何炜彤自身的捐卵日记。从决定为什么要捐卵、再到过程中自己身体状况的变化,透过与友人们的交流串联起多个视角下的捐卵全过程。陈述关于对生育的观点外,也都保持了导演自身的幽默感。
导演勇敢的将自己的故事拍摄纪录下来,从打排卵针、到破卵针、手术的过程……结尾与友人的对话:女人的子宫与卵子、女人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对于年龄的探讨,都让人更近一步思考作为女性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
简介:
爸爸下周二要去贵阳工作,他可能不会再回广州了。他曾说,等我读书回国后他就和妈妈离婚,我以为这次是我们家庭最后一次相聚,我决定回去记录下我们家这最后的时光。本片讲述了在我爸爸离开家的前三天,我们一家人发生的故事。妈妈对家庭的坚守,爸爸冥冥中总感觉自己的人生还有别有可能······家庭的矛盾从未停止。对我而言,这肯定不仅仅是一份作业。
短评:
导演的拍摄意图— —希望透过这次拍摄让父母能够好好沟通,这也是不断在片中反问父亲的话。但就如同片中结尾一样,我们有话想说、想要沟通,可在复杂的家庭关系中,最后感受到的只有无力和放手。
朴实的拍摄却传达了最真切的情感,父母两人争吵到最混乱的时候收音和画面也开始失真。在断断续续的声音和儿子的奔跑中看到无数个家庭的缩影。
简介:
相爱相杀的一家人因经济原因被迫挤在一个房间同住,生活中火花不断,但也在同样的心情上心心相印着。
短评:
过往DV机所纪录的画面,姐弟两人欢乐的介绍着家中的玄关、客厅、房间…父亲拿着DV纪录下了一家人幸福庆祝新年。更高清的画质讲述当下:一个房间挤下姐弟、母亲三人。母亲不断向上帝祈祷,曾经能轻松说出“我爱你”的家人们因共同处在一个空间而开始产生些许争吵。却又关心彼此的一切。
透过家庭私影像的纪录看到了性格不同的家庭成员如何相处,导演作为家庭中的一员,更是用温暖、细腻和私密的视角看到这一间容纳下三个人的房间内、外发生的故事。
纪录片入围:和拍摄对象的拉扯关系
麒麟新锐短片
简介:
经历过跳楼,她的生活摆荡在发作时的动荡与难能可贵的快乐之间,带着创伤与疾病继续流离在这个世界上……。这次,她是否能被这个社会所接住?
短评:
导演和拍摄对象的拉扯关系全然展现。在导演想要阻止拍摄对象自杀的片段中,摄影机倒在地上,我们只听得到两人的对话,却可以想象小麦混乱和不安的表情。穿插着动画以及身体的律动,念白更能让我们进入抑郁症患者的世界。
纪录片入围:连接不同纬度的虫洞
松下LUMIX启发奖
简介:
“你在用视觉讲一个非视觉的故事,我觉得你不会成功,因为我们的故事在你的讲述之外。”——他们说,你先是“看见”,然后才“知道”。世界是活生生的,但要是没有了镜子,没有了图像,世界也许就不会存在。盲人则以完全不同的方式生产图像——他们借助声音、质感和经验。盲人生活在镜子的另一面,如果要掉进兔子洞找他们,想象就成了你唯一的线索。
短评:
用点云、胶片、3D扫描、3D打印等影像手法试图去呈现盲人通过触觉形成的盲视觉,去展示盲人无法理解的“镜面”。三维空间的点状形成的画面与盲文的凸点形成映射。镜面的世界之于盲人,有如盲视觉之于非盲人,都像是掉进兔子洞的爱丽丝,是一个无法互相理解的奇异世界。
随着盲人女孩不卑不亢的话语,既有豁然开朗的省悟,也有这种无法体验对方感官的无奈感慨。正如影像可以传达画面和声音,却永远无法传达细腻的触感。
影片正是游离在二者之间,像是连接不同维度的虫洞。让人去思考影像、镜面与对镜子中的自我进行审视的这些非视障者日常对于盲人的意义。(汪金卫)
剧情片入围:庄严葬礼上的繁琐杂事
简介:
不善表露情绪的若晴,面对丧母的伤痛,迷迷茫茫地处理起各种烦琐的后事。习俗与仪式接踵而来,本应庄严的葬礼开始变得荒谬。
短评:
影片中多次出现了蚂蚁在地上爬行、聚集的状态。映后导演回答道,“蚂蚁因为掉下来的饭团碎屑而聚集在一起,就像葬礼上出现的人— —这些人平日你从未见过,但一旦有事情他们就像蚂蚁一样聚集来此。”
影片大部分时间都充满着被压抑的情绪,直到故事结尾,一向忘记带钥匙的姐姐因为打不开门而陷入崩溃。“生活中的糟糕情绪一部分不会在当下表现,更多可能则被日常而击垮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