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区块链新金融
区块链第一新媒体,共享财经(gongxiangcj.com)旗下公号平台,分享全球最新最全面的区块链资讯。读者集中在金融和科技领域,为其提供有价值的资讯和产品服务是我们的目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疯狂区块链  ·  于东来从“神”降级成了“半神” ·  3 天前  
白话区块链  ·  Meme热潮到顶了吗?4大关键因素决定了它的未来 ·  4 天前  
疯狂区块链  ·  投资最怕事后诸葛亮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区块链新金融

比特币禁止不是好出路,排斥不如纳入监管

区块链新金融  · 公众号  · 区块链  · 2017-05-25 17:53

正文


行业观点

“勒索”病毒将比特币又一次推上了风头浪尖,成为街知巷闻的热点。然而,即使病毒危害警报已经几乎解除,比特币的背后有什么?仍然值得深思。比特币的历程,与当今世界秩序的转折如出一辙,这才是重点。

 

比特币是意识形态的产物

 

比特币的产生,看似技术产物,其实不然。技术只是帮手,意识形态才是根本。

 

比特币主要特点是,第一,去中心化。传统货币发行,无论是在金本位银本位制度下,或是在纸币的天下,甚至在Q币的空间中,都有发行主体这个神一般的存在。但比特币发行过程只受算法控制,没有任何中央控制,所有政府和机构都对之不存在影响力。

 

第二,没有通胀。受算法限制,比特币的总供应量是受控的,永远也不会超过2100万个,避免了国家政府和中央银行政策需求所造成的通货膨胀。

 

第三,公开透明。通过技术产生,交易过程透明,交易成本低廉。

 

天才哈耶克写过一本著名的《货币非国家化》,将自由主义发挥到了极致。他提议废除中央银行制度,允许私人发行货币,通过自由竞争发现最好的货币。他的理由很清楚,第一,历史经验证明,政府没有在较长的时间内提供一种比较健全的货币;第二,政府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断增发货币,引发失业和通货膨胀;第三,政府垄断会带来消费者的福利损失,对货币发行权的垄断,也必然带来恶果。

 

比特币和哈耶克,两者严丝合缝。

 

而比特币出现于08年金融危机之后,随着美联储的量化宽松,全球主打货币政策挽救经济进入了狂欢,哈耶克所谓政府央行带来的负面作用达到了一个历史高潮。

 

严丝合缝的,不止是比特币和哈耶克,是历史与现实,是看似荒谬的预测和实则荒谬的现状,是一种不信任到这种不信任的被坐实。

 

严丝合缝的,是理论与技术。比特币只是利用了现代技术的手段,完成了前辈早已描绘的梦想。

 

比特币不需要“国家信用”的备书,它是对“国家信用”的挑战

 

比特币已经被创造出来,但如何定义它?别以为你叫“币”你就是货币哦!

 

论证比特币不是一种货币的主要理由通常是因为比特币不拥有国家信用。

 

但是,国家信用是国家垄断货币发行权的基础,固然没错,其中的关键,却应该是在“信用”,而非“国家”。虽然在历史上,国家的信用确实更强大。

 

要知道,所谓货币,是一种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之间的约定。如果有国家为你的契约做背书,当然好。但是,如果有办法让甚至超越国家的方式为你做背书呢?

 

何况,背书本身也无非是张契约,或者说货币,更可信,接受度更高,流动性更强。也就是说,更受市场承认。而比特币可不是自说自话成为比特币的。

 

2008年,黑客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在一个隐秘的网络密码学讨论组上发表论文,阐述了比特币的技术原理。2009年初,比特币技术搭建成功,上网运行。最初只是极客们的兴趣爱好,并无市场价值。

 

其后,接受人群和交易量不断增加,币值呈大幅波动但迅猛上涨的趋势。

 

而其中,除了全球货币放水等,塞浦路斯事件、乌克兰危机等经济政治事件对比特币的扩散有着不可置疑的推动作用。比特币被一些民众选择作为“避险货币”。在委内瑞拉,主权货币四年里贬值幅度高达99.5%,比特币用户数量从2014年的三位数暴涨到去年年底的85000多,一些公司已经开始只接受比特币支付。

 

比特币的迅猛发展和飞跃节点等都无疑表现出,恰是由于对“国家信用”的质疑,导致了比特币被市场越来越广泛的接受。比特币不需要“国家信用”的背书,因为它正是对“国家信用”的挑战。

 

比特币的内生缺陷

 

挑战当然可以。挑战成功?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人类历史上,民族国家概念的认同,国家信用的建立,法定货币体系的稳定,都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考验,经过血与火的洗礼,是从无数失败中洗练出来的。

 

比特币?有思想,有创意。但是,还嫩着呢!

 

比特币的价值实在是太不稳定了。比特币价格7年增长超过270万倍。仅今年5个月上涨就超过100%。而有时候又能一夜腰斩。暴涨暴跌是比特币的常态。一方面说明,谈到价值标准,真的是没法作为价值标准;另一方面说明,比特币的持有者,可能以投资投机居多,想实现的,并不是理想中的货币流通功能。

 

比特币的问题还在于,黑吃黑。黑客成为一大威胁。2011年6月19日,Mt.Gox比特币交易中心的安全漏洞导致1比特币价格一度从15美元跌至1美分。2011年8月,比特币交易平台MyBitcoin遭到黑客攻击,超过相当于80万美元的78000比特币下落不明。非中心化的金融系统中,若攻破任意环节,对于整个体系来说都可能是崩溃式的。

 

至于比特币与经济的关系,其在理论上消除了通胀的同时,也带来了通缩忧患。

 

此外,技术的开放,是比特币的内在“精神价值”,而因此产生的大量新型虚拟货币竞争不可避免。其同质性本身就会导致价值减损和内部崩溃。

 

可谓成也无中心败也无中心,成也技术加持败也技术加持,成也货币修正败也货币修正,成也自由精神败也自由精神。

 

因此,比特币本身就是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禁止并不是好办法

 

一些国家对比特币采取了严厉禁止的态度。如俄罗斯、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

 

但禁止未见得就是最好的办法。

 

全面否定比特币及数字货币的真实性和金融性内涵,并不会减损其在金融交易中的事实意义。

 

比特币地位的不确定性使既有正常经济秩序受到扰乱。比如纳税问题,比特币支付系统的技术机制使其本就天然的免受税务监控,如果其在经济领域内的应用继续深入,税务体制和涉税犯罪惩处体系就会受到冲击。

 

比特币地位的模糊性也会冲击当前法律秩序。相应法律法规缺失,会增加执法部门和司法部门应对难度。当发生比特币盗窃、诈骗、贿赂等犯罪行为时,传统商品估价机制与比特币不兼容,就难以解释犯罪性质和认定犯罪数额;比特币资产很难在经济刑法规范框架下受到保护,则比特币使用者遭受损失后也无法获得有效的法律救济。

 

比特币事实存在的交易会冲击金融秩序。一些金融监管制度将比特币属性限定于虚拟商品并严格禁止金融、支付机构介人比特币业务,但比特币作为投资投机工具,在类证券、期货网络交易平台上的交易量相当大。数字货币本就很难监管和追踪。若不正视其金融性,只会使其对金融秩序造成冲击。

 

比特币的失监管会带来极大系统风险。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的乱象会带来系统风险。洗钱等更是带来公共安全隐患。

 

结果难以遏制投机及其带来的金融风险,反而无法在金融法律框架下对其进行严格管制,也无法有效保护金融消费者。

 

排斥不如纳入监管

 

既然打不死,不如更强大的吸纳它。

 

与其排斥比特币,不如把它变成系统的一部分。

 

各国竞相以交易平台登记注册为重点,将比特币交易纳入金融监管体系,要求其履行反洗钱等法律义务。

 

2012年12月,法国政府核准,“比特币中央”成为首家在欧盟法律框架下运作的比特币交易所,并在2013年初跻身准银行之列;2013年3月,美国财政部下属的金融犯罪执法网络(Financial Crime Enforcement Network)发布《监管规定适用于管理、交换和使用虚拟货币的说明》,明确包括比特币在内的虚拟货币一旦涉足交易或转账,就应该被视为“货币服务业务”。

 

各国也加大了执法力度。2013年5月15日,美国国土安全部以未在金融犯罪执法网络登记为由,冻结了当时全球最大的比特币交易所Mt.Gox的两个账户。2013年10月,美国关闭了借助比特币从事黑市犯罪交易的“丝绸之路”网站。

 

美国政府对于比特币的监管态度被看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导向,尤其是美国纽约州金融服务局有关比特币牌照的建议案为专门监管、全面监管数字货币提供了可参照的方向。

 

随着时间推移,大家对比特币的认识和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多国都在出台利好政策。全球最大比特币ATM网络Coinsource完成纽约14个比特币ATM安装,总数突破100台;美国佛罗里达州政府拟定义比特币为金融工具;日本支持比特币支付法案生效后,日本财政部指导比特币交易所发展,已有18家公司申请获得执照成立交易所;一直激烈反对的俄罗斯,其联邦信息技术和通信部宣布计划于2019年实现区块链合法化。

 

正视比特币

 

对我国而言,将比特币及其交易纳入金融监管体系中,比将之排除在外更有利于金融秩序的梳理和金融风险的防范。切断数字货币平台与金融机构、支付机构的联系恐怕很难成功。数字货币的原理使其不可能被一个国家完全封锁,希图通过切断使其自生自灭,结果只是让资金来往渠道更加隐蔽,反而加大了监管难度。

 

给比特币明确的金融、法律地位,比把它的“名分”模糊化更有利于进行市场治理。数字货币平台体现的是互联网技术风险、金融风险和政策风险的多重风险控制和市场治理能力,若无法良性生长,也会使我国数字货币应用业务及新时期市场治理能力发展落后于他国和时代。

 

在日新月异的国际发展背景下,应密切关注全球虚拟货币的发展变化。可进一步完善相关监督、统计系统和制度,拓宽货币口径,将具有高度流动性的新支付工具纳入货币监测范围。同时,统筹考虑,根据新时期发展需要,设计网络支付工具和网络金融的监管、司法保护体系。当然,最终需要借鉴国外监管、立法经验,基于本国国情适时立法,明确中国电子货币和虚拟货币的含义、范围、属性、管理部门及职责,确认虚拟财产的合法地位、虚拟财产交易的合法性。

 

如同我们面对比特币,选择性无视是一种掩耳盗铃,只会在时代潮流中把自己埋葬。不如正视,不如考究缘由,不如考究根本,才能把握未来,引领未来。

 

我们所要做的进取,必须在不断反思的基础上。而比特币背后的去中心化场景,将会成为未来的日常。技术确实带来了突破,对已经到来的变革,不能予以拒绝,而是要顺势而为。

 

后记

 

比特币的产生,源于对现有货币体系的不信任,源于对现有国际秩序框架的不信任。

 

这种不信任,既有一定道理,也有不全面之处,因此,比特币既极大挑战了既有货币基础,又因自身缺陷无法真的挑战货币系统。

 

如果跳出货币领域来看,会让人惊讶的发现,比特币产生的思潮,并不只是在货币或者金融领域发生。全球关于对既有国际秩序的疑问,都在日渐加深,尤其是在08年金融危机后。在2016年,甚至因英国公投和美国大选达到了一个小高潮。

 

而有关对旧有秩序的质疑,也因着技术的进步,产生了现实生活中质的变化。特朗普的胜选,难道不就是去中心化和碎片化带来的么?

 

一切都不是偶然,不过是思想走到这一步的积累,不过是历史进程到这一步的跃进,不过是技术帮我们打开了最后一道闸门。但技术不过是工具,我们心中所想,才是推动历史的根本动力。使特朗普胜选的,始终不是推特,是民意,是时代。

 

当然,比特币不过是一个过客,如同我们这个时代。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尚未到来。放在国际社会看是这样,放在中国社会看,亦然;放在比特币上看是这样,放在其他经济改革上看,亦然。

 

当市场不断扩大加深,治理能力如何与之匹配?当时代不断奔跑飞驰,治理能力如何与之匹配?

 

需要思路的转换。非独一个比特币。

 

作者:万喆(经济学家、特约评论员)

 

来源:澎湃新闻

热文推荐

区块链始末 | 终极形态 | 区块链创新

分布式证券 | 华尔街投行 |区块链公益

英国央行| 科普视频 | 数字票据研究

金融探索 | 区块链市场 | 证券交易

行业大V | 区块链案例 | 技术基础

商业模式 | 区块链行情 | 积分应用

区块链支付 | 应用探索 | 中国版R3

《区块链中国骗局》打脸系列一

《区块链中国骗局》打脸系列二

银行间区块链应用 | 比特币监管

国家规划| 区块链多层架构 | 资产托管系统

区块链保险 | 区块链科普 | 德勤白皮书

央行官员观点 | 数字货币好处 | 阿里区块链

央行数字货币实现模式 | 智能合约商业化 | 区块链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