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丁香妈妈
丁香妈妈是丁香医生旗下的母婴科普平台。医学硕士二宝妈,每天分享科学靠谱的育儿知识。科学育儿,更是轻松育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学家庭育儿  ·  英语根本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要学好英语,补课再 ... ·  8 小时前  
丁香妈妈  ·  孩子撒泼打滚时,你的第一反应很重要 ·  5 天前  
三个妈妈六个娃  ·  大S感染的日本流感,有什么特别么?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丁香妈妈

我混迹妈妈群的日子

丁香妈妈  · 公众号  · 育儿  · 2017-09-01 21:04

正文

关于育儿的经历又来了。这次是正午的记者陈晓舒。


她分享了她加入的各个群:医院妈妈群、母乳指导妈妈群、睡眠妈妈群、深夜夜聊妈妈群、英语学习群、童装外贸群、小区妈妈群、月子中心群。


所有妈妈都拥有一个买买买群。





01



我的孩子八个月大,最近他掌握了一项新技能。 每天睡醒刚睁开眼,他就爬到我的枕边,又抠又推把我赶到一边去,然后用吃奶的力气翻开我的记忆棉枕头,把小脑袋埋进去寻寻觅觅,有时他会呵呵傻笑出来,因为他找到了我的手机。 手机里有他的「朋友们」——扶着围栏叫「妈妈」的葫芦哥哥,边吃饭边拍案而起的胖肥弟弟。 每次当我独自欣赏这些小孩的视频时,他的小脑袋也会紧靠过来,皱着眉头,仔细研究,看到最后,他也会拍大腿咯咯笑。


他至今没见过这些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他们大多数生活在另一个城市,当北京暴雨如注时,南京正骄阳似火,当我们正要讨论空调该开多少度时,家在柏林的妈妈已经开始为孩子置办冬衣。


我突然发现,在有了孩子的这八个月里,我的社交圈正翻天覆地转变。 我认识了一堆没见过面的朋友,我对她们家庭了如指掌,连她们的孩子不爱吃饭、一天睡几个小时,拉几泡屎我都知道。 我的朋友圈里至少有八个妈妈群,各自经营着不同的职能——医院妈妈群、母乳指导妈妈群、睡眠妈妈群、买买买妈妈群、深夜夜聊妈妈群等等。


不管任何时候,我打开手机,妈妈群都属于爆炸状态,几百甚至上千条未读信息。我反正是沉溺进去了。


2016 年 11 月,产后第三天,我的铁闺蜜到医院接我回家,她用采访的口气问我:「现在是什么感受?」 我想说,我心里又是激动又是害怕,我正领着一个没有说明书的大件东西回家,他足够让我琢磨一个通宵,怎么给他换纸尿裤?他哭了怎么办?怎么喂奶? 对毫无经验的我来说,每一件事都是难题。如果运气不好,我可能需要没日没夜对他研究好一阵子。


但我没有说出口,我的闺蜜暂时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绝大部分未婚未育女青年在怀孕之前对这些琐碎的妈妈经都嗤之以鼻,这是我认识她 13 年来第一次欲言又止,无法深入分享。 我甚至没有和她透露,我正绞尽脑汁扩充我的朋友圈——这对于不是社交达人的我真的蛮棘手。


在生下孩子之前,我就有无数问题想四处咨询:新生儿需要囤上几包什么型号的纸尿裤?奶瓶哪个牌子最好用? 我每天花很多精力上网搜索,得到的答案千差万别。我想有进一步的询问,只能再去搜索另一个问题。 我已经意识到,我需要认识一群可以交流的妈妈们,一个不够,我需要很多个,和我孩子差不多月份的,比我孩子稍微大点有经验的,离我家近一点的,和我一个医院生产的,等等,太多了。


我找到原本就认识的妈妈们,努力热络起来:「怎么最近没见你发孩子的照片呀?」


——「哦,我现在分组可见了,孩子照片只显示给妈妈群里的朋友们看,你想看吗?我可以显示给你。」


——「我想你肯定没兴趣,我有妈妈群的育儿伙伴啊,我们现在交流得比较多。」


对我来说,妈妈群是个隐秘的组织,我费了很大功夫都没找到。 在网上的育儿论坛,有人发帖要建立妈妈群,我跟着留言:「群主求拉!」没人理我。 我上网搜索妈妈群,也有和我一样的妈妈在寻找妈妈们,留言中有各种「想边带宝宝边创业的可加」,「母婴用品秒杀群」,我觉得都不靠谱。看到路上推着小婴儿的妈妈,我就克制不住想去搭讪:「嗨!我们能做朋友吗?」。 我找朋友帮忙:「拉我进你的妈妈群吧!」「我们那个是月龄群,你去找和你孩子一样大小年龄的群啊,到处都是。」她说得轻而易举。


产后一个月,我才找到第一个妈妈群。 那是我生孩子的医院妈妈群——幸亏我平时不放过任何相关信息。 这个妈妈群新成立,刚开始几天,群里没人吱声,直到有一天,有妈妈急切地甩出了几张大便图:「急!有懂的医生或妈妈能帮看看吗?」


从此以后一发不可收拾,群里每天不分时段甩出各种不同颜色不同性状不同分量的大便图,每一款大便都有三四张图片,横着拍,竖着拍,大便全景图,大便局部图,发照片的妈妈们都显得很焦虑: 「能帮忙看看宝宝今天的大便正常吗?」 「急,我家娃今天拉了这样的大便,需要去医院吗?」


我的孩子那时只有一两个月,我算是新手妈妈,同样迷茫和焦虑。


黄金糊糊——「很好啊,完美的母乳便。」有妈妈回复。我点开看看,完美的母乳便该是长什么样子?


绿便便——「会不会消化不良?」「偶尔一两次绿便没关系吧?」妈妈们七嘴八舌讨论,还有妈妈发了宝宝便便卡颜色性状比对图,我点开比对,我家娃儿这几天也拉绿便便,是该关注下。


稀水便——「怎么回事?每次打开纸尿裤都有一滩,屁股都红了。」我一边默默记下妈妈们的支招,一边点开照片看看。


大便带血丝——「看不出是不是血丝。」「送医院化验!」「等下一泡大便拿保鲜膜接住,不能拉在纸尿裤上,一小时内送到医院化验,超过一小时就不新鲜了。」有经验的妈妈们指导状况中的妈妈,我又赶紧点开,学习并预防这种状况。


这个群的妈妈们每天「以屎交流」,群里「每日一便」,甚至每日无数便。新手妈妈们显得紧张兮兮,大便太湿?慌了,大便太干?也慌了,大便颜色不均匀?六神无主,大便不在便便卡中的那几类,天完全塌了。


我也在这个群里发过一次便便图,像鼻涕一样的黏液便,群里的医生们、妈妈们都纷纷跳出来:「精神状态好吗?状态好,先观察一下」,「最好去医院看一下」。 接下来的一个月,有好几个妈妈申请加我为好友,申请备注里写:「宝妈,我娃的便便和你娃的很像,你能帮我看一下吗?」「宝妈,你孩子后来怎么样了?我娃也拉了那样的便便」。我通过她们的好友申请,一张张点开便便图,仔细辨别,并深入交流。


也不知道从哪天起,我开始慎入这个「每日一便」群,娃儿的食物日益丰富,「每日一便」群里的图片,不再只是个研究物,开始变得有手感有温度有味道起来。 最后,我也会学着那些成长起来的妈妈们,告诫新手妈妈:「别和屎较劲」。



02


在我育儿的每一个困惑时期,我都能找到对应解决困惑的妈妈群。 某段时期,我沉浸在睡眠群里,学习交流其他妈妈如何大战小睡渣三百回合。 有时候又需要在母乳指导群里寻求帮助。带娃带到精疲力尽之时,便沉溺在买买买群里,一买解千愁。


每个妈妈都有好几个妈妈群:英语学习群、童装外贸群、小区妈妈群、月子中心群等等,而所有妈妈都拥有一个买买买群。


在买买买妈妈群,每天都有新的购买接龙。 在我的买买买群里,有妈妈聊起了某款芝士蛋糕,「吃芝士会涨奶哦!」「真的?我也要吃。」「求下奶!」芝士蛋糕当晚就火了,风靡买买买群。群主妈妈响应呼声,出面服务群众,到这家芝士蛋糕天猫店,点击店小二的头像,开始洽淡「更合适」的价格,并全程直播。


后来我发现,几乎所有的产品都可以团购。宝宝会翻滚了,大家一起团购床围栏,10 人起卖,20 人折扣更低。宝宝要学爬了,妈妈们团购地垫。玩具,纸尿裤,推车,餐具,没什么是不能团购的。 妈妈们的自发性很强,有妈妈看中奶酪,便可以自己去淘宝店商量团购价格,并在群里发起接龙。 成团后,只需要备注一个暗号,就能用团购价购买东西。许多妈妈有好几个买买买群,大家会共享信息,蹭「隔壁买群」的团。


日本亚马逊、美国亚马逊、澳洲大药房,妈妈们一个人买东西划不来,便集体海淘拼邮。 上海母婴展、香港母婴展,离得近的妈妈会去参展,义务为大家买东西。然后大箱小箱拖回家,分装并填写上百个快递。 有些买买买群更加职业化,群主和热心妈妈会联系厂家、代工厂,生产妈妈们需要的产品。 我和现实生活中的朋友交流,他们都觉得这不可思议:「凭什么这么热心肠?」 我回答不了,这是一种亦友非友的关系。很多时候,我们就像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是陌生人。



03


妈妈群里也是鱼龙混杂的,充斥着许多微商 起初,每天都有卖纸尿裤奶粉的微商妈妈添加我,到后来,每个妈妈群都会订立规矩,给随便添加妈妈们的微商「飞机票」出群。


微商们用更隐秘的方式藏匿起来。 一旦有孩子红屁股,立马有妈妈跳出来说:「我觉得国产纸尿裤不比大牌差哦,吸水性好,又薄,我家一直用 XX 牌。」 有孩子发烧感冒,也有妈妈跳出来说:「我家小宝昨天也感冒了,我给他用了 XX 药,一晚上就好了。」


我有个妈妈闲置转让群,设立的目标是分享妈妈们的闲置品,宝宝的玩具衣服更新换代得实在太快了。群里有个妈妈和平常一样转让闲置品,推车、面包超人玩具,九成新,价格优惠。 但有一次,突然有妈妈大喊:「她是骗子!」「大家别买!」「群主,她是骗子,快踢出去!」 骗子「妈妈」瞬间退群,群里一片恐慌:「啊,我被骗了吗?我买了!」「我的天,我差点加她微信买东西!」


这个骗子「妈妈」流窜在各个妈妈群里,给购买的人一个微信支付二维码,但是永远都不会发货,有妈妈被骗了 9000 块钱,报警,警察说管不了。大家问群里的妈妈们如何发现她是骗子,「她微信号都不换」,「不抓住她,就继续行骗」。


类似的新闻也在各个妈妈群流传,配以耸动的标题:《热心「二胎妈妈」海淘代购母婴用品,发货时竟把「淘宝进货单」也发给客户……都是套路啊!》。


妈妈群里也散布着各种被骗事迹。 比如,「不是亲戚好友不能信,我在免税店亲眼看见有代购在现场直播买东西,直播完了疯狂退货! 「也有妈妈说,她被亲戚骗了:「我找海外亲戚代购奶粉,运来了竟然是国内发货的。」


一番对话后,群里的气氛顿时微妙起来。但用不了几分钟,大家又恢复信任,隔着虚拟的网络,似有似无的人际关系,妈妈们似乎更放得开。


她们经常发泄式地释放压力,旁若无人的大段独白。和老人的育儿观念发生冲突了,和老公吵架了。她们也毫无顾忌公开自己的隐私:一年没来的月经,一年没有过的性生活,都是群里的热门话题。 每个群里只要有妈妈起头抱怨家庭矛盾,一定能波澜壮阔地发酵成上千条信息。


有时候,大家在群里诉说,也许只是想寻找安慰。


在医院妈妈群,「奶牛」妈妈和「草牛」妈妈正在群里畅聊。「奶牛」妈妈正诉说自己的苦恼,每天亲喂哺乳完还能吸出 1500 ml 毫升人奶,冰箱都塞不下了,倒掉又觉得可惜,骗老公喝,塞给妈妈喝,喝不完连保姆都帮着喝,大家都喝恶心了,只好倒出来全家泡脚。


「你就别吸这么多呀。」「草牛」妈妈说。


「奶牛」妈妈甩出各种你不懂我心里苦的泪奔表情:「不吸就是两块石头啊,分分钟堵奶。」


在三百多人的群里,她友情附送一张正在状态的「奶湿」图,附上图说:「我刚刚渴到不行,喝了一杯白开水,t 恤都湿了。」果然,蓝 t 恤上两大摊。


「草牛」妈妈展露出明显的羡慕嫉妒:「我已经把孩子 24 小时挂身上喂奶了,我宝还是吃不饱,把我的乳头裹得血肉模糊的,每天喂奶我真的是一边哭一边忍,生孩子都没这么疼。」看文字已经惊心动魄,「草牛」还扔出了一张血肉模糊照。


「奶牛」妈妈为了安慰她,发了几张堵奶求医照。通乳师历时一小时才把「奶牛」妈妈的乳房疏通。在照片里,奶喷射出来,以及从细细的乳腺管里挤出来的一堆结了晶的奶石。


围观妈妈们纷纷感叹当妈妈的不易,拥抱的拥抱,献花的献花。


突然有妈妈跳出来说:「这群里好像有奶爸……」


「妈妈群里怎么会有男的?」「奶牛」妈妈急了,「草牛」妈妈不吭声了。


「有,还经常发言。」


图片备注:2015 年,青岛。38 位辣妈众筹给孩子办乐园,宣誓「不早教、不补课、不买学区房」。参与众筹的妈妈们都是赛娟辣妈群里的成员,她们以外企白领、医生、律师、大学老师、私企老板为主,妈妈们每天都会在网上交流育儿心得,隔三差五还会举办线下活动。来源:视觉中国。



04


我不知道妈妈群里潜伏了多少爸爸。 也许有爸爸假借妈妈们的名义,混迹在群里默默潜水,学习各种妈妈经,或者每天偷偷围观妈妈们吐槽婆婆和老公,隔着屏幕倒吸一口凉气。 但我所在的每个妈妈群里,几乎都有那么一两个行事磊落的爸爸。他们丝毫不隐匿自己的身份和性别,并热衷参与所有讨论。


在医院育儿群中,五哥从准爸爸时期就是乐于分享的育儿达人。他醉心于帮助有困难的妈妈们,每当有人求助,他都挺身而出。 有妈妈说自己头疼,咨询能不能吃阿司匹林泡腾片,五哥:「我记得怀孕不能吃阿司匹林,哺乳还真不知道,等我看看啊。」然后他分享了一堆文章,并且帮助得出结论。 有妈妈说吸奶器不好用了,五哥建议:「拿棉签沾点抚触油或食用油,粘着擦,时间长了是有可能粘连。」 有宝宝几天不拉屎,五哥:「精神没问题,便没问题,应该算攒肚吧,娃肠胃功能好了,基本都吸收了。」 有人问月嫂、育儿嫂需要提供哪些体检报告,五哥专业地列出一大堆。


五哥的娃出现了问题,长了小疹子,他理论知识有,但从来没见过实物痱子,妈妈们很愿意出谋献策。五哥一一谢过,最后总结:「一切皮肤疹子都是纸老虎,不管是什么,都要做几件事:1,……;2,……;3,……;4,……。」


买买买群里的好爸,则是另一门类的「模范爸爸」。 乐高、汽车安全座椅、学步鞋,他无所不精,经常深夜甩出折扣信息: 「历史最低价,可抢!」他被封为妈妈群的「买买买顾问」,但凡有妈妈要买东西都会咨询好爸的建议。 好爸从不参与妈妈们琐碎的聊天,妈妈们聊到私密之事,会开玩笑:「你们忘了群里还有好爸啊。」「好爸千万别爬楼!」好爸识趣地隐匿起来。


有时,妈妈们会好奇好爸的身份。 「我猜好爸是个玩具测评师,小好的玩具已经买到十岁了吧」?「我觉得好爸可能是刘强东」。


这些爸爸为什么会进妈妈群,答案各不一样:「月子里不想孩儿妈老看手机伤眼睛,所以就替她进群了。」「我是奶爸啊,职责范围。」「老婆带娃辛苦,这点小事就交给我吧!」 这种时候,群里的妈妈们会刷屏,这是「别人家的爸爸」。



05


妈妈群里的话题从不中断。 从要不要辞职做全职妈妈,到如何保证上班奶量不减少?从女儿将来遇到渣男怎么办,到愿不愿意帮将来的女儿带孩子?


时间一长,妈妈们互相之间越来越熟悉。常聊天的几位,会知道各自职业、年龄、老家、哪个学校毕业的,甚至了解家里每天发生的各种状况。 聊得好的,会私下拉小群深入聊。聊得不好的,会在群里吵架。 有妈妈群会因为不同的养育方式在群里辩论得天翻地覆,也有妈妈因为看不惯其他妈妈给孩子断奶,认为所有孩子都应该自然离乳,继而愤然退群。


我和聊得好的十几个妈妈们一起组建深夜夜聊群。 我第一次拥有天南海北这么多不一样的朋友,有女警察、建筑设计师、证券分析师、老师、保险产品经理、外企员工,开瓷器厂的、刚考上县城公务员的 90 后妈妈,也有全职妈妈。 她们成了我的育儿伙伴,每天像打卡一样到小群里报道。早上醒来,会报备昨晚孩子睡得好不好。 蘑菇妈发了一个红包,写上「不能夸」,大家心领神会,蘑菇昨晚睡得不错。葫芦妈说:「我昨晚睡了一个假觉。」妈妈们肯定跳出来问,「葫芦昨晚醒了几次?」然后一起分析原因。


胖肥妈是群里的厨神妈妈。当我们的宝宝都还在吃糊糊时,胖肥的伙食就已经千变万化,自制宝宝肠,各种口味的松饼,小馄饨,小包子,小饭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