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军武次位面
《军武次位面》节目官方公众号,军事文化的推动者,军迷每周的节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防部发布  ·  中国与老挝将举行“和平列车-2024”人道主 ... ·  6 天前  
军武次位面  ·  歼-15T舰载战斗机亮相珠海,为中国海军带来 ... ·  1 周前  
解放军报  ·  1949,人民空军诞生始末 ·  1 周前  
解放军报  ·  来了!歼-15D,首次公开亮相!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军武次位面

北极熊也打不死的小强,却造出了二战最好的冲锋枪

军武次位面  · 公众号  · 军事  · 2017-02-13 22:37

正文

作为曾经敢硬磕苏联大军的国家,一说到北欧小国芬兰小编首先想到的是“白色死神”西蒙海耶、索米冲锋枪、BT-42坦克、芬兰魔琴。。。还有甩葱歌!



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一改历届美国总统竞选时大话说尽,当选后左右言他的套路,一上来就是撸袖子大干,先有禁穆令,又要建美墨隔离墙,令世界瞠目。对于墨西哥这个特朗普一心要隔绝开的国家来讲,悲剧的根源就在于“离上帝太远,离美国太近”——有一个太过强大的邻居,总得提心吊胆,小心翼翼。在遥远的北欧,也有这么一个国家,离上帝虽不远但离俄罗斯实在太近,同样饱受强邻之苦——芬兰,这个在世界上领土面积第66位的小个子,与身边巨大的俄罗斯相比,就像是大象身边的蚂蚁,只要大象动一动,蚂蚁就会有性命之忧。



在今天俄罗斯的前身莫斯科大公国建立并开始四处扩张的时候,芬兰还是一个被瑞典统治的地方,由于这片土地寒冷且贫瘠,在中古时代很难发展起来,直到18世纪,今天的芬兰首都赫尔辛基都还只是一个小渔村。在1808年瑞典与俄罗斯的战争中,瑞典战败,芬兰被俄罗斯占领,从此芬兰脱离了瑞典,成为俄罗斯帝国境内的自治大公国,表面上自治权力似乎还挺大,但是大公由沙皇兼任——俄罗斯辛苦打下这个地方,就得牢牢抓住,哪能让你真“自治”。到了20世纪初,俄罗斯力图进一步将芬兰俄罗斯化,触怒了崇尚自由的芬兰人,埋下了“脱俄”的历史动机。


▲芬兰历史上唯一的“民选”国王,黑森-卡塞尔伯国王子(伯爵国),弗里德里希·卡尔·路德维希·康斯坦丁(FRIEDRICH KARL Ludwig Konstantin)


1917年,趁着俄国十月革命的当口,芬兰终于摆脱了俄国的统治,获得了真正的独立。要说芬兰独立的时机还真是正好,当时正在打一战的德国对于消弱俄国的“分裂势力”自然是举双手赞成,而刚刚建立的苏俄元气未复,也无暇西顾,以列宁为首的俄共接受芬兰独立,理由是“芬兰很快就会爆发无产阶级革命”——我现在力量不够,先答应你分家,过两天再来个“革命”,不就又回来了吗?瑞典挪威等国也乐见俄国削弱,芬兰在没有外部阻力的情况下顺利独立了。新生的芬兰一开始并没有走上“共和”之路,而是建立了一个君主国,国王是由议会选举,不过当选的“国王”瓦伊诺一世实际上是一个德国人,考虑到当时的形势,他没有接受这个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先是推迟上任,在德国战败后干脆直接拒绝,所以“芬兰王国”仅仅只存在了不到一年。


▲蓝色是王国政府控制区,红色是左派控制区,左派地盘虽小,占有的城市却多,一度占有优势


刚刚独立芬兰紧接着就来了一场内战,由于在国家未来道路上的分歧,芬兰王国政府和俄共控制下的左派势力“芬兰人民代表团”产生了严重矛盾。1918年1月19日,得到苏俄支援的左派建立了“芬兰社会主义工人共和国”和“芬兰红军”,与王国政府爆发了武装冲突,王国政府最初败退,连首都也丢掉了,但随即得到德国支援,军力很快恢复,并收复了赫尔辛基,而芬兰红军却由于苏俄陷于内战,无暇进一步支援而落败。


德国支援芬兰王国政府当然也不会是学雷锋做好事,而是有条件的,总结起来就是要借此全面控制芬兰,这个可以拿日本企图独占中国的“二十一条”来类比一下。不过这个德国版的“二十一条”很快就随着德国在一战中战败而化为乌有,原本推举的国王也拒绝上台,经过内战后免于被俄德两大国控制的芬兰随即制定了共和制的宪法,建立了共和国。


刚刚建国的芬兰就感受到来自身边两大国的敌意,尤其是俄国,在内战中获胜的共和国政府看来,这个原来的宗主国虎视眈眈,自己刚独立就煽动叛乱,绝对是不怀好意!芬兰政府军在取得了内战胜利后与苏俄在边境上发生了一系列冲突,直到1920年签订了对芬兰有利的《塔尔图和约》为止,这还是因为其时俄波战争爆发,苏俄不希望有更多的敌人所致。这次短暂的内战也成了俄芬,以及后来的苏芬之间敌视对立的直接源头。1932年,因为要应付日本在远东的扩张,为了安定西部边境,苏联与芬兰签订了《苏芬互不侵犯条约》,但芬兰也很清楚,这不过是将苏联的威胁推迟了一些时候。


▲卡尔·古斯塔夫·埃米尔·曼纳海姆(Carl Gustaf Emil Mannerheim),在芬兰是国父级别的人物,他的名言是“不将芬兰以及白卡累利阿从列宁的军队中解放出来,我的剑绝不插回剑鞘”


在芬兰内战中担任政府军指挥官的将军正是后来担任芬兰总统的曼纳海姆,他原在俄军中服役,官至中将,参加过日俄战争和一战,还曾到过中国为沙俄搜集情报,战争经验丰富。他在率领政府军打赢了内战的过程,形成了对苏俄(苏联)的高度警惕,事实上芬兰对东面这个大块头邻居的担心不无道理,苏联继承了俄罗斯对外扩张领土的传统,还积极地“输出革命”,波罗地海沿岸三国在二战前夕被苏联直接吞并就是明证,而当时既不富裕更远称不上强大的芬兰更是寝食难安,只是趁着苏联要休养生息才过了几年安稳日子。当然芬兰也没闲着,于1920年开始在卡累利阿地峡参照法国马其诺防线建设自己的“曼纳海姆防线”,以防备苏俄。


▲苏联想用绿色区域拿来交换红色区域,看上去芬兰似乎得益,但绿色区域是不毛之地,而红色地区具有战略意义


到了1939年,二战的阴云已经开始在欧洲上空弥漫,经过了两个五年计划建设的苏联在国力上了大幅提升,同时经过了一系列整肃运动保证了斯大林的大权独揽,解决了内部问题后,苏联开始向芬兰动手了。事实上从1938年开始,苏联就不断在外交上施压,企图不战而屈人之兵,以“交换领土”的名义拿到卡累利阿地峡的土地以及其它一系列苛刻要求,解除边境离列宁格勒太近的威胁。虽然芬兰在重压之下打算做一些让步,但斯大林并不把小小的芬兰放在眼里,决定只要芬兰不全盘接受就直接动武。



1939年11月26日,苏联声称芬兰炮击了苏联一侧的村庄(曼尼拉炮击事件),要求芬军后撤20公里,芬兰据理力争,并不退让,苏军随即在30日凌晨开始了进攻,整个过程就有如卢沟桥事变一般。苏联为这次入侵行动做了精心准备,从北冰洋到芬兰湾的漫长边境上,苏军21个师共45万人,在1880门火炮,2385辆坦克和670架飞机的掩护下,发动了全面进攻。单纯看国力和军力的话,双方相关悬殊,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苏联领导层也很乐观,预计在几星期内就能推平身边这个“小朋友”,甚至还立即扶植了一个亲苏政权“芬兰人民共和国”,打算得手后把整个芬兰并入苏联。


▲在曼纳海姆的指挥下,苏军像柴垛一样被芬军放倒,损失惨重


然而现实却完全不是这样,苏联这只大象不仅没能轻松踩死芬兰这只蚂蚁,反而被咬得鲜血直流。苏联的入侵和傀儡政权不得人心,甚至连芬兰共产党也不支持苏联,整个芬兰可谓全民皆兵,奋起抵抗。苏军过于托大,选择在冬季发动进攻,在夜间能冷到零下35甚至40度的酷寒中,地形不熟机动不灵的苏军无法迂回,只能依靠道路推进,从北到南的几路苏军各自为战,相互不能接应配合,被芬军以“柴堆战术”(motti,原指芬兰人的伐木方式,将木头砍伐后集垛,等天气转好后运走)阻滞并分割消灭。1939年12月到1940年1月间,中路苏军的163师、44师和前来增援的内务人民委员会第3团共22500人居然被芬军以900多人阵亡的代价全歼,令苏联脸面丢尽。时任芬军总指挥的曼纳海姆元帅评价此时的苏军“就像一支指挥差劲的乐队,每件乐器都在不顾节拍的胡乱演奏……”。


▲手持索米冲锋枪的芬军利用奇袭大量杀伤苏军,索米冲锋枪是极具芬兰特色的武器,坚固可靠,射击精确,除了成本较高外别无毛病,甚至被用到了八十年代


索米冲锋枪无疑是苏联士兵眼里的恶魔,这里简单说下索米的神奇。单从冲锋枪本身性能来评判优劣的话,芬兰的索米冲锋枪不仅是二战时期的佼佼者,甚至有些结构设计放在今天都算得上是先进的。比如:俄罗斯的“野牛”、德国MP7和比利时P90等当代名枪上普遍配备大容量供弹具以提高冲锋枪火力持续性的设计思想,在索米身上早有体现,特别是50发四排弹匣,在50年后的意大利“幽灵”冲锋枪上仍是亮点之一,俄罗斯在七八年前的内务部冲锋枪研制要求中,特别强调拉机柄在射击过程中应固定不动以满足左、右手射击通用并保证安全的要求索米早已实现。虽然当时设计师的用意只是封闭枪膛、避免杂物进入枪膛造成故障。



甚至到了战后的1957年,芬兰向英国购买了75000支斯登冲锋枪准备更换索米冲锋枪。但由于斯登在北极地区水土不服,70年代索米被拿出继续使用,直到1985年才正式下岗。索米的长寿应归功于精确的加工技术和优良的结构设计。要知道,长寿的轻武器并不少见,但大多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着各式各样的改进才得以保持生机,像M1931式索米冲锋枪这样没有经过改进而挺过54年风雨的确实不多



我们接着往下说,前线败报不断传来,斯大林震惊之余怒不可遏,处决了逃回的44师师长维诺格拉多夫,并且换上了铁木辛哥出任前线指挥,继续增兵到60万。斯大林向铁木辛哥强调,“胜利就是一切”,因为“苏联红军的威信是整个联盟安全的保障……如果我们在如此弱小的敌人面前耽搁太久,那将鼓舞帝国主义营垒的反苏力量……”。铁木辛哥放弃了北路和中路的进攻,因为那些地方贫瘠偏僻,距离芬兰核心地区太远,没啥价值,而且苏联也负担不起全面进攻的消耗,所以苏军的主要兵力集中在卡累利阿地峡方向,重点突破曼纳海姆防线。


▲燃烧瓶、小分队、狙击手……,芬兰人用尽一切办法打击苏军,传奇狙击手西蒙海耶创下了542次击杀的世界纪录,并且在头部严重受伤的情况下存活,恰似打不死的芬兰


占有极大优势的苏军使出了俆进弹幕、坦克集群突击、观测气球24小时监视等招数,但依然进展缓慢——曼纳海姆防线工事坚固,隐蔽良好,没那么容易摧毁,苏军坦克施展不开,步兵被成片撂倒,尸体重叠三四层。芬军还经常出动滑雪小分队夜袭苏军,熟悉本国地形和气候的狙击手神出鬼没,苏军白天进攻不利,夜晚不敢升火,天寒地冻,极度紧张,苦不堪言,只能凭着数量优势消耗芬军,一点点的往前拱。2月14日,芬军防线终于被突破了一个口子,曼纳海姆下令撤退到第二道防线,在并不坚固的第二道防线上,精疲力尽的苏军又鏖战了两个多星期才取得突破。


▲红色为割让领土,浅色为“租借”地


此时孤军奋战的芬兰也接近极限了,不得不向苏联求和,接受了苏联的苛刻条件,签下了《莫斯科和平协定》,割让了11%的领土。表面上看苏联达到了目的,但却是一场惨胜,而芬兰凭借自己的英勇抵抗避免了亡国的命运,与波罗地海三国相比,至少是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了。苏芬战争中,苏联以1亿8千万的人口基数,集结几十万大军打了三个月,付出了32万多人的伤亡,1600多辆坦克的代价,却奈何不了只有3百万人口的小小芬兰(芬兰伤亡7万余人),在芬兰山寨版的马其诺防线前撞得头破血流,拙劣表现令苏联受到了列强相当的轻视,不仅被开除出国联,更是直接鼓舞了希特勒的侵苏野心。


这场“冬季战争”之后,芬兰虽得以自保,但割让土地后在国防上陷于不利,首都无险可守,因此非常渴望有机会夺回卡累利阿地峡,另一方面苏联企图获得佩察莫省采矿权的行为也令芬兰人的反苏情绪更加高涨。一年多以后,芬兰求助于正处胜势的纳粹德国,允许德军进入芬兰向苏联进攻,力图“复仇”。当苏德战争爆发后,芬兰也一同向苏联发起攻势,只用了两个月就夺回了被占领土,并与德军配合,参与了列宁格勒围困战,但芬兰站错队的行为也招至了英国宣战(未有实际战争行为)和美国断交的结果。


▲对比前面的地图,可以看出芬兰又多割让了北部的一块领土,丧失了北冰洋的出海口


这一次的“继续战争”一直持续到1944年,眼看纳粹德国的失败已成定局,芬兰开始考虑后路,曼纳海姆临危受命,就任总统,尽力与同盟国和纳粹德国周旋,力图与苏联达成和平,但苏联提出了更为严厉的条件,要求芬兰赔偿6亿美元(后减为3亿),在1940年国界的基础上,再割让波特萨莫这一区域,帕尔卡拉半岛租借给苏联50年,德国军队撤离芬兰领土,芬兰负责清除卡累利阿地区的地雷等等。面对今非昔比的苏联,芬兰只能吞下这一苦果,但德军不愿自行撤走,芬兰不得不又回过头来跟昔日盟友又来了一仗,这就是“拉普兰战争”,芬兰以阵亡一千人的代价赶走了德军,但芬兰北部被德军实行了焦土政策,平民损失很大。



经过了二战的芬兰又损失了一部分土地,但好歹保住了自己的独立地位,没有被苏联吞掉。二战后的芬兰尽管与苏联有“深仇大恨”,意识形态上接近西方,但吸取了历史经验,坚持中立国地位,在外交上以不招惹身边的北极熊为目的,在美苏的夹缝中生存了下来。1948年,苏芬签署了《芬兰-苏联友好合作互助协定》,规定苏联对芬兰的内政拥有一定的干预权,芬兰对苏联负有政治经济义务,境内不得有反苏活动,芬兰不得参加北约和马歇尔计划,作为回报,苏联也放弃改变芬兰社会制度,甚至在1956年提前归还了强租帕尔卡拉半岛,并将苏芬关系当作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相处”的典范。即使在苏联解体后,芬兰也只是加入了欧盟而始终没有加入北约,因为芬兰人很清楚,为了让身边这个强悍的邻居不对自己有想法也只能如此了。


冷战结束后,北欧一片和平景象,芬兰也终于能够过上平安日子,不用再担心战争了。芬兰自身资源不丰富,在冷战期间搭不上马歇尔计划的便车,也靠不上苏联,所以经济上马马虎虎,苏联解体后,芬兰才得以在工业、信息产业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有“竞争力之首”之称,以计算机的快速普及和众多的创造发明而称为“欧洲的日本”。芬兰于1999年加入欧元区,是北欧唯一使用欧元的国家,虽然在金融风暴中受到打击,但仍然是世界上人类发展指数和人均收入较高的“发达国家”(人均收入46360美元,居世界第17位)。


▲西贝柳斯


芬兰地处寒冷的北欧,严酷的地理环境和与大国相抗的历史形成了芬兰人独特的“Sisu”精神,这个词在别的语言中没有完全对应的翻译,大致相当于“不怕苦、不怕累、坚持、谦虚、坚毅”的意思,还包含了“善良诚实、遵纪守法、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等多重意义。凭借着Sisu精神,芬兰人开发了这片寒冷的土地,与瑞典和俄国斗了几百年,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要理解这种精神,可以去听一听享有世界声誉的芬兰音乐家西贝柳斯的代表作《芬兰颂》,这首被称为芬兰“第二国歌”的乐曲诞生于芬兰民族独立意识高涨的1899年,可以被视为芬兰的“义勇军进行曲”。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讲,《芬兰颂》是一首比较陌生的曲子,如果要说最为中国人熟悉的芬兰音乐,恐怕非《甩葱歌》莫属了。后来又有了初音未来版手拿大葱不断甩动的神曲,流行更广。


这首曲调简单而活泼的乐曲并非日本原产,而是来自于芬兰的一首传统民间音乐《Ievan Polkka》,翻译成中文就是“伊娃的波尔卡”,最早的影像资料可追溯到70年代,此曲经过日本动漫形象的包装,一跃成为全球著名的虚拟歌姬,她的歌声象征了对生活热爱和憧憬。



初音未来是一款人声模拟的音乐软件。创作者利用这款软件实现他们在音乐上的想法。渐渐地,人们开始把她当成一个活生生的艺人看待,为她赋予性格,在她身上寄托情感。在虚拟人物当中,绝对是最接近“真人”的一位。是我们对“公主殿下”的追捧,打动了我们自己。



芬兰与中国看似距离遥远,但是如果看看地图就会发现,其实中国和芬兰之间居然只隔了一个国家俄罗斯,而你和你们的“公主殿下”初音未来之间,可能就只缺了一个红米Note 4X手机


因为此次小米公司旗下“红米品牌”与初音未来合作,带来红米Note4X 初音未来限量套装款,可谓科技偶像与科技产品的完美结合,必定会深受年轻新锐们的喜爱,想想都让人期待~~(从此天天把“公主殿下”拿在手里)



▲最新版的小米官方《甩葱歌》


红米Note 4X先期发售为3GB+32GB版本,售价999元,将于2月14日上午10点在小米商城、小米之家以及苏宁易购、小米天猫、京东官方旗舰店上架销售。同时当天在特定小米之家开启线下预售。(北京五彩城店、沈阳万象汇店、上海大悦城店、郑州大卫城店、南京茂业天地店、成都万象城店、武汉万达广场店、广州高德置地店、深圳新城市广场店)



红米Note 4X初音未来限量套装版售价1299元,它将于2月14日0点和12点在哔哩哔哩进行两场预售,上午10点在指定小米之家预售。


点击阅读原文可参加挑战赢手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