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5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提问时表示,不存在所谓新一轮债务置换,继续发行置换债券置换的对象仍旧是老的存量债务,规模也是少量的。
据财政部披露,截至2019年1月末,非政府债券形式存量政府债务还有3151亿元。
来 源:中证网等
原标题:刘尚希: 政府不能兜底隐性债务 不存在新一轮债务置换
中证网讯(记者赵白执南张勤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发行一定数量的地方政府置换债券,减轻地方利息负担。有市场人士认为,这释放了启动“二次置换”的信号,部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可能被纳入置换范围。
对此,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5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提问时表示,不存在所谓新一轮债务置换,继续发行置换债券置换的对象仍旧是老的存量债务,规模也是少量的。
据财政部披露,截至2019年1月末,非政府债券形式存量政府债务还有3151亿元。
来源:证券时报
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当前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尚希在政协经济界别驻地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达了他对上述问题的看法并提出相关建议。
刘尚希表示,地方隐性债务实际上是或有债务,可能是政府债务,也可能不是,
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不能把隐性债务视同政府债务,因为隐性债务很多时候是国有企业融资平台的债务,这些平台的很多业务与公共基础设施等政府的政策目标有关,但毕竟不是政府直接举债,从法律角度来讲,只是政府的可能性债务。
刘尚希表示,地方隐性债务只是和政府有关联的债务,体现在一旦出现重大风险的时候政府可能负一些连带责任,但政府的责任到底有多大,取决于具体情况,取决于到底是什么风险和危机,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刘尚希表示,隐性债务不只是政府的债务,也是国有企业和平台的债务。应该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去化解风险。隐性债务出现问题后再由政府去兜底可能会带来更多风险。一旦现在宣布隐性债务都是政府的债务,平台和企业可能会觉得自己没有责任,不去努力了,那债务就变成真的政府债务了。要通过提高预测水平,对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进行全方位监测,才能真正做到风险可控。
刘尚希表示,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方式有很多,但要注重创新,不要老想着让政府兜底,这是副作用最大的一种方式。
近期关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的问题再度引发市场关注,事情缘起于有消息称,江苏省考虑将镇江市作为该省债务化解的试点,国开行等多家银行将为此提供长期低息贷款。北京一券商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透露,镇江市的债务化解方案或考虑通过银行的长期低息贷款,置换平台公司高成本非标融资。
“化解债务不是无债一身轻,不是消除债务,不是把债务清零,而是要将债务控制在合适的水平。”刘尚希说,地方政府不可能没有债务,关键是债务要适度,要用好,要产生效益,这样风险才能真正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