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研职场说
聚焦医生职场,洞察职业风云。我们致力于为广大医生提供最全面、最实用的职场指南。关注科研职场说,让您在医学的职业道路上不再迷茫,一路畅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科研职场说

入职 10 年,降薪的风吹到了县医院

科研职场说  · 公众号  ·  · 2024-12-14 05: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在降薪风逐渐蔓延到县级医院的当下,一位在县医院工作十年的医生分享了他的职业经历和对医务工作者现状的感悟




01.
当年刚进医院时,心里既有新鲜感也满是忐忑。医院的环境条件不错,但与其出乎意料的是,医院要求先交一万元的“押金”,这一经历让我感到压力倍增。不过,医院给包括我在内的外地医生提供了宿舍,这是当时少有的优待。
尽管最初的工资仅有1680元,我却憋足了劲头。在第一份正式工作的激情驱动下,我刻苦完成了转科任务,并在忙碌中拿到了急需的医师资格证和编制。
02.
转科结束后,选择科室更像是一场神圣的战役。彼时的外科以骨科为首,收入和地位都吸引诸多医生争相追逐。而我则被分到了神经外科,这一选择注定我将面对更多的急诊手术。由于科室人手紧张,熬夜值班也成了家常便饭。虽然辛苦,但记得第一次领到奖金时,我感到无比充实和满足。
然而,意料之外的降薪大潮却席卷而来。我所在的医院也未能幸免。工资从巅峰期的7000元滑落至5000-6000元。对许多像我这样的医生来说,这场考验无疑更加沉重。
03.
职称评定上,县医院一如许多单位一般“论资排辈”,外地人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回顾这十年,我发现并没有见到外地人升为科主任。反而,那些出色却因为人事关系而难以上位的外地医生,最终选择了跳槽。一句“外地和尚难念经”道尽外地医生的求职困局。
04.
尽管经历了种种挑战,我渐渐将异地变为了自己的故乡。在这里,我不仅成家立业,也让父母在此颐养天年。对于未来,我保持佛系的心态。我或许不能在医疗界大展拳脚,但能够坚守自己的职业底线,为服务他人尽心尽力,已经令我感到心满意足。
十年既是风雨同舟的经历,也是生命转折的见证。我以患者福祉为使命,承载着对职业荣誉的执着,即使在面对艰难境遇时,也永不放弃。
点点 转发 ,转发给你想要分享的人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