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业时代,精准是商业核心,是产品和服务能否有机会与用户连接的先决条件,是商业存亡的关键。谷歌、阿里巴巴、Uber为什么值钱?就是因为它们抓住了“精准”这个未来商业的本质。
文 / 曾鸣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战略官
毫无疑问,我们正在经历商业的大变革。当各种名词满天飞的时候,怎样才能更好地描述未来商业的本质?苦思冥想好几年,突然想到一个词——精准。它经常被提起,却没有真正被阐述过。
谷歌、阿里巴巴、Uber为什么这么值钱? 因为精准。精准广告、精准零售、精准交通,现在最时髦的是精准医疗了。虽然有点被用滥了,但仔细想想,这个词的确抓住了未来商业的本质。
谷歌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大数据驱动(或用今天时髦话来说,人工智能驱动)的精准服务商。存在了一百多年的传统广告,其效率是没法准确评估的,而
谷歌的精准广告是广告投放模式的革命。
在谷歌上输入某个关键词的用户,肯定是相关领域的潜在客户。通过关键词匹配发展出了非常精准的广告。这个广告模式对于传统广告模式有两个根本性颠覆:
第一,根据效果付费。没人点击,不收钱,它是事后收费。
第二,价格是实时在线决定,市场竞价。传统广告事先讲好价格,而互联网上搜索这个关键词,你愿意出多少钱,别人愿意出多少钱,下一秒钟闪现谁的广告,由相关性、出价高低等很多因子根据算法来实时决定。
其中最根本的商业变化是什么? 过去企业做广告,类似固定资产投入,投放后产生收入的周期非常长,而且不精准。但
采用精准广告模式之后,广告基本上变成了可变成本。
比如你在淘宝上投一笔广告,一个月内最终产生多少销售额,淘宝都能告诉你。投100元还是1万元合适,可以算得很清楚,这就是精准广告模式。市值5000亿美元的谷歌,说穿了只干一件事情——卖广告。但由于全世界的线下广告都往线上转,线上的广告都往谷歌转,这就是精准带来的商业价值。
广告之后,零售也发生了同样的精准革命。每年双十一,几亿人来淘宝买东西,即使在这样的数据量下,你每个小时在淘宝上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淘宝根据你历史上的购物数据,双十一期间购物的数据,收藏夹里面哪些东西还没买……根据所有这些因素,为你定制淘宝页面,这样的精准零售是沃尔玛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同样,传统出租车行业,司机和乘客完全是随机匹配的,Uber可以实现这两者的在线精准匹配。
可见,
只有精准,才能让商业效率有巨大的提升。我认为,精准是商业未来最核心的要求,是优胜劣汰的门槛。做到了精准,企业才有资格进入下一轮商业竞争。
为什么精准在未来这么重要?为什么精准在今天才能实现?
“精”是精细。
互联网不仅能做到个性化到每一个人,还能个性化到这个人在某个时间点的状态、情绪、行为。你喝了酒以后的表现与没喝酒时肯定不一样,上班与回家的状态肯定不一样。精细,会逐渐细到越来越小的粒度。场景化就是精细化的一个努力方向。
“准”是越来越准确,而这只有通过智能化才能实现。
基于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现代科学发展起来的工业时代,是追求确定性的时代。人的信仰是科学能发现一切规律,基于规律能准确做一切事情。
最近50年,随着量子物理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这个时代最大的特点是开始接受不确定性,尝试用统计的方法来逼近准确性。所谓的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就是先从一个非常粗糙的目标开始,逐步迭代优化,最后可以非常准确。谷歌翻译的准确率可以从刚开始的40%,几年内逼近到很高水平,和工业时代是完全不一样的思路,是用统计、概率、学习、反馈来逼近精确,最终目的是越来越准确。
它要求“活”数据,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数据。只有量是不够的,必须跟业务完整融合在一起,在此基础上有模型和算法,还要有云计算和大计算能力支撑海量数据处理,这是未来商业竞争真正比水平、比能力的地方。能否精、准、细,背后是商业逻辑的根本变化。
只有协同网络才能完成个性化服务,
只有当一个网络能满足千万人的时候,才能满足一个人的需求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商业突破——它实际上是突破了一个悖论,用网络上大规模方法完成个性化服务。
为什么?
因为相对于一个固定的线性供应链结构,
网络结构有弹性来支持任何一点的需求,实现低成本、柔性化、模块化等等,这些都是过去被认为商业上不可能实现的组合。
为什么淘宝和谷歌这样的企业对传统企业的打击是摧枯拉朽的? 因为它们实现了过去做不到的组合,核心客户价值让人无法抵挡,这是网络结构的优势。在这个网络上能够进行全局动态优化,这是固化的供应链做不到的。这就是降维攻击。
互联网本质实际上就三个词,这也是互联网演化的三个阶段。
互联网最早的企业Netscape浏览器和雅虎,其实就把原来线下的内容搬到线上,用一种新方法浏览信息数据。当网上数据足够多的时候,就出现了搜索服务,出现了谷歌这样企业。当内容进一步丰富的时候,大家需要有推荐服务,类似今日头条这样的公司就出现了。
一两百年来,大部分技术是单向传播的,报纸、TV等,都从一个点向多点去传播,没有互动机制。电话有互动机制,但原则上只有两个人的互动,非常窄。互联网能支持实时多方互动。互联网从第一天起,就是一个分布式的点对点结构,可以支撑海量实时互动。只有互动,才能真正把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发挥到极致的是微博和腾讯,大家都已经离不开了,这是与世界互动最重要的路径。
当前面两步完成之后,人们发现可以重构网络结构来有效完成一个目标。越来越多的行业在线化、网络化以后出现了协同网络,以便更高效地完成个性化服务。淘宝早就不是一个零售商,而是一个网上零售协同的商业平台。
最近网红很火。为什么一个人能够快速成为一个品牌? 因为淘宝提供了一个协同基础,网红只提供最核心的品牌定义、服装设计,其他一切都可以外包。而这些外包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都是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调用其服务。网络服务和传统外包服务本质上不一样,它没有人的干预,可以做到自动化,从而奠定智能化的基础。
从工业时代到数据时代,基本逻辑、基本思想都在发生变化。工业时代要解决供给不足的问题,让大家都能用得起,所以它的核心是标准化,标准化才能流水线生产、实现大规模和低成本。随着中产阶级的扩大、消费需求的增加,再进一步扩大产能。这整个逻辑都是线性的,是以控制为核心的。
精确的系统一定要有控制,失控就乱了,整个系统就崩溃了。
到了互联网时代,一切以客户为中心,以C为中心,C2B模式是一个基本变化。它强调个性化、差异化,强调是价值而不是成本。由于供给过剩,商家必须强调给客户带来了什么额外价值,客户才会买单,因此强调的是网络和社会化协同,是自组织生长。因此互联网时代是生态思路、网络思路、演化思路。
那么,如何构建协同网络?淘宝发展13年来,我们有一些心得和体会。
首先,你要提供某种工具,也就是要赋能,降低门槛,让原来不存在的供给者进入,这样才能极大地扩大生态容量,才有可能改变原来的格局。
在旧体制里面做改革是非常难的,只有做增量改革,当增量达到一定程度,新的东西才能把旧的东西包进去。最早的淘宝,我们开玩笑叫“边缘人群卖边缘商品”,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下岗工人,到批发市场批点东西到网上来卖。传统商业根本看不上眼的这批人,靠勤奋,靠新技术,“吃螃蟹”做出了示范效应,随后稍微有点钱、有点能力的人加入,一棒一棒传了下去。所以,低门槛是非常重要的,越大的生态,门槛肯定是越低的,这样才有容量。
其次,以协同为核心的不断演化。
淘宝是怎么变成平台的?不是淘宝去发展关系,而是大家之间发生关系。除了最开始的买家卖家,绝大部分角色不是我们按计划写出来的。比如,从窄带到宽带之后,出现了模特需求,就有一批人变成了模特;随后有一部分没有货源的卖家提供运营服务,就出现了一个新的物种叫代运营商。渐渐大家发现对快递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于是几家快递公司都来自桐庐小镇。
新物种是个不断演化的过程,以协同为核心,让这个网络不断扩张的过程。这点在中国非常特别。美国的传统商业非常发达,每个环节效率都非常高,所以电子商务很难在整体上重构整个商业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