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社会学吧
社会学吧最早创办于2004年,我们坚持以促进中国群学发展为宗旨,服务于广大社会学师生和爱好者。严肃但有情怀,专业不失玩乐!和我们一起热爱社会学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新闻网  ·  一图读懂:G20有哪些国家?有何特点? ·  昨天  
央视新闻  ·  分享7个细微但是高效有用的习惯 ·  5 天前  
新华社  ·  好听!值得单曲循环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社会学吧

一颗钻石告诉了我们什么

社会学吧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11-03 18:57

正文

先放上对电影《血钻》的简介:

“影片以塞拉利昂1999年的内战为背景,讲述了一位由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的不法之徒在非洲从事钻石走私的事情以及在遇到一位记者后,他的思想发生了重大扭转,最终领悟了生活和爱的真谛的故事。”

“《血钻》的故事,发生在1999年,世界在关注美国总统的拉链门事件,塞拉利昂处在内战。钻石走私者丹尼·阿其尔(迪卡普里奥饰演),偶然得知一个名叫索罗门·万迪(吉蒙·休斯饰演)的苦力,在叛军“革命同盟阵线”(RUF)掌控的钻石场里,私藏了一颗巨大的钻石。

这颗鸟蛋大小的粉红钻石,苦力要借助它找到妻子儿女,全家团圆;走私者要凭了它做成最后一桩买卖,摆脱早已厌倦的走私生涯远离非洲;上校要用它继续他的军火生意;叛军首领要拿它作引子报复私藏珍宝的苦力;女记者要追踪它的去向揭露珠宝商的黑暗交易。

最后,有人得偿所愿,有人魂归黄土,这颗多少人生命所系的石头,则锁进了地下室的一只编号箱。世间事原本许多荒唐,更何况,这是非洲!”

张静老师指出,实证主义与阐释主义殊途同归,都秉持“唯一现实”的观点,即认为存在一个真相,我们可以通过客观观察或主观理解的方法,来抵达这种真实。与此不同,多元话语的分析策略认为在话语市场中,不同话语系统下的主体会采取不同的话语策略,从而建构出不同的现实,或者说,建构起他们自己的“现实感”。

《血钻》中对这种多元话语市场至少有两方面的印证:一是塞拉利昂地区的混乱争斗,以儿童军为甚;二是钻石的价值赋予过程。

其一,在各派力量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冲突中,每一方都在用正义、解放和天堂等修辞符号来确立其合法性,获得对人民的权威/淫威。非洲人索罗门的孩子从纯真的儿童到被洗脑的儿童军,再到被感召的过程,体现了话语通过渗入人们的自然态度,在塑造现实感方面的力量。

其二,同样一颗钻石,是当地人口中无甚用途的“这玩意儿”,是人道主义者眼中罪恶累累的血钻(Blood Diamond),是国际文件中被定义的“冲突钻石”(Conflict Diamond:“特指在战争地区,用来购买武器组织叛军,对抗合法政府或滥杀无辜,为这些‘专项用途’而开采贩卖的走私钻石”),是钻石商等投机者为之疯狂的金银财富,也是消费者在亲密关系的购买中“爱”的表达。

这些话语的表达,是现实的不同版本、不同脉络。它们拼插起来,形成了万花筒一般的生活世界。而我们的分析,就在于把握不同的叙事,并特别关注这背后的权力关系、主体性以及超越主体的突生力量,从而丰富与深化对现实的认识。

此外,在分析暴行时,“去人性化”是一个有力的解释机制。去人性化是一种归因,属于从刺激到反应链条中的解释环节。

维纳将归因从内部外部、稳定不稳定这两个维度相交叉,指出个人能力属于内部而稳定的范畴。《血钻》中的外来者都将被奴役的非洲人视为草芥或工具,无疑是做了这种内部与稳定取向的归因。这样,就使得对当地人的去人性化操作更顺理成章、理所应当了。

原文标题:《<血钻>的观后感

本期小编:小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