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唯一的海洋民族,长久以来他们耕海牧渔
默默无闻地生活在偏远的边境小岛上
这座隐藏在广西深处的小“斯里兰卡”
位置偏僻遥远,与越南一水之隔
低调又神奇,一定是你出行的最佳选择
这里有着斯里兰卡的渔味风光,隐藏着中国唯一的海洋民族。
这里特色的高跷捕鱼,有着比斯里兰卡更接地气的一面。
这里不是霞浦,却有堪比霞浦的金色滩涂,让无数摄影师迷醉其中。
这里不是江南,却有比江南诗意的“虾灯”盛景,盏盏“虾灯”布满海面,说不出的唯美与浪漫。
这里是摄影师的天堂,渔民、渔船、虾灯构成独一无二的画面。
这里海鲜市场鲜活,到了餐桌上就是食欲大振的鲜味。
这里人烟稀少,却生活着中国一个古老的民族——京族。
京族是一个跨境民族,是如今的越南主体民族,他们世代靠海而生,个个都是捕鱼高手。
在我国民族大家庭中,京族是唯一的一个既沿边又濒临海洋、以海洋捕捞为主的民族,而京族三岛就是他们的唯一聚集地。
京族三岛是指万尾、巫头、山心三岛,这三座岛屿散落在湛蓝色的海洋之中,犹如天然雕饰般点缀着辽阔无边的大海。
探访京族这三座中越边境的渔岛,感受海洋民族的渔家风情。
渔家捕鱼的智慧凝结
岛上淳朴的渔民,始终坚守着自己古老的传统,与那流传已久的神话传说一道,将京族三岛点缀得豪迈又深情。
他们仿佛生活在时间之外,无论时光怎样流逝,这古朴的村落还是数百年前的模样。
每年的三月至六月,是京族渔民一年中捕鱼的黄金季节。
京族的渔业以浅海捕捞为主,其中渔箔、拉网、塞网、高跷……无不展现着京族人多种多样的捕鱼工具。
渔业是京族人的主要生产方式,生活在京族三岛海域的渔虾,都喜欢在距海面一米左右深的地方活动,这样的高度,鱼虾成群。
但渔民捕捞却有难度,因为海水正好没过头顶。于是在长期的浅海捕捞过程中,他们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捕渔法:高跷捕渔——腿上绑上高跷,提高高度,踩在海里捕鱼。
这里的京族汉子,踩着高跷在浅海慢慢移动,看准了鱼群便一网下去,带上来的是满满的收获和喜悦。
夜色海面上的一道魅影
京族人还有一种特殊的捕捞海虾的方式,就是在排成一定阵势的虾笼里点上油灯,诱使鱼虾入笼而捕之。
京族三岛的沿海,渔民用虾笼、支柱、拦网在海面上排成错落有致的几何队列。
每天临近傍晚的时候,渔民在虾塘点燃虾灯,开始诱捕海虾,夜间点亮的虾笼灯更是一道奇妙的风景。
而京岛虾灯最好的拍摄地就在通往万尾的海堤路上,可以看到成片的虾塘浅滩。
盏盏虾灯,在水面上摇曳生辉,点点灯光,在没有阳光的灰蓝冷色调下,真是道不尽的诗意唯美。
夏日凉风习习的夜晚,带上一两听啤酒,在海边看着星星点点的虾灯,惬意的很。
传统的哈节,唯美的奥黛少女
哈节,又称“唱哈节”,是京族的传统歌节。
虽然每个地方日期各异,但节目形式与内容基本相同,如今这个“哈节”也已经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时3日的活动会有多位歌手在轮流弹奏演唱,另外还有特色舞蹈“头顶天灯舞”表演。
彼时,家家户户打扫门厅,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在哈亭内外,非常热闹。
如果在京族三岛的海边看到那些戴着斗笠、身着长衫在水边飘逸行走的女子,人们会禁不住驻足凝望。
那不是长衫,而是一种叫“奥黛”的京族服装,两侧开高衩至腰部,走路时,前后两片裙摆随风飘动。
奥黛的天然质感遮掩了她们肌肤的光泽,竹斗笠遮住了骄阳,让她们的脸庞显出半明半暗的神秘和性感。
京族的渔家风味
京族三岛上的农家乐多以海味为主,但是有一家很特别的店,没有海鲜,甚至没有炒菜,更没有面条水饺,只有一碗米饭待客。
这家店叫“鱼露拌饭”,老板有个独特的名字,叫阮三娘。
她酿得一手好鱼露,拌之以米饭,无需佐菜,便已鲜美无比,回味无穷。
酿鱼露说难不难,各家有各家独特的秘方和制法,但是要靠心诚,做出来的才美味。
除了讲究鱼的质量外,阮三娘的诀窍在于用心观察海洋的潮汐,阴天雨天晴天的潮湿与冷热变化等等,因为这些都影响着鱼露的鲜美程度。
鱼露是京族人家每天不离的上等调味品,他们视鱼露为仙味,常用来拌饭吃。若儿童食欲不振,则以鱼露拌粥拌饭吃,很快就能恢复食欲。
看着他们收获的海鲜
再看看渔人脸上的笑容
你一定会感慨
越简单的生活反而越幸福
来源 / 环球旅行
地理蹊
地理爱好者的家园
欢迎关注 | 分享
您的支持就是小蹊的动力
转载需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